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被骂得好惨,我好怕它消失
好的电影,让人看了一遍,还想二刷、三刷。
比如在《流浪地球》大火的2019年,唯一能与它抗衡的美国电影《绿皮书》。
该片讲述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搭伙,跨越美国的公路。
过程中,性格、性取向、阶层天差地别的两人,闹了许多笑话,看的影院里笑声都没停过。
该片上映不到三天,票房过亿,豆瓣上超150万人打出8.9分。
冲这成绩,谁不叹一句“牛逼”。
万万没想到的是,时隔3年,拍出这部片子的导演又出手了——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从片名就能看出,该片和《绿皮书》是相同的配方。
节奏轻快,情节有趣,同时又不失深度。
整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一个二傻子的前线三日游。
说来挺离谱,起因是来自周围的起哄。
奇基,一个被所有人嫌弃的男子。
他年纪不小,却一事无成。
在酒吧,他被哥们嘲笑,生活潦倒到没钱喝啤酒,甚至,因为连赊三个月的账被老板拉进黑名单。
在家里,他睡觉的时候被吼:
吃饭的时候被唠叨:
属实是爹不疼妈不爱。
就连妹妹也看不起他,拿上前线而死去的朋友,“道德绑架”用吐沫星子淹死他。
我怎么这么惨?!
这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奇基耳朵听出茧子,内心怒火滚滚,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爆发了出来。
我没出息?
我没胆子?
好,我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你们看。
奇基说罢,便扛着一麻袋罐装啤酒,就去越南。
表面上,他说是慰问前线的几个好基友;
实际上,他是为了证明的胆量。
咱就说,这电影设定离谱不?
离不离谱,先暂且不说,反正是真逗,真精彩。
和《绿皮书》一样,男主也开始了公路之旅,影片用大篇幅展现了旅途当中他的所见所感。
其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不可思议!
确实,奇基作为一个没证明,没军衔,没身份的三无人员,你敢信?他竟然能顺利直闯美军重地,还受到热情的款待。
奇基到达越南后,在港口,他看到美国的军车就往上扑。
上来就问:你们是第127军警连吗?
在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奇基立马兴奋,开始问怎么找到好朋友xxx。
这把两个军人小哥弄得一愣一愣的,接着,他们将奇基带到了指挥部。
哈?
这就进到重地了?
是的,小哥只告诉门卫,奇基没问题,大门便打开了。
就这样,奇基送货第一站,OK。
当天晚上,他和好朋友就在营地开了个啤酒party。
尽管中途,有上层领导来视察,看到这般热闹的场景训斥了几句,但他把奇基当成是来越南旅游的公民,便没再追究。
过后,奇基的好朋友开始为奇基规划之后的旅途,将其他几个好朋友的驻地在地图上为他标注出来。
于是,奇基开始了送货第二站。
讲真,奇基真是个乐天派,貌似就没他不敢走的路,不敢接触的人。
他扛着包,走在越南的街道里,和警卫聊天,在餐厅和战地记者激辩。
他找好朋友的方式,依然是街上拦美军的车。
可就是这么玄乎,每个人都接受了他的要求。
这次,他直接被带去见某连队的上尉,面对询问“你是平民?”,他果断回答,“对,你当我是就可以”。
不知是否是奇基的理直气壮震住了上尉,上尉立马允许放行,让他乘军机前往前线,去见他要见的人。
就这样,奇基再次送货成功。
能看出,故事充满了荒谬和离谱,让看的人觉得可笑,觉得《绿皮书》的导演这次发挥失常,怎么拍了如此不靠谱的片子。
然而,讽刺的是,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并非是胡编乱造。
它实际是一部披着喜剧外皮的反战电影。
导演重复了《绿皮书》里将深意融入公路片的手法,通过男主慰问前线的好友,带观众看到了国家的虚伪,战争的残酷,以及同辈人的牺牲。
确实,奇基切实感受了一把什么叫战争。
在前线,他的头差点儿被子弹穿过;
他亲眼目睹了上一秒还和他赶紧跑的士兵,下一秒就被炮弹袭击,炸掉一只胳膊。
有震撼,也有感动。
当他和一个战地记者拼命从枪声炮火中逃出来,他让对方和他一起离开这里,结果对方严肃说,这是他的工作和责任。
此时此刻,影片开场时,众人对战争的戏谑,对战死沙场的士兵的亵渎,对前线的无视,都变得不可理喻。
前后鲜明的对比,使得本片的意义不言而喻......
但,即便导演在电影里说得这么清楚,现实中依然有不少人,说了些负面的言论。
有人觉得本片老套,拍了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有人觉得美国人拍反战片很可笑;
对此,厂长不禁想起片中的一句台词——
真相不会伤害我们,谎言才会。扭曲事实的谎言和阴谋论才是伤害这个国家的东西......
是的,电影犹如一粒石子,投入到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然后激起轻小而范围广的涟漪。
电影是历史的见证,警醒着世人。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
当战争还在继续,这样的电影就该继续拍下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