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百亿私募大举自购!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沪指在3000点附近震荡,近期不少百亿私募出手自购了!
11月1日,睿郡资产公告,公司及员工9月以来累计出资超6000万元追加申购旗下基金;10月末,思勰投资也宣布,拟追加申购旗下基金,总计不低于1亿元;希瓦私募基金公告,使用自有资金14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以来,近千家私募机构及其员工认购旗下私募产品,合计认购金额50亿元左右。
不少私募表示,当前A股市场进入价值投资区间,对未来很有信心,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对未来方向的展望,明年流动性环境偏正向,看好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投资机会。
多家百亿私募宣布自购
11月1日上午,沪上百亿私募机构睿郡资产发布了《关于公司及员工追加申购旗下基金的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同持有人共进退的初心,自2022年9月以来,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员工累计出资超过6000万元追加申购旗下基金。
事实上,近期A股在3000点附近上下震荡,不少私募机构出手申购自家基金。
10月28日,百亿量化私募思勰投资发布《关于以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基金产品的公告》。
公司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以及对自身投研持续迭代能力的充分信心,在长期跟投公司各类策略的基础之上,公司拟自公告之日起,以公司自有资金、合伙人及员工个人资金追加申购旗下基金,总计不低于1亿元,其中不少于70%投资于偏多头类的基金产品(包括指数增强策略、股票多空策略、量化选股策略、大数据选股策略等),剩余资金投资于其他类产品(包括思瑞系列、中性+CTA混合策略、CTA策略等)。
同时,思勰投资也表示,将秉持长期投资理念,承诺在未来一年的任何时点,公司自有资金、合伙人及员工个人资金持有公司产品在多头类策略上不低于3亿元,在其他类策略上不低于1亿元。
思勰投资认为,今年以来,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悲观情绪蔓延,大盘跌破3000点,资本市场进入底部区域,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0月31日,百亿股票私募海南希瓦私募基金也发布自愿性公告,公司表示,关联方上海希瓦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于2022年10月31日使用其自有资金申购公司管理的希瓦小牛系列产品基金份额,本次申购金额1400万元。
另外,10月17日,量化机构宏锡基金宣布自购5000万元。宏锡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对量化CTA策略长期充满信心。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以来,近千家私募机构及其员工认购旗下私募产品,合计认购金额50亿元左右,其中自购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私募机构近50家,更有一些私募机构自购过亿元。
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今年还有宁泉资产、深圳凯丰投资、九坤投资、永安国富、灵均投资等20家左右的私募机构宣布自购公司旗下私募产品。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私募基金拿出“真金白银”,出手自购,主要是基于对目前股市投资价值的看好,对中国优秀公司和资产的认可,以及对长期资本市场前景的信心。一些私募表示,现在应该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好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投资机会。
世诚投资认为,综合考虑估值及交易结构、房地产周期、疫情、国际关系及上市公司业绩等因素,3000点以下的A股市场“物有所值”,但不排除磨底期延长。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机遇,则体现在更好地支持和反哺实体经济这一重要的战略定位。这次二十大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这本身也是对包括A股在内的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同时也显示了资本市场在新时代的巨大投资机会。
清和泉资本表示,往后看四季度,首先需要等待或观察后续的政策性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一些其他重要会议会对未来的方向有更清晰的定调和展望,市场的预期也会逐步明朗起来。其次基本面来看,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多是可以从内生问题去着手解决的。然后是流动性问题,这主要看海外,明年海外的流动性环境是偏正向的变化,联储加息幅度到什么程度要开始放松是有迹可循的。“底部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基本面、风险偏好和流动性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幅度,现在已经是最差的时候,不必过于担心和悲观。未来要做到跟踪这些信号何时出现变化,据此调整应对措施。”
勤辰资产称,A股市场目前可能位于全球的估值洼地,进入了深度的价值区间。国内基本面的政策脉络虽已日渐清晰,但仍需关注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顺畅度和力度。在外资撤离和内资调仓的冲击下,市场的增量资金不足会加剧其脆弱性。从外部风险角度看,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预计加息将如期而至,且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将逐渐减缓,抑制市场风险偏好的因素减少。“展望后市,在市场修复基础逐步确立的积极基础上,转机的出现需要更多利好催化剂由潜在变为真实。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理性的思考,关注边际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探寻高性价比之标的。”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