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都过去5/6了,你还没开始读书?
长按扫码▲立即加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也想看书,但书不想让我看,我一看它就想睡觉。”
“我看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这可咋整?”
“我想学点经济学,但不知道看什么书,可以给我推荐一些吗?”
“我真没时间看书,怎么高效率看书?”
吴老师出去做讲座,或者在他的课程评论区,经常会被问到关于“读书”的这样或那样的提问,他回答过很多次,但问题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抛过来。
读书确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当你想深入了解一个议题时,当你想系统地掌握某门知识时,当你从一个小白状态进入一个领域,想占据信息制高点时,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但读书确实需要时间,也讲究方法,读某些书还需要阅历加持。
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曾经说过,年轻时候读的书价值往往不大,不仅因为没有耐心集中精神读书,还缺乏阅读技能,缺乏人生经验。少年时代读经典作品时觉得不过尔尔,待到中年重读反而如获至宝,茅塞顿开。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静下心读书,而对于不善读书的人来说,你最需要的其实是一个领路人。
所以今年国庆之后吴老师推出《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这门会员课程,以每个月一个阅读主题的形式,帮你解决读什么书、如何随时随地高效读书,以及如何提高读书获得感等问题。
每周一本书,听吴晓波解读商业经典
今天活动最后一天,买即得
价值980元的14天《吴晓波读书实战营》
▼
下面就由小巴来详细介绍下这门会员课程。
读书宜建立经典书目
但旅行可以随时启程,沿途都是风景,而阅读不同,阅读的乐趣至少有一半来自于书籍本身的知识。
所以,阅读不能像旅行一样说走就走,说读就读,而是必须有所选择。
《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家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这门读书会员课程,每个月都会有新主题新书单,每周解读一本书,会一直更新下去,这样你的经典书目会不断得到扩充。
一本书的解读逻辑
吴老师解读一本书时,会先看作者属于哪种类型。
他把所有经济类、商业类、政治类的图书作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趋势洞见型,一类是理论构建型。
趋势洞见型就是能第一时间发现周边世界出现的新事物,并且创造出一个新名词,表述生动易懂的作者类型。
而理论构建型图书相对更难读,比如黑格尔、苏格拉底、马克思、海德格尔,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学术范式,但表述艰涩。
比如,吴老师讲的第二本书《身份与暴力》的作者阿马蒂亚·森就属于趋势洞见型作者,他开始写这本书,是由于一个身份认知引起的误会。
阿马蒂亚·森有次回英国,被海关拦下查验身份,对方看着他当时的模样,一个黑黑的印度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长。
他突然发觉,一个活生生的人,面对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固定印象,这个印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歧义。通过这件事他洞察到了身份与暴力的关系。
接着,吴老师会为你解析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并阐释其与当下的中国、当下的我们之间的关系。
再以《身份与暴力》这本书为例,吴老师认为这本书提出关于身份的三种错误观念,分别是身份单一论、宏大叙事陷阱和人物渺小化、身份无关论和对峙性的身份认同。
这些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第一种错误,身份单一论,是说当人们强调某一个人的单一身份,而忽略其他丰富的身份,就会造成幻象与误解。
吴老师有两个十几年的老朋友,他们两人是中学同学,喜欢一起跑步、下围棋,他们的太太也都是好朋友,同时他们还分别是中医拥护者和西医拥护者。有次他们关于中西医的话题发生了争执,吵到不可开交,最后竟然吵到因此绝交。
只是因为中医拥护者和西医拥护者这两个身份被抽离出来,成为两个人身上强烈的“符号”,前面的那么多的身份认同都被忽略都不重要了,这就是一种身份的幻象与误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种身份认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呢?
其实没有灵丹妙药,最终问题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来寻求答案,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吴老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就是喜欢自己的每一个身份,喜欢你是一个父亲,喜欢你是一个儿子,喜欢你是一个创业者,你是一个老师,你是一个医生,你是一个孤独的人,你是一个长跑爱好者,你是一个瑜伽爱好者,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你是一个旅行者。
喜欢自己每一个身份,然后在众多身份中排出优先级,同时宽容所有有不同身份和多重身份的人,不要用单一身份给别人打标,同时也拒绝别人用单一身份给你打标,由此我们就可以避免成为一个渺小的人。
当然,在课程中吴老师的解读更加丰富,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那么欢迎加入《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会员。如果你想先试听一下,点击下方图片,试听吴老师解读《身份与暴力》。
下方按钮▼免费试听
《当代人的身份困扰》
吴晓波亲自解读,每天不到1元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