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生了孩子人生才完整?成为母亲,其实是把女人“撕成碎片”的过程

生了孩子人生才完整?成为母亲,其实是把女人“撕成碎片”的过程

育儿


很多人,在劝女人生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一句:

“生了孩子,就完整了。”

但自从有了孩子,我倒是觉得,在女人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其实是开启了人生的“碎片化模式”。

个人时间、个人意志、个人自由,全部因为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变得支离破碎。

我从来不否认养育生命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以及过程中收获的那份感动与爱,但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自我在日渐消散也的确是事实。

最近看热播那部《亲爱的小孩》时,对任素汐饰演的方一诺这个角色,时常也有这样的感受。



这部剧,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女人的碎片》。

这两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因为女性与母亲的角色,在感受上达成了某种共鸣。



原来,不论处在何种社会背景之下,“成为母亲”这件事情对于女性所意味和舍弃的东西,竟然也没什么两样。



子宫是妈妈的,但她很可能没法决定生与不生



在《亲爱的小孩》里,女主方一诺和前夫肖路离婚之后,带着女儿又和老谢重新组建了家庭。



日子过得虽不算风平浪静,但总体来说还算挺幸福的。是女儿禾禾突然被诊断出了白血病,才让两个家庭都陷入了窘境。

随着配型、骨髓库等等希望纷纷破灭之后,最终方一诺选择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来救禾禾。



要下这个决定肯定很难,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两个已经离婚的人,更关系到两个再婚伴侣和再婚家庭。

特别是在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中,方一诺还意外有了她和老谢的孩子。

这就让抉择变得更加残酷起来。

方一诺想要打掉她和老谢这个孩子的举动,不论是在剧中还是剧外,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剧里的人,骂方一诺自私;剧外的人,也觉得方一诺对不起谢家,是白眼狼。



我并不否认方一诺的许多做法和态度的确有待商榷,但每一个指责方一诺的人都在反反复复强调,那是“谢家的孩子”、那是“肖家的孩子”,而少有人提起,那也是“方一诺的孩子”。

想要挽救禾禾,就一定要舍弃现在肚子里的孩子,这的确很难让人接受。

但方一诺作为妈妈,作为一个经历了九个月孕育过程的母亲,她难道不是最难受的吗?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又怎么舍得割舍任何一个属于自己的血肉。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相对进步的年代,传统观念依然在人们头脑里扎了根。

被冠了夫姓的孩子,也自动成了“夫家”的孩子,母亲的权利在孩子从子宫里剥离的那一刻,就已经拱手相让了。仿佛母亲只是一个孕育的容器,在孩子出生之后,便失去了作用。



看到很多评论试图用“子宫决定权”替方一诺鸣不平,在这一点上我倒是觉得,从现实情况来看,孩子去留的问题的确并不能由母亲一意孤行,还是应该夫妻双方共同商议。

但以夫姓来区分“谢家的孩子”和“肖家的孩子”,认为母亲无权做关于孩子的任何决定,这对女性来讲,是妥妥的剥夺。


而这样的观念,不仅仅是存在于这样极端的剧情中。现实生活里,用夫姓来区分所谓孩子的“所有权”这样的观念,真的遍地皆是。

之前我有个邻居的女儿快要生孩子了,她经常念叨自己不能接受给女儿带娃,理由就是“那是别人家的孩儿,自己凭什么要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本来,老人是没有给子女带娃的义务,但就是这个理由让人听着不太舒服。

难道,孩子就不是自己亲闺女的孩子了吗?那女人是什么?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人吗?

连孩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又要怎样让生育之后的女人体验“完整”?




成为母亲,到底有多少身不由己?



母亲说了不算的事儿,可不仅仅是生不生娃的问题。如何生,又如何养,母亲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母亲,都有太多太多都身不由己。

成为母亲,却又被剥夺作为母亲应有的权利,在《女人的碎片》这部电影里,随处可见。

女主玛莎和丈夫肖恩选择请助产士来家里分娩。但不幸的是,在生产过剩中,孩子遇到了短暂的缺氧,出生几分钟后便窒息而死。



失去了孩子的玛莎,成为了被撕成碎片的女人。

她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消解悲伤,也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以另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继续留存。

但没有人尊重玛莎的意愿,甚至她作为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情绪也要让渡于周围人的苦痛。

玛莎不想选择火化,她希望捐献孩子的遗体,也许她认为那样做她的孩子就有了留存于世的价值,但丈夫肖恩怪她对自己太残忍,妈妈等其他亲人也无法理解她的选择。



此外,玛莎的家人坚持要把助产士告上法庭,他们需要为这出悲剧找到一个可以负责的“凶手”。但玛莎却不这么认为。她想要做的,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粘合剂,把破碎的自己重新拼起来。

而对簿公堂的过程,无疑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重揭伤疤,这一点玛莎比谁都清楚。

但没有人愿意考虑玛莎的感受。



果不其然,庭审的时候,律师不断地让玛莎回忆生产的过程,回忆她怀抱、触摸婴儿时的感受,甚至还对玛莎选择生产的方式提出了质疑,“如果选择在医院生产,胎儿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但现在你却选择了在家中分娩。”

话中的弦外之音,是在指责玛莎的错误选择间接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切的审问,都让玛莎痛苦到极致,她开始呼吸局促,汗顺着脖颈不断流下来。



但又有谁真正在乎一个母亲的痛苦呢?

“在家庭中,女性的意愿是不予考虑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会被优先考量。”

就连玛莎的母亲,在和玛莎争执的时候,也会抱怨:“要是你按我提出的方式做,你现在就会抱着活着的孩子”。



失去孩子,作为爸爸的肖恩当然同样痛苦。

但他化解痛苦的方式,并非像玛莎那样一人默默承受,他需要玛莎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帮助他消解一部分痛苦。

比如,在玛莎根本没有心情过夫妻生活的时候,要求她帮他用身体上的欲望化解心灵上的苦痛;在玛莎这里得不到类似的满足之后,又出轨别的女人,试图寻求解脱。


即便如此,玛莎也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愤怒。她真正被怒火点燃的那一刻,是因为几个不起眼的字母。

给孩子选订墓碑,玛莎发现孩子名字的拼写并没有按照之前所讲好的那样。她和丈夫争执,但丈夫却说那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小细节”。

丈夫的态度终于激怒了一直在因为周围人的指手划脚而不断妥协的玛莎,她愤怒地离开了。

对她来说,那并不是一个拼写错误的名字,那代表了一个母亲所本应拥有的权力。

那份权利,意味着女性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的决定权,意味着在生育方面与男性同等的话语权。


就像电影中,玛莎在超市无意间碰到的那个母亲的朋友那样,一个毫不相关的人也可以对玛莎的生产、失子以及她之后的生活肆意指点。

同样作为母亲的我们,生活中不也到处充满了类似的“干涉”吗?

从生产的时候是选择剖腹产还是顺产,到生的时候是否用无痛分娩,再到生产之后是母乳还是奶粉喂养,甚至小到孩子剪什么发型,该不该穿袜子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一队人来给你“建议”。



丈夫、亲妈、婆婆、朋友、邻居、路人甲、路人乙……唯独母亲的意愿,不值得尊重和考虑。

就像在《亲爱的小孩》这部剧里展现的那样,方一诺在生完禾禾之后,只是想雇佣一个育儿嫂和自己一起带娃,她的婆婆和妈妈就轮番上演带娃“夺权大战”,仿佛孩子不再是孩子,而是一片权利之地。

妈妈们要想把决定权和话语权攥在自己手里,看起来要像西天取经那样排除重重困难。

但也许男人们不这么想。比如,我就因为这段剧情,差点和一个男性朋友吵起来。

他觉得方一诺的月子那么鸡飞狗跳,都是她自己搞出来的:“既然月嫂、婆婆帮着带娃都不能让她放心,为什么她就不能自己带娃?又想图清闲,又要如此挑剔,理都让她一个人占了。”



我与他争辩,“可女人生产之后,也需要让自己的身体好好休息和恢复。妈妈们夜里喂奶根本睡不好,白天有个帮手还能补补觉。”他语气里带着不屑地回复我说:“自古以来,女人生娃喂奶不都是天经地义的吗?我看女主啊,就是太矫情!”

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要女人独自承受这些关于生育的疼与苦,还不能有一丝抱怨。但在育儿关键时刻做决定的时候,女人却说了不算。

那成为母亲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伟大”的背后潜藏着沉默、退让和内耗,那这样的“赞誉”应该也算是一种性别禁锢吧。




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的自我就必须消失吗?



始终觉得,当社会不鼓励女性言说生育之痛的那一刻,女性的意志和身体就像被施了隐身术一样,会一点点消失。

成为母亲,并没有让女性体验到所谓的完整感,而反而让她们变得碎片化起来。

女性,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也自动变成了一个战士。在整个育儿的过程中,为了保有自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表达自我的权利、生育与否的权利,女性需要不断地与外界的力量做抗争,通过斗争来挽回那个逐渐消失的自我。


前两天听播客“喷嚏”。主播竹子在最新一期节目里讲述了她成为妈妈的感受。

节目中,她讲了一个片段,让我特别印象深刻。她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参加了一次企业培训,在培训中,主持人发起了一个游戏,想让学员们分组较量一下,谁的平板支撑坚持的时间最长。

因为竹子一直有健身的习惯,而胜负欲又让她觉得她必须要代表小组“出战”。但是当她站出来的那一刻,绝大部分人的态度都在不可思议中透着一丝不屑。

不论竹子怎么去和大家科普孕妇也是可以做适当的运动和健身的,其他人依然觉得她在胡闹。也许,没准还会在心里隐隐觉得,她是个不负责任的孕妇吧。

但竹子说了一句特别让妈妈有共鸣的话,她说“我是怀孕了,但我不是生病了,我还是我自己。”


这句话,也在我做妈妈的这些年时常想起,“我是生了娃,我是当了母亲,但我也还是我自己”。

我总在想,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文艺作品,都在试图讲出女性在成为母亲的过程里真正失去了什么。因为,那些不再沉默的呐喊和诉说,都是对保有自我所作的一次小小挣扎;也是女性快要被“母亲”这个身份淹没时的一次自救。

没有一个女人,想要变成一个生产和养育小孩的工具,也没有人甘愿成为一个装载新生命的透明容器。但不可否认,成为母亲的过程的确让女性身体上的感受、内心的情绪都变得不再重要,大家看不见“母亲”,只能看到“小孩”。

想起前段时间,我有一位刚刚怀孕的朋友,她和她老公一起听了一场孕产讲座。

在讲座中,讲师一直在科普要怎么做才是对胎儿的发育和健康最有帮助的。到了提问环节的时候,我朋友的老公就举手发问:“您刚才都在讲怎样对胎儿好,那我想知道怎样做会对孕妇比较好,或者是做什么会对孕妇产生危害呢?”

我朋友说,她老公在那一刻收获了在场所有女性肯定的眼神。而她自己也觉得,作为一个男性能从这样的角度去为妈妈考虑,也的确挺出乎意料的。

但另一方面,我的朋友也觉得,男性要获得赞扬简直太容易了,只要稍微换位思考那么一下,就能收获高光时刻和掌声。但女性要争取自己做妈妈应有的权利,却远远要难得多。

在《女人的碎片》结尾,失去宝宝的玛莎种了一颗苹果树,因为怀抱婴儿的那几分钟,她闻到了宝宝身上的苹果香气。

她通过延续气味保存了与女儿最后的一丝联结,而她的丈夫西恩离开了家,远走他乡。在法庭上,她选择原谅了助产士,她并不觉得悲剧的发生和助产士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我看到有评论这样评价这个结局,“丈夫被放逐之后,电影进入了女性诉讼女性,女性又拯救女性,女性再诞生女性的伊甸园,只有女性之间能感同身受其中的生死苦痛,也只有女性能赋予他者这般爱与新生。”



我不知道,电影里的希望与现实里的光明距离有多远;也不清楚,女性之间的抱团取暖是不是女人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寻求公平的有效方法。

但我真切地体验过,女性从分娩的那一刻到之后做妈妈的过程中,那种活生生的撕裂感。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无力。那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在试图一次又一次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我看到了《成为母亲的选择》中的一段话:



“如果我们最终还是有了孩子(特别是对女性来说),我们应该教育他们,消灭那些我们被养育长大时灌输的所有价值观、意识形态及自我辨明是很重要的。这一切是为了不要落入刻板印象和因循守旧的网罗,是为了不继续对自己说谎并对我们的孩子和孙子坦承。

我们要以外科医生的精确程度去检视那些对我们来说「正常」和「自然」的委婉话语,例如「孩子们是一种喜悦」、「孩子们是一种祝福」、「血浓于水」和「家庭第一」,如果我们不去小心看待这些委婉用语的破坏力(而这也构成了社会和文化DNA的一部分),这些就将永恒流传。”

书中有一句灵魂拷问: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也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不相同,也许有人不敢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我还挺认同作者的观点:

“后悔生了孩子并不是罪恶,真正的罪恶是不对自己坦承也不对孩子们坦承。留下一个不能说、不能写下也不能透露的黑暗秘密死去才是犯罪。”


就把这段话,作为结尾,送给所有的妈妈们。

希望我们都能不放弃诉说,不放弃争取,把碎片一点点黏回去。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巴哥犬应该被"开除犬籍"?人类眼中的萌点,其实是它们的病痛!从“吕蒙之死”看关羽被神化的过程美国对台军售目的是想多捞钱,最希望台湾“独立”的其实是日本【庭院种菜】育苗之前浸泡种子有好处吗?修炼领导力的过程,也是在修炼人生又蠢又坏!上外男生给同学投的“催情药”,其实是....两个人快要缘尽了,其实是有征兆的,不容忽视图片故事(20)儿子的教育相由心生,其实是真的(不是迷信)公募基金经理,其实是老天赏饭吃男人“偷”情为了性,女人“偷”情是为了……正欢送新冠远去时突然来了个怪物Deltacron乔布斯,马斯克,雷军居然都是这个岗位出身?成为大厂CEO的必修“预科”了解一下!一生为女性权益而战的金斯伯格:捍卫不成为母亲的权利汪小菲“撕”完大S又求饶,是怕“出轨照”被公布?网友:想想两个孩子吧!人生真相: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昨天美国发生了什么:“我从没想过我妈妈的过去,会成为我女儿的未来”2岁打人,8岁顶嘴,14岁跳楼…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父母吼一万句不如这样做!田鸡年轻人买野兽派和ROSEONLY:你以为是送花,其实是送钱SaaS 跌跌不休,其实是企业都在回归商业本质成为母亲的代价:一位妇产心内科医生看到的生死之间 | 谷雨奈飞的困境,其实是一切“订阅制娱乐内容”的困境二湘:快八十的母亲,母亲节写文章纪念自己的母亲 | 天空之城身为母亲,我的孩子被反复抢走金牛座的感情发展是一个漫长但值得等待的过程有哪些你以为是爱情的瞬间,其实是错觉?王心凌翻红,其实是一场骗局网传的高考作弊事件,其实是三件事“扒开子宫肌瘤,医生才找到我孩子的头”:“烈女”杨千嬅的故事真实得让人心疼……有些人的爱国,其实是一种表演今日聚焦:执勤一月回家,母亲的话让我思绪万千!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母亲的骄傲!集句 两联你的表情包还好吗?成为流行表情包后,女孩在16岁自杀了...【妈妈分享】愁!我孩子吃个饭太让人捉急了!但我没想到的是,其实孩子也是受害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