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演过最苦的角色。”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演员任素汐这样评价自己的某个角色。
不是《驴得水》中,被侮辱、指责、最终自尽的张一曼;也不是《无名之辈》里半身瘫痪、陷入绝望的马嘉旗。
而是刚刚收官的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普通”的母亲,方一诺。
“她遇到的事情,真是一般人都承受不住的。用她自己的台词说就是‘风雨之后还是风雨,老是风雨,真想看见个湖就一头栽进去得了。’
剧中,方一诺经历的的第一场风雨,就是生产和养育新生儿。方一诺生育后频频崩溃,性情大变,不少观众都认为她陷入了产后抑郁。
也是从这一幕起,“放大矛盾”“故意制造焦虑”的指责就没停过。
“生个孩子,怎么这么巧,产后抑郁就让她赶上了,至于吗?”
“别拿产后抑郁说事儿了,方一诺根本就是心态太差!”
“不是说母亲都很坚强吗?方一诺怎么回事儿?”
不少人对产后抑郁的了解,只局限于社会新闻:产妇被它困扰,做出了伤害自己、伤害家人,甚至伤害亲生骨肉的行为。更多患者遭受的痛苦,隐藏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巨大、寒冷却又无声无息。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月嫂递过来一杯水,她会忽然万分委屈地掉下眼泪。
原本在丈夫和婆婆眼中温柔开朗的她,也开始不断指责丈夫、与月嫂吵架、和家人闹矛盾……“成了一个无理取闹、莫名其妙的泼妇”。丈夫肖路让方一诺的闺蜜来陪她聊天,“怕你得产后抑郁症”。肖路的担心其实很有道理,“产后抑郁”绝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极端现象,它比我们想象中,要普遍得多。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患有产后抑郁症状的人群比例高达50%-70%。有大约50%到85%的产妇,会出现产后精神不良,其中10%到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有人能在3到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仍有15%至30%的产妇,抑郁状态可持续1年至2年甚至更长。许多生娃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怪事,可能都是产后抑郁的表现。与方一诺的紧张焦虑完全相反,日剧《产科医鸿鸟》中,刚生完宝宝的佐野太太,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了意外的冷漠”和“疏远”。在医院,医生给孩子做检查时,她几乎没有看自己的孩子一眼。回到家,孩子在婴儿床上不停哭闹,她却在一旁发着呆,面无表情地刷着手机,似乎比起居家带孩子,更渴望与外界的生活恢复联系。
当宝宝第无数次大哭时,她用冷冰冰的声音,质问还听不懂语言的婴儿:弹幕里,不少人给她下了“冷血无情”“不配做母亲”的结论。
疾病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掉了她的健康、理智和快乐,即便医生一再建议她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也被她拒绝。无论曾是什么性格的人,在职场中扮演什么角色,妈妈们都无法断言“产后抑郁绝对会与我无关”。即使是一向乐观积极的Papi酱,也曾在节目中公开表达过产后抑郁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她说,尽管自己为了“预防产后抑郁”买了许多书,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以为提前做好了功课。可当她真正生下小孩后,还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败下阵来,常常被一些小事击垮,感觉休产假比加班还要累十倍。“在我生孩子之前看了很多这方面的科普,以为会用我的意志力战胜它。”随着产后抑郁在影视剧、新闻中的出现,它不再是女性和家人的知识盲区,但围绕它的污名化,从来没停止过:“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产后抑郁?”“我们那时候,生孩子哪有这么多事,现在的小女孩也太矫情了”。甚至有的产妇,会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真的性格太差、太脆弱了?根据精神病学专家Pitt.B的研究,产后抑郁的发病原理非常复杂。医学上普遍认为,产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导致产后抑郁的最大诱因。生育后,产妇体内的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黄体酮等的水平会急剧下降,可能导致感觉疲倦、反应迟钝和抑郁。这不是发生在脑海里的、虚无的“情绪”,所以根本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产科医鸿鸟》中,即便是身为专业医生的产科护士,都坦言自己曾“好多次想把孩子从窗户扔出去”。《产科医鸿鸟》
同时,睡眠不足、身体上的变化和疼痛、母乳喂养的困难、身体上的疼痛、照顾孩子时遇到的挫折、对生活失去掌控感,都会加重她们心理上的负担。“育儿是要披头散发、拼了命才能熬过去的”/《产科医鸿鸟》
如果在怀孕、生产和育儿期间,很少得到丈夫的支持,在家庭中缺少幸福感,甚至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也会让妻子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
如《亲爱的小孩》剧中,孩子一出生,所有人就围到了孩子床边,却对病床上气若游丝的方一诺不闻不问,一度给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亲爱的小孩》汪峰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提到章子怡生产后的痛苦:“她说之前拍戏受过那么多伤的疼,都比不上涨奶的疼。”要知道,章子怡曾在拍摄武打戏的过程中,经历过脸被打肿、韧带拉伤、吊威亚时脸撞上墙、打掉指甲盖……若这些都比不上涨奶的痛,可见那份痛的钻心,和成为母亲要经历的身心煎熬。精神上的痛苦,不是产妇本人,则根本无法想象。它不是矫情,也无法因为几句“放轻松”“不要想不开”“别钻牛角尖”就消解。日剧《坡道上的家》里,女法官松下朝子,在生育前与丈夫约定,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可在孩子出生后,丈夫却一改之前的态度,不仅把绝大部分家务和全部的育儿丢给妻子,即使偶尔参与,也摆出一副“我这是在帮忙”的姿态。在妻子忍无可忍、和他爆发争吵后,他一脸为难,坦然地说:“可我就是做不到兼顾工作和育儿。”听到这话,朝子马上反驳说:“我也做不到,所以才要两人分担……”是啊,怎么能做不到呢,不都说“为母则刚”“妈妈是超人”吗?名为坚强、伟大、无所不能的光环,看似是赞誉做成的王冠,实则是荆棘编织的牢笼,让无数新手母亲被困于其中,难以脱身。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女主智英,也是一名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新手妈妈。她在生了孩子后才知道,带孩子的疲惫,无法靠爱克服,“看一眼可爱的宝宝,就完全不觉得累了”这种话,可能只会出现在电视机里。孩子没人抱就哭个不停,于是,金智英就连上厕所,也要腾出一只手来抱孩子;每两个小时就要给孩子哺乳,即便是大半夜,也要定好闹钟起床喂奶;一个人忙前忙后,常常委屈得流眼泪,整个人也瘦到皮包骨头。可她的丈夫和婆婆,以及家里所有人,都没有把带孩子这件事看作什么困难,反而觉得智英作为母亲,负起这些责任“理所应当”。甚至连给她看病的医生都在问:“饭是电饭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你怎么还会手腕累伤?”养育孩子,在金智英看来,或许是世界上最双重标准的事:人们有时根本不把它当成正事儿,只会批评产妇“每天待在家里没事做”;丈夫将智英辞职在家带孩子的状态,描述为“休息”/《82年生的金智英》而有时却又把它捧得无比神圣,说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金智英一定会负责任地尽可能把孩子养好,但她实在不喜欢听到有人说她伟大或了不起。因为一旦挂上那样的头衔,似乎就会变得连叫苦都不应该。”我们似乎习惯了母亲的顽强和坚韧,也几乎没有多少人,听自己的母亲抱怨过,当年生产和育儿的种种艰辛。直到近年来,产后抑郁、妊娠纹、乳腺炎、耻骨分离、盆底肌松弛、尿失禁……一个个与生育相关的病症,被拿出来审视和讨论。许多人才知道,原来“成为母亲”这件事,不只有温馨和美好。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拼了命生育孩子的母亲,的确伟大且勇敢。可“为母则刚”的夸奖,在多少人口中,已经变成了绑架:“不是说为母则刚吗?怎么这点苦都吃不了”“母爱是本能啦,等你生完自然就会了”。
即便是同样身为母亲的婆婆,也无法理解产妇的痛苦/《坡道上的家》育儿和产后抑郁,不该是妈妈一个人的战场;更不要去否认这场战争的严酷,甚至给它套上虚假的完美滤镜。至少,就从下个母亲节、下次身边的女性生育时、下次有人向你倾诉育儿的烦恼时开始吧:不再只夸她伟大、忙着恭喜、劝她坚强,而是去告诉她:你很辛苦,记得照顾好自己,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更何况,你已经做得很好了。[1]吴苗,唐文佩.产后抑郁:心态抑或病态[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44(03):82-88[2]陶建青,龚冀荣,陆锦滢.我国产后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