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何以成为“宇宙爆款”
最近,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推特上分享了从太空俯瞰中国的景象,并借用《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来表达自己在太空遥看地球时的心情。
兰亭集序
明·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永和九年(353),在兰亭举办了一次著名的文人集会。与会者包括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一位名士,他们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这就是《兰亭集序》的来历。
《兰亭集序》是古文名篇,也是选集必收之作。在这篇短文中,王羲之借眼前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宇宙人生的感慨。前人说:古往今来曰宇,上下四方曰宙。所谓宇宙之感正是时空交会之际所唤起的人生感悟。评家早已指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即景言情,情景交融,但实际上又不止于此。我们看它从欢乐写到忧伤,仿佛只在一念之间,或者如曹丕在《善哉行》中所写的那样,是“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吧。作者上一段还在说曲水流觞,乐莫大焉,下一段却结束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两句话上,一时哀从中来,如不可遏。然而悲欢之间的瞬息变化,却没有留下突兀或勉强的痕迹,仿佛本来就是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快乐没有了,变成了悲哀,什么时候又从悲哀中升华出了浩渺的宇宙意识。情绪的潮汐,就这样波澜起伏,蔚为大观,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王羲之本人,归功于他敏锐而丰富的感受力和文字表现力。但无可否认,这同时也体现了魏晋时期共同的时代敏感与情感结构。我们上一讲曹丕的《与吴质书》,对此已经有所体会了吧。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商伟 注释
(1)永和:东晋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癸丑年即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2)会稽(kuàijī):地名,今浙江绍兴。 修:指举行、操习。 修禊(xì):古时的一种习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改为三月初三)在水边洗濯嬉戏,相聚宴饮,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3)毕:全、全部。 少长:年少者和年长者。 咸:都。
(4)峻岭,早期摹帖作“峻领”。 修:长。
(5)[又有]二句:此外,还有清溪和急流,或像镜子倒映四周景色,或如佩带环绕左右。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8)。
(7)是日也:这一天。惠风和畅:柔和的风让人感到温暖而舒畅。 惠:原意指给予恩惠,此指和风令人舒适。 品类:泛指宇宙间万物的种类。 盛:此处指繁多。
(13)[死生]句:死生实在是一件大事。这句话出自《庄子·德充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局部)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此本两纸相接,二十八行,前纸十三行行距较松,后纸十五行行距紧。卷首有“神龙”年号小印,又称“神龙本”。后纸明朝项元汴题“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勅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后人因此定为冯承素摹本。
冯承素(617—672)字万寿,河北冀州人。善书,曾任弘文馆直学士等官职。
明朝文徵明《兰亭序卷》
唐朝以来,书家写王羲之《兰亭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尽量忠实原迹的临摹;一种是以自己的笔体抄写《兰亭序》。文徵明书写的《兰亭序卷》应属后一类。
文徵明《兰亭序卷》写于暮春三月,正是当年王羲之“兰亭雅集”写《兰亭》的季节。文徵明写的这卷《兰亭》,行书中夹杂草书,笔势连贯,与他仰慕的赵孟頫相似。结字周正,秀丽清俊,也像赵孟頫。但笔锋太露,不如赵孟頫含蓄厚重。写《兰亭序卷》时,文徵明已经八十九岁,仍旧点画有力,看不出生理上的衰老之态,由此可见他的深厚功力。
明朝文徵明《兰亭序卷》(局部)
《兰亭序卷》书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纵29.2厘米,横120.5厘米。
“给孩子”系列|活字文化 策划 中信出版社 出版 2022-7 |
就是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 读82篇传世古文 赏73幅典藏书画 重回中国文学与艺术的辉煌时代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