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鹏:美育最动人的瞬间,就是回归生活
“
对于孩子而言,
艺术不应该只是阳春白雪,
更应该是在生活中,
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出台既是对“双减”政策要求的落地和回应,同时也体现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路径。
“美育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力量。”段鹏老师分享到。“为生活而艺术,是通过美术及其他多种艺术的方式,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改变自己所处的境遇。对于孩子而言,艺术不应只是充满距离感的阳春白雪,更应该在生活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Q1
芭莎慈善: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新课标》?
段鹏老师:
《新课标》于今年4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此次的《新课标》和之前相比有很大改变,尤其是在艺术这个方面。原来美术和音乐是各自独立的,但现在是要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汇编为一本课标。
在教学理念上,《新课标》的课程导向是核心素养。中小学教育强调“育人本位”,与之前强调的“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很大区别。同时,我们也越发强调艺术学习的综合性,像跨学科这样的学习理念,在《新课标》里面尤其得到重视和强调。
还有我们开始强调“为生活而艺术”,基于实际问题,通过具体项目,学生可以运用美术及其他艺术方式,来美化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家乡环境。
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明白,美育有它独特的价值和力量,艺术可以在生活中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这也是本次《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
△ 段老师在研习营中,
分享《新艺术课标择要解读及
美术课程教学趋势分析》
Q2
芭莎慈善:对于乡村教育而言,《新课标》的出台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段鹏老师:
《新课标》是比较强调将艺术和生活进行连接的。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将教学的视野从学科慢慢转回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说到机遇,乡村的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因为学生身处的环境是在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当中,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和媒介更加多元和丰富,像稻草、秸秆、石头、泥巴等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进行创作表现的重要媒介。
我们收到很多小朋友的画作,他们的配色、想象力都非常大胆。孩子们有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认知,这和我们学院派的专业教育,是有一定区别的。
然而,面对《新课标》,挑战也是有的,例如现在我们强调的跨学科,要求老师具备多学科教育的背景,同时找到学科之间的联结和共通之处。老师除了要懂艺术之外,还要将自己的视野进一步扩充和丰富。
《新课标》之下,对于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视野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对课程设计中的新理念付诸实践,例如问题式学习、真实性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此外,老师还需要进一步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趋势、教学主张,进而将这些和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有的放矢。
△ 段老师分享到,乡村的艺术教育
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
丰富的创作素材。
Q3
芭莎慈善:从美术教育的角度看,您怎么看少儿美育的重要性?
段鹏老师:
美育,其实是学习一种表达方式。就像语文是学习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么美育就是学习通过视觉或者声音的方式,让孩子传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在他们的语言逻辑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时候,这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表达方式。美术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造型表现,比如让孩子画一幅画、做一个雕塑、做一个手工。但这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呈现某个造型的技巧,更多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和日常生活经验,学会通过视觉方式传递出去,这是儿童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儿童艺术相比成人艺术而言,更有活力、也更不拘一格,因为它不受一些学院派艺术规律的束缚,可能也是一个优势。没有成人艺术既定规则的干预,可能表达起来会更加鲜活自由,也更加有童真和想象力。所以我们要对儿童艺术充满期待,他们会呈现出一种对于世界完全不同的想象和理解。
△ 美育,其实是学习一种表达方式。
Q4
芭莎慈善:很多人说,乡村孩子最重要的是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考分为先,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意见?
段鹏老师:
这不仅仅是艺术教育的问题,是整个教育环境和机制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学校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条上升的渠道或者途径,让他们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并且真正在某个道路上越走越远,做出一些突出的成就。
让乡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奋斗,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追寻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他们可以在城市中,进一步地追求专业上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也要回望脚下的路,在寻找远方时不忘回首,看一看他们的家乡和故园。
△ 学校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渠道,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并为之奋斗。
Q5
芭莎慈善:您之前了解过“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吗?您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段鹏老师:
我觉得“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非常有特点,它和传统学校的课程教学有一些区别。在时间上,因为“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中的学生可以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在作品内容上可以更加完善。比方说画一幅完整的画、做一系列的创作、做一些雕塑手工等等,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一个系列。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个项目更具有创作时间上的优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突破既有的课程教材限制,让孩子们从乡土和文化艺术资源里面去寻找有特色的内容进行表达,呈现一些更具特色的作品、更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非常让人期待的,我们芭莎慈善团队的老师、志愿者齐心协力,以美育教学为目标导向,一定会产生丰硕的美育教学成果。
△ 段老师认为,“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
即能让孩子们拥有充足的创作时间,
还能丰富美育的教学内容。
Q6
芭莎慈善:这次培训跟一线乡村教师面对面,有什么感触?
段鹏老师:
我觉得老师们很活泼、很热情,既有理想,又关注美育教学的现实,例如很多老师关心如何完成单元化课程设计,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状态。
我也注意到,很多老师其实是非专职的,这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劣势,没准可以成为优势。例如刚才我所提及的跨学科,是要求多学科背景的。这些老师本身有的教英语,有的教语文,天然具有跨学科的优势,比较容易找到学科之间的相融共通之处,再结合美育的特点,也许就可以研制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 段老师认为,非专职的美育老师可能会
更容易发现学科之间的相融共通之处。
Q7
芭莎慈善:经过四、五天的学习,老师们都汲取了非常多知识,他们回去之后怎样去传递给学生们,怎么样真正地落地和实施,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段鹏老师:
关于所学内容有真正地落地和实施,我的观点是,我们的教学需要有大视野,不应该只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局限于教好一节课,而是要有一个整体的课程观。
我们还需设计一些校本化的、地方化的课程内容,既贴合《新课标》的最新理念、国家美育最新政策文件的要求,同时也能和我们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学生实际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上位层面的美育理念、教育导向和下位层面的学生实际美育需求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 段鹏老师与参加研习营的老师们合影留念
❤️
凝心聚爱
美育未来
📖
推荐阅读
📑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欣然
排版:Zz
✦
点击【阅读原文】👇
助力孩子们的美育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