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西擂台】一个美国老师眼里的中国教育 (转载)
avatar
【中西擂台】一个美国老师眼里的中国教育 (转载)# Translation - 译林
c*d
1
打牌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一个解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想象力为牌手提供前
瞻性,洞察力为牌手建立验证和纠错机制;两者共同作用,使打牌充满美感。下面贴两
个最近看到的牌例.
牌例一:庄家打5,下家中期亮黑5,庄对家反大王NT。庄家上手后牌型如下:
主:小王黑5红5,;
黑桃QQJ109774
红桃:10(底牌5红)
草花:AKJ10983
方块:KJ1032(底牌3方块)
出牌轮次:
1,因为对家反黑桃,因此庄家起手黑QQ一对,因为此门副牌比77大的就只有AAKK88,
而且希望对家早断。下家kk,另两家都给散张;
2,下家反手黑AA,对家给黑10,庄上家断。
3,下家黑x一张,对家贴红桃x;庄上家思考一下,贴草花x!
请问:从第三轮牌中,可以推断出什么重要信息?庄家黑进手后出什么?
avatar
wh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西擂台】一个美国老师眼里的中国教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2 13:07:13 2014, 美东)
auo和charming的小孩教育帖让我想起前一阵听的一位美国老师谈中美教育的讲座,正
好拿来骗包子。
和全世界所有的优秀的小学老教师一样,Nancy Pine慈眉善目,言行谦逊,一上来先问
是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清她的ppt、听得清她的话,尤其是后排的同学。她不仅自己讲,
而且注意照顾每个听众,观察敏锐细致,反应机敏,又很控制时间和秩序,绝对是美国
小学老师的典范,又符合儒家导师的风度——好的老师中西相通啊。她在加州中小学教
了14年书,又在洛杉矶一大学教了10年教育学,主管和南京大学的交流项目。从1989年
底开始和中国的中小学打交道,对中美课堂有长时间的比较观察。
她描述的中国课堂让在场的中国听众都忍不住心领神会地笑。中国学生齐声朗读或背诵
课文,这是美国课堂里没有的;中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对写字有很高要求,writing
requires precision and focus,而美国没有严格的书写规范,美国人写字像蟹爬;中
国从一年级起就教数学的抽象概念,数学水平一路领先,美国小孩则依赖手指做算术,
数字永远是美国人的心痛。她说中国人把数字当作文化的一部分,处处可见:故宫的说
明牌上全是几间房间、占地几平方、住多少人、历史多久等数字,各个学校的主页上也
都是师生多少、科研经费多少等数字。美国人在崇拜之余往往只能一概忽略,因为美国
人的脑子无法处理大量数字信息——说到这里美国听众都笑了。我心想你太nice了,
我小时候数学不错但也没耐心看故宫数据,各校的主页数据更是crap……
接着几个对比就有点沉重了:中国学生从不提问,只回答问题;美国学生一直提问,有
的还没完没了(美国人又笑)。中国学生work individually;美国学生 work in
pairs。中国老师是表演型的(performance-oriented),事先详尽备课,按部就班地
传授,并且互相听课观摩,完善自己的表演技能;美国老师是即兴发挥型(
improvisational),因为无法事先知道学生会问什么,所以无从备课,也不互相听课
。中国老师从来不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美国老师更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并把
每个学生的回答收集起来,再让他们互相补充。中国课堂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美国学校
的目标还包括社交锻炼(socializing),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文娱等社团活动。
Nancy说中美都在检讨自己的教育制度,都向往对方拥有的东西:中国人羡慕美国学生
的想象与创造力,美国人羡慕中国学生的刻苦与成绩,尤其是数学。她觉得改进不仅在
于制度,最根本在于老师,教育是靠老师们实现的。作为美国人,她只对美国老师提出
要求:请向知识丰富的中国同行学习!中国(小学)老师各有专项,专业知识深厚,并
通过互相观摩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比如数学老师能把抽象的概念讲解得非常透彻和全
面。教全科的美国小学老师要加强专业(尤其是数学与科学)修养,加强抽象概念的教
学。我代她总结一下中国老师可以提高的地方:多让学生提问;多让他们合作做练
习;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并有总结和提升/深入的引导;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Q&A session中有个中国留学生的发言也很有趣,他说他的国内中学老师也很鼓励学生
提问与自我思考,他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这位老师的启蒙。他刚来美国,和美国学生
一样积极问答,但发现各自的问答方式很不同:他面对问题会直接解决,而美国同学思
维发散,甚至不着边际、严重离题(美国人再笑)。他起先觉得不可思议和不耐烦,但逐
渐发现这些散漫的思想中有创新的视角与火花。
Nancy Pine的讲座是她的book tour,如果对她的比较教育有兴趣,可以看她最近出版
的《Educating Young Giants: What Kids Learn (And Don't Learn) in China and
America》:
我比较喜欢她的温婉和幽默的态度,宽以待人,看重中国教育的积极面,严于律己,
指出美国教育的负面但也不全面否定。相信这本书会像她的讲座一样轻松有趣。讲
座的结束语也深得我心,我也用来结束本文,与大家共勉:
“Always know that you’re looking at just a small portion of the world, and
a large part of the rest is beyond you.”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