年迈父母怎么度过新冠风暴?
中国医疗系统如果被挤兑,就是因为这个图片所反映的场景,大男人带着他们的孩子去医院打吊针。那些抗菌素耐药株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问题在中国特别严重。我又太不喜欢看医生了,什么时候都自己扛。
我对中国清零的批评超过了很多人, 中国人封家里时,我为他们发声;我也对荒唐开放批评,我觉得这一点都不矛盾。前提条件是支持开放,中国已经到了过这个坎的时候了。五毛和粉红一般只听皇帝的,他们带任务或者毫无思辩力可言。
我同意张文宏在今天视频中说的,中国新冠风暴将会在3-4周达到峰值,但是不同意他说医院感染慢。恰恰相反,现在医院最危险,没有呼吸困难和缺氧不要随便去医院。
现在看来皇帝是横了心,让大家都感染,但是会蒙报数据,所以什么三个月六亿人感染的数据是不会出现的。美国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准确的数据,最后来个94%的美国人都感染过的模型预测。因为这新冠病毒就像风拍打在我们脸上,最终我们都会得。
欧洲朋友这样留言:“没有必要再报道感染数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报道重症死亡即可!!!现在防疫也只要注重防重症,敦促高危人群尽量自我隔离做好防护,极力告诉大家即使有头痛发热等一般症状非不必要就不要跑到医院去凑热闹造成医院人满为患才是正事。该出去的出去,不该出去的不出去!”
今天听了应该是来自西安的电话录音,在医院工作的儿子盯嘱年迈的父母如何预防正在来袭的新冠风暴。这个儿子跟我一样是个好儿子,这个时候给家里打电话的都是好儿子。
我前几天给父母打了电话,看来有些效果。今天收到来自母亲的这个短信,老爸坚信共产党不会不管他们的[偷笑][偷笑]:“(我名),首先我和你爸爸非常感谢你和(太太名)对我们的关心。解封了本是件高兴的事,但对我们危险性更大,这点开始我们还认识不足,你提醒了我们。你爸爸说就是每天吃咸菜也不要去菜场超市买菜了(当然(亲人名)会帮我们的)。但是你爸爸说共产党不会不管我们的。”
这里是我文章里的描述:“天朝的防疫变化有多快?快到你几乎来不及改变生活习惯的程度。我昨天晚上专门给父母打了电话,老爸的耳朵和脑袋己经有些不工作了,通过我妈翻译的。因为他们改不了出去聊天和到外面吃早点之类的习惯,我直接告诉他们未来几个月决定你们的生与死。
我甚至连转弯的语气都没有说,因为说了不起作用。父亲只打了一针疫苗,因为他有心脏病害怕疫苗的副作用,母亲打了三针。我们家里沒有关系,都是打的他们的儿子以前工作的武汉所的疫苗。那疫苗连WHO都不认可,排在已经是比较差劲的科兴与北京疫苗之后,只希望它还能诱发免疫力了。
老爸每次都给我上爱国主义的课,这次我二话沒有,直奔主题。我直接告诉他,中国政府在疫苗和药物都沒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直接放洪水进来了,估计会有六亿人在未来三个月感染,其中像他这样的80多岁沒打疫苗的人会有15%的人死亡,如果香港的数据可靠的话。他听得一椤椤的,连声说感谢,不知明天是否还会出去吃早点或与朋友聊天”。
没有升学咨询需求,或者其他好友,千万不要加我微信,我不会通过的。在我这里确实能开眼,信息很及时,也有深度的分析。但是非诚勿扰,我不对外的。我也不愿意出名,我的所有想法都在博文里,也拒绝很多大牌媒体的采访。
有位网友太聪明了,以“留学”为名加我微信,马上让我代购美国新冠有效药Paxlovid。我说不行后,他语音告诉我说美国医生开处方可以得两盒,我怎么能做这种事?
斯坦福本科和华大MD老爸的留言, 这儿子在我们华大学到了医学的规范:“就是我们自己的儿子,也是只开必须的药。如有次在外老妈咳的厉害,他就call in酒店附近的CVS。当然,医美的一些玩意老妈还是VIP享受的[呲牙]。当然,不合规的事他是肯定不做的。例如,他不允许我们为他拉朋友去找他看病,而且,他也绝不会谈我们朋友的病情。例如,有一次一个H的小姑娘冬假回家,担心自己的青春豆,通过她妈约上了你华大的MD. 等大夫回家吃饭时,老妈顺口问了一句,“Jenny怎么样了”时,大夫笑着回答,“I can’t talk about my patient”.”
听说Paxlovid 在北京被炒成了1000美元一盒,应该让皇帝去研制啊,他很有能耐,成亿地在外面撒钱。不过在此告诫大家千万不要乱吃药,尤其是中药。几乎所有中药静脉药都不符合临床试验要求,中国是胡来的,这是美国FDA朋友告诉我的。
中药尤其对肾和肝有毒性,肝脏是清毒器官,毒物进血液里几分钟就在肝脏里出现,这个我做过实验。中药会让我们的免疫系忙不过来,本来免疫系统应该是用来抗新冠病毒的。中国制药离美国标准是十万八千里,在华大进修医生说他们开处方的顺序仍然是:进口药-印度药-国产药,国产抗生素都是如此。
所以中国人聪明啊,让我这写文章的人去走私美国优质药,你有本事去研制啊。战狼这么久了,既沒好疫苗,忽忙中批准的国产新冠药的遗传毒性还存疑,弄得全国喝莲花清瘟。拜托了,无事别加我微信。
同济美国医生关于Paxlovid的说明:“现在paxlovid免费是因为政府向辉瑞每5 天疗程药物预定了, 是530美元。 现在政府剩余也不多。 明年辉瑞需要付费, retail价格不便宜, 2100 dollars per patient。 如果国内1000人民币一盒真是降价出售。 中国进口价据说是2300一盒。网上说6万用于医院使用, 明年也需要付费了。 retail价格2100 美金一个人。 辉瑞向中国政府出口当时是按照pandemic政府采购行为, 而且应该是考虑中国市场巨大, 所以2300 人民币一个人, 这个价格远比530美金政府采购价格低”
分享些朋友们的好消息,国内疫情弄得人很压抑,但是挑战总会过去的。这是来自朋友圈的照片,经允许转发。
同济杰出美国校友郑兴龙教授率全实验室出席在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血液病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的年会,据说他实验室的所有Trainees都获得了优秀文摘奖,值得祝贺。郑教授因为与华大导师Evan Sadler共同发现凝血系统关键蛋白酶ADAMTS13以及对它的后续研究而世界著名,他现在经费应该很充浴,因为如今养一个博士后所有加起来每年都接近10万美金。兴龙是跨界专家,因为他在同济的时候是妇产科医生,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主任执掌阿肯森的母校堪萨斯大学医学院病理系。
另一个跨界故事人是阿肯森,他作为风湿科医生前几天出发去新奥尔良接受美国血液病协会的大奖,全家几口都去,走前我叮瞩他别再感染了。
美国干细胞的大佬斯坦福教授Irving Weissman也在获奖名单之列,介绍提到他的重要贡献还是CD47在抗癌中的作用。其实CD47 是华大前教授Eric Brown在华大发现的,他的博士后Fred Lindbergh 发表Science文章揭示CD47的“don’t eat me signal”功能,Rick Brown 和Fred都放弃科学去公司挣real money去了。Fred与我的犹太老板相当,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但是都不成气候。当时华大很热闹,阿肯森发现在CSRB发现CD46, Brown在Wohl楼发现CD47,时尔相见。但是热闹程度赶不上现在华大强劲实验室:Marco Colonna、Jonathan Kipnis和Ken Murphy, Bob Schreiber与Mike Diamond, 现在是每年都有十几篇Cell之类的文章发表。研究生或博后一个比一个聪明,最近还弄出什么性骚挠的故事来。
这是美国血液病协会对阿肯森的评价,美国这种专业领域的会议都是世界性的,欧洲科学家很多都会出席:
“Dr. Atkinson has spent his professional career dedica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a network of proteins in the immune system. Notably, he and his colleagues were the first to discover a previously unknown regulator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MCP, which is now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D46. CD46 is expressed on nearly every human cell and protects healthy cells from complement system-mediated damage. Remarkably, this protein now functions in many human vaccines, demonstrating its broad role in human disease. Dr. Atkinson's interest in the complement system was piqued in 1971 when he served a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onsultant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Later, in 1976,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e was appointed to direct the Rheumatology Division and became an investigator of 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fter establishing his first independent laboratory, he continued studying the intersection of hematology and immunology as it relates to the comple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