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 Oliver的私人片单(5) Smile与我心目中的恐怖片
原创文章1895
还记得我说今年下半年没有值得看的电影了吗?
在朋友的邀请下,我在mid-term周特地抽出时间重返AMC Boston Common,只为体验一部传统的万圣节恐怖片。那这部特别的恐怖片就是最近在亚马逊大肆宣传的Smile。
其实亚马逊宣传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有些奇怪。这部电影的成本限制十分明显。然而电影用不错的摄影掩盖了成本的限制。虽然不如The Witch或It Follows这些2010年代的经典恐怖片,但至少影迷可以分析每个镜头语言背后的逻辑。
更硬核的影迷还可以试图区别哪个镜头是在模仿哪个名导的风格。我的水平只能认出库布里克和萨姆·雷米的摄影风格。然而在迪士尼几乎垄断商业片的今天,这些致敬名导的镜头还是让我十分兴奋。
电影的表演和特效在了解电影成本限制的前提下也完成了任务,且应该不会让大部分观众感到出戏。电影也成功地吓到了不少观众,也至少吓到了我一两次。
那我为什么还是不能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呢?
因为我不想让人觉得我还有人类的感情。
还有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情对我来说还是太公式化了。虽然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一个对我而言非常私人的问题,但在大部分观众眼里这部电影还是遵循着恐怖片的公式:铺垫恐怖事物,主角询问其他人,探索剧情设定,然后最后的高潮和恐怖事物对决。电影主角还是一个身边人都不相信她的女性,包括一个不信邪的老公。
即使这部电影的电影语言让我相当满意,公式化的剧情还是让我不能推荐这部电影。
诶怎么又变成我对Turning Red的影评了。
有人会说,恐怖片吓到观众不就完成任务了吗?我不能苟同。
我喜欢恐怖片,说到底是因为恐怖片是当今主流商业片里投资最低的。想要获得优秀的反响,恐怖片需要主创人员在有限的资源里尽可能地发挥创意。而且,恐怖片往往都能盈利。这是当今最鼓励艺术创意的电影类型了。
我喜欢的恐怖片中,主创人员通过塑造一个恐怖事物并展示其运作逻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恐怖事物通常是现实中某种抽象事物的隐喻。Smile中的恐怖事物就是一个隐喻,隐喻的是对我而言非常私人的一个问题。(你看我为了不剧透多努力!)比起文艺片,观点文章,论文,恐怖片观影体验更刺激,其表达更抽象化,观众也有更多解读空间。
我喜欢的恐怖片中,角色对恐怖事物的反应其实代表着我们每个人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威胁之下,不同人做出不同选择,有的人选择反抗,有的人选择接受并完全否认自己存在的意义。恐怖片展示的是一场在存在主义危机这一达摩克里斯之剑下一个微缩世界里的众生相。《遗传厄运》如此,《女巫》如此,《阴风阵阵》(2018)同样如此。
我喜欢的恐怖片中,镜头聚焦的是人物对恐怖事物的反应和恐怖事物对人物的影响,而不是人物询问不同人恐怖事物是什么。然而,恐怖片的公式要求电影后半段基本完全聚焦人物试图“破案”。存在主义危机之所以让人畏惧正是因为它无所不在又不可言喻,在人类渺小的视野下不可洞悉。我们所能洞悉的所谓存在是人物的状态,是由于观测而如量子塌缩的人类意识。恐怖电影精彩的原因正如同生活精彩一样,是由于人类存在本身的状态而精彩,不是由主角牵着观众的手探索世界的设定。
说实话,如果一部电影放了1个多小时还在解释世界设定,那在叙事层面这部电影挺失败的。
今年会有像2010年代那三部优秀的恐怖片一样优秀的作品出现吗?应该不会了吧。10月将过,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让我惊喜的恐怖片。据说Barbarian可能会达到我的预期,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期待阈值。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希望我没完全扰乱你的思绪。如果你喜欢Smile,那也完全没有问题。这部电影在吓人的同时确实有许多值得分析的内容。而且,毕竟大家都是要工作的人,能在电影院获得娱乐也是一件幸事。
只不过,在你有能力时,还是追求一下内容的深度来打开你的眼界吧。
The End
编辑:Xiang Liu
撰稿:Xiang Li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