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 2018晒书单】浑浑沌沌又一年
avatar
【 2018晒书单】浑浑沌沌又一年#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E
1
2018,年初计划了几件事情,到了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结果出来,想要达成的愿望基
本没有达成。浑浑沌沌,又过去了一年。杂书倒是还是读了不少。以下都是读书笔记和
读后感的摘要。
1.蒋勋的两部书:《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1版12印本;《蒋勋
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4年2版,Kindle电子书。《汉字书法之美》,其实是一部《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说宋词》就是以大家熟悉的宋词大家为纲,从李煜开始到
姜夔,以名作为目,过了一遍。这两部书的特色和《蒋勋说红楼梦》一样,都是很注意
细节和文艺心理。但总体感觉蒋勋的学识比一般的爱好者也就深那么一点点,所以读者
读着有快要探到底的感觉,没有专家(施蛰存说唐诗,刘涛说书法)给人的感觉那么深
厚有底蕴。而且有时候欠严谨,就在犯硬伤的边缘徘徊。蒋勋的好处是文字清新可人,
很适合面对严谨性知识性要求不那么高的普通文艺爱好者。
2.《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The Great Influenza: 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 John M. Barry著,钟扬、赵家媛、刘念译,上科
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一版三印本。2017年年底从圣诞节假期直到新年,我得了一场
重流感。躺在床上发了两天烧,整整有一星期看着体重往下掉,比跑步减肥有效多了。
这是我到美国这十年来得过最重的流感。而这场流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据说是近十年
来最严重的流感。我躬逢其盛,三生有幸。而就在得这场流感前后的一两月,我一直在
读这本厚厚的《大流感》。这本书是关于1918年全世界的大流感,今年(2018)正好是
这场大劫难的100周年。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上帝大概嫌战争消灭人
口效率太低,直接降大疫于人间,最新的看法是这次流感在两年里杀死了5000万到一亿
人;相比之下,打了四年的世界大战“只”杀死了1600万人。中国人的老祖宗说“大灾
之后必有大疫”,看样子真一语成谶了。书的中间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是流感的爆发
、传播、以及美国人的应对。流感从军营开始,跟着战士和水手们登陆到全美以及世界
各地,特别是欧洲战场。昏庸颟顸的卫生官员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帮了流感的大忙。这
其中比如费城官员拒绝取消全城爱国公债大游行,还有纽约官员拒绝承认流感的严重程
度,控制媒体等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这场大流感在历史上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Spanish Flu),但它既不发源于西班牙,也不是在西班牙情况最严重。之所以叫西班
牙,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没有参与欧美各国的混战,所以媒体没有战时管制,能够比较真
实地报道流感疫情。而给人的观感就是西班牙是流感重灾区。
3.《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之一,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1月北京一版一印本。在李长之眼中,司马迁是一集大成的人物
,是孔子的精神继承者,是飘渺的齐学、浪漫的楚文化的儿子,又继承了他父亲的道家
文化。他是史学家、旅行家、天文学家、文学家。李长之本身就是文学批评家,所以特
别注意司马迁的文学成就,最后两章都是对于他的文风的文本分析。
4.《陈龙川传》,邓广铭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17年3月1版1印本。邓
广铭是宋史专家,是胡适先生的及门弟子。对这一代学人的基本治学态度和能力,我还
是钦佩的。多年前读过邓广铭的《岳飞传》,去年又读过《辛弃疾传》,说实话,观感
一般,只觉得意识形态色彩有点重。我对宋史没有什么了解,没资格评论这几部书的学
术质量。
5.《驼庵诗话》,顾随著,叶嘉莹记录整理,中学图书馆文库丛书第二辑之一,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北京一版一印本。顾随是叶嘉莹的老师,去世较早。身
后多年,倒是他的学生叶嘉莹文坛地位提升,把当年的课堂笔记发表出来,让老师的成
就得以重光。既然是课堂笔记,全书也就不太系统。加上文学评论本身就容易“散”,
所以本书也就我在枕头厕上随读随放,随得随失了。
顾随并不做文学评论的老好人,不说便宜的好话。所以有褒有贬,爱憎分明。即便是李
杜这样的大家,也没有在他这里得到满分。印象里似乎只有陶渊明一枝独秀得了五星。
6.《笔纸中国画》,赵广超著,故宫出版社2017年5月1版1印本。这部书赵广超的风味
浓郁独特。书并不贪大求全,相比之下《紫禁城100》篇幅大得多,图片制作的工作量
明显大得多,却似乎没有这部书的思考和亮点多。从《江行初雪图》下笔,从风格讲到
笔法和气韵,又从笔法回溯到工具(笔和纸),又从工具到特色和境界(无和有)。最
后几章讲到文人画,最后一章是文人画的两个代表:赵孟頫和徐文长。
7.《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100 Map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Jeremy
Harwood & Dr. Sarah Bendall编,Chartwell Books, Inc. 2011年印本。本书的编者
做了大量的学术工作,四位PhD和两位教授做了本书的指导。本来这种题材虽然吸引人
,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首先从各个文明的文物中挑出地图就很难。尤其是近现代,
挑出代表性的地图需要大量的筛选工作。地图同时有文化属性和技术属性,要文理兼通
才能胜任这种地图史的写作。本书总地看来,比较强调地图的文化和社会意义,特别是
早期的地图,对于科技方面,比如三角测量就讲得比较简略。而本书似乎缺乏一个主旋
律(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还是我们看世界的眼光的进化?),所以显得比较散漫。
8.《新疆域(续)》, “Frontiers II: more recent discoveries about life, Earth
, space, and the universe”, Issac Asimov/Janet Asimov合著,马星垣等译,上
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1版1印本。本书是《新疆域》的续集,也是阿西莫夫生前
最后的一部科普作品,死后才得以出版。不同于前作《新疆域》是他的独自作品,这是
他和最后一任妻子,也是作家的Janet合著的。这部书是短篇的科普文章的合集, 虽说
夫妻合著,仔细嗅闻,还是能分辨出两人的文章不同,Issac明显技高一筹,所谓“狮
子的爪印”是也。
9.《帝王与宫廷瓷器》,故宫博物院编,刘伟著,故宫出版社2014年9月2版2印本。本
书作者是故宫陶瓷组的专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上得天独厚。这本
书的选材很有特点,就是聚焦在从唐到清的历代官窑上(不是常说的宋代五大名窑之官
窑,而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宫廷瓷器),以历史朝代为序,介绍这些中国陶瓷史上的精
品以及时代特色。每章开头都是一张黑白帝王画,很有特色。书是前略后详。唐宋七章
,元明十章,清代竟然是十七章。唐宋是以百年为单位分章,而到了明清,特别是清,
则放慢步伐,一个皇帝一章,甚至一个皇帝数章。这同作者能见到的传世瓷器的数量显
然成正比。本书优点是图片众多。凡是图片的编号,在正文中都有提到。说明图片的选
取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正文来按图索骥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文字平易近人,虽然说不
上文采粲然,但是普通读者很容易舒服地读下去。书中也出现一些排印错误。考虑到本
书都2版2印了还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编辑粗心也是不可原谅的。故宫出版社的两个特点
:一是不管书的价格和定位如何,都尽量做平装书;一是编辑常常犯些低级错误。因为
有这样的编辑,故宫出版社始终只能算二流出版社。
10.《书的故事》,(苏联)伊林著,胡愈之译,“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之一,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6月北京一版一印本。本书非常浅显,上篇讲人类文字
(主要是西方拼音文字)的历史,下篇讲书籍载体的演化历程,从石刻、泥板一直讲到
纸。本书的风格同房龙类似,但是还没有房龙来得科学、严谨,及有深度。本书虽说严
肃性和可靠性一般,但是读起来轻松,蛮适合小读者。去年和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做她课
堂presentation的project,选中的题目是“History of Books”。如果当时读了此书
,会很有帮助。可惜书虽然早就买了,却晚读了一年。
11.《人生五大问题》,法国Andre Maurois著,傅雷译, 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之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月北京一版一印本。作者做了五篇演讲,是婚姻
、父母与子女、友谊、政治机构与经纪机构、幸福。傅雷将其译为“人生五大问题”,
可见傅雷对于这些话题的看重。而翻译的文笔,更是明显的“傅译”语调。这本书总的
来说对我没用留下什么印象。奇怪除了少时反复读过的《傅雷家书》,傅雷的作品总是
如风过水,在我脑海里留不下什么痕迹。傅雷作品的选题和译笔,似乎特别不能激动我
少年时的心,何况是日渐石化的中年。
12.《文章例话》,叶圣陶著,中学图书馆文库第二辑之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2013年9月北京1版1印本。这书有的版本有副标题: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这书
是叶圣陶在1936年编著,选入了二十七篇白话作品,各种题材都有,作为中学生学习文
章的范本。每篇文章后面有非常详细的点评和讲解。叶圣陶态度严肃,就算是入选作范
文的作品,也不都是溢美之辞盲目赞扬,也有批评。叶圣陶先生编辑这个选本的时候,
白话文运动才过去二十多年,从这年轻的运动中选入可以为百年垂范的文章,需要很毒
的眼光。时间证明了叶圣陶的眼光。他选入的作者,都是白话文运动中到今天看来也是
最重要的作者。
13.《良好家教十诫》,法国迪迪埃·普勒著,张之简译,知育书丛书之一,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北京一版一印本。这书是在枕边零零散散读的,枕边书本
来就不能太严肃。虽然是很小的册子,但是也拖拖拉拉很长时间。结果是读完了,书里
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14.《楚辞译注》,董楚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Kindle电子书。上古文学两
大诗集,《诗经》尚可在注释的帮助下读一读,特别是《国风》部分。《楚辞》则因为
文字艰深的关系,多年来未敢涉足。《楚辞》之难,不仅在于词汇的理解,很多生僻字
根本就不认得。不仅是我感受如此,前阵子读钱穆文章,引用金圣叹的话也是如此。金
圣叹把《离骚》评为天下第二才子书,却也承认早年读此书颇感文字困难。连以读古书
为生的明清人尚如此,我感到困难也就无足怪了。所以终于找到机会在手机上通读了一
遍董先生注译的《楚辞》。董先生贴心地把每篇《楚辞》分成小段,加以注释和白话文
翻译。难能可贵的是生僻字都注音解释:这是现代人读楚辞的头号拦路虎。董楚平先生
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又多亏了Kindle电子书的超链接,得以在注释和原文之间快速地
切换,要是纸本恐怕没这个便利。
大概还有些书没写读书笔记,罢了罢了。
avatar
k*e
2
赞一下
avatar
wh
3
真牛!
蒋勋我只看过几篇短文,印象深的是讲宋朝的极简主义。感觉浮夸不实,似是而非。可
能很搭现代潮流的脉,所以流行?他和木心、陈丹青给我感觉一个样。
故宫出版社编辑水平低,太可惜了一屋子的国宝。
你对你女儿很有影响啊。二年级就做History of Books Project,赞叹!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2018,年初计划了几件事情,到了十一月、十二月的时候结果出来,想要达成的愿望基
: 本没有达成。浑浑沌沌,又过去了一年。杂书倒是还是读了不少。以下都是读书笔记和
: 读后感的摘要。
: 1.蒋勋的两部书:《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1版12印本;《蒋勋
: 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4年2版,Kindle电子书。《汉字书法之美》,其实是一部《
: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说宋词》就是以大家熟悉的宋词大家为纲,从李煜开始到
: 姜夔,以名作为目,过了一遍。这两部书的特色和《蒋勋说红楼梦》一样,都是很注意
: 细节和文艺心理。但总体感觉蒋勋的学识比一般的爱好者也就深那么一点点,所以读者
: 读着有快要探到底的感觉,没有专家(施蛰存说唐诗,刘涛说书法)给人的感觉那么深
: 厚有底蕴。而且有时候欠严谨,就在犯硬伤的边缘徘徊。蒋勋的好处是文字清新可人,

avatar
d*m
4
一本本看下来,快到底了,终于看到一本读过的了啦
叶圣陶的《文章例话》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