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对号入坐现象# Thoughts - 思考者
R*d
1
之所以出现“影射”这个文字现象,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人,
他们在阅读未指名道姓的文章的时候,如果发现文字中的情况描述得
可以和自己的行为做近似的代换式代入,并且文字是反对或者取笑
性质的,这个人就会感到自己受到的伤害。而且感到这种伤害是由
写那篇文字的人造成的。
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判定的伤害行为的行使者对自己做出补偿呢?
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自己不说出来,指望他人出头,做自己做壁上观,希望渺茫。
如果自己说出来,问你是不是在影射我啊?
就有问题了:
大前提:你要是的确没有类似于那样的事,怎么会想到别人在影射你呢?
小前提:你想到了别人是在影射你。
结 论:你的确做过一些事,这些事可以和文字中反对或者取笑的事
可以近似地互相代换式代入。
到这儿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被指为“影射”的文字中所谈到的那件事,往往真的
应该反对,或者真的很可笑。但是,被读者用于自我代入
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件事,至少他自己认为是不应反对
的,当然自己认为自己行为可笑的情况应当更少。
那么,一旦指出怀疑他人影射,那么众目睽睽之下难免
avatar
R*d
2
出现自动对号入座之后,自动对号入座者当然是希望证明那篇文字
的确与自己无关(写作目的以及事实对照)。
但难就难在这两者无法得兼。
如果作者宣布以人格担保写作目的绝非针对此对号入座者,
他自然不会再和对号入坐者核对事实的相符性。因为:
你既然同意我说的,我的确没说你,我怎么会去想你的事和我的文字
怎样对应呢? 你难道要逼我建立联系吗?
(排除写作目的相关性便无法讨论事实对照相关性)
如果两者的确在互相对照事实的相关性,无异于说,作者的确
同意这篇文字有意评论他了。
(争论事实的符合性以便论证影射得不对便将影射一说敲实)
前者,感到被影射伤害者失去了说明自己的事情的确不应列入被
影射范围的机会,仍旧给观众留有遐想。不很完美。
后者如果文字的作者的确有意影射而且愿意探讨还则罢了,
否则这种合作必然让文字作者感到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很不愉快。
结果也无法完美。
可见,对号入座一旦发生,双方都难以体面收场。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之所以出现“影射”这个文字现象,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人,
: 他们在阅读未指名道姓的文章的时候,如果发现文字中的情况描述得
: 可以和自己的行为做近似的代换式代入,并且文字是反对或者取笑
: 性质的,这个人就会感到自己受到的伤害。而且感到这种伤害是由
: 写那篇文字的人造成的。
: 但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判定的伤害行为的行使者对自己做出补偿呢?
: 这就有问题了。
: 如果自己不说出来,指望他人出头,做自己做壁上观,希望渺茫。
: 如果自己说出来,问你是不是在影射我啊?
: 就有问题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