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科研大神:智斗美国总统传奇往事

中国科研大神:智斗美国总统传奇往事

公众号新闻



来源:万小刀
ID:wanxiaodao1




1920年冬,河北徐水一个书香门第,诞下一名男孩叫师昌绪,这孩子从小反应慢半拍,没想到后来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干了许多大事。


上学后,有天放学,老师要求大家回家背诵《总理遗嘱》,第二天会检查。结果,第二天全班同学都背过了,只有师昌绪背诵不下来。



这件事给了小昌绪很大的冲击,他从此变得更加努力了,下定决心要践行古人所谓“勤能补拙”的良训。


很快,师昌绪就有了个外号叫“老院子”,这是因为他经常躲到家里一个僻静的小院子里读书,除了吃饭,他几乎不出小院。


家族中同辈兄弟12人,其余11人常常聚在一起玩耍,很是热闹有趣,但师昌绪从不参与,他一有时间就躲到小院去看书。


在师昌绪的刻苦努力下,他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后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34年,年仅14岁的师昌绪,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保定师范学校,他打算毕业后当一名老师。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彻底击碎了他最初的梦想,师昌绪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看着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7岁的师昌绪很是气愤。


师昌绪明白,只有国家强盛起来,才不会任人宰割。那怎么强盛呢?当时的世界大环境,要想强盛,就必须得开矿、炼钢、修铁路。



所以,师昌绪决定读高中、考大学,将来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1年,21岁的师昌绪考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工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他选择了矿冶系。


在西北工学院学习4年后,师昌绪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入职于四川电化冶炼厂。


1948年8月,在国民政府统治下深感无用武之地的师昌绪,赴美深造,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密苏里矿冶学院的硕士学位。


1950年2月,30岁的师昌绪又进入欧特丹大学继续学习,用了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即以全A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就在师昌绪雄心勃勃地拿着博士毕业证书,准备回新中国发光发热之际,朝鲜战争结束了。


没在朝鲜战场上打赢中国人的美国人,决定凡是留美的理工农医类中国学生,都不允许回国,不能让他们回去帮助中国人建设新中国。



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有5000多人,但美国当局,把这些学生的护照,全部没收,逼着大家必须留在美国。


就在这时,麻省理工学院,给已在科研上小有成就的师昌绪,递来了橄榄枝。




祖国一时回不去,师昌绪只好决定,暂时一边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一边积极争取回国。


在麻省理工期间,师昌绪主持了美国空军研究课题“硅在超高强度钢中的作用”,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发展出来的300M超高强度钢,基本解决了飞机起落架经常发生断裂事故的问题,成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



师昌绪的科研成就,让他当时的合作导师莫里斯•科恩教授,很是看好他,当科恩知道师昌绪一直在为回国做努力后,极力挽留。


科恩询问他是不是嫌工资低、职位低?并强调这些都可以再谈。


师昌绪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要回去!”


“回去,回家,报国”,师昌绪没有一刻,忘记过这6个字。回国心切的他,一直在思谋如何回国。


直接从美国回去行不通,他决定先到第三国,绕道回国。


师昌绪本打算先前往印度、巴西这些中立国,然后再回国,结果美国移民局那时竟然规定,不管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是哪里,只要离境,一律视为变相回国。而如果私自离境,则会被抓去蹲监狱。


此法行不通,师昌旭开始令觅他法。



1953年夏天,师昌绪以组织夏令营的名义,把三十多位想回国的中国留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商量回国对策。



经过商议,师昌绪等人觉得,想要实现回国愿望,第一必须得让祖国知道他们想回去,第二需要赢得美国老百姓的同情。


第二点主要是为了确保,美国不会随时、随意、随地抓捕他们。因为当时已经有几名中国留学生,因为想回国,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了。


为和国内取得联系,师昌绪等人费尽了周折,最后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印度青年外交官,把师昌绪等人写给周总理的信,转交到了中国政府手里。



1954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周总理拿着师昌绪等人所写的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这封信也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


美国新闻界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轩然大波时,师昌绪等人,决定再“拱把火”,以充分赢得美国人民的同情。


于是,他们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封信,表示自己想回国,不过是为了回去尽孝和娶媳妇,试图以此感动艾森豪威尔,并让他放松警惕。



同时,他们还写了告美国国民和联合国的公开信,并花了50美元,买了个二手滚筒式油印机,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印了2000份公开信,装了满满的两大皮箱,从他们所在的波士顿,运到纽约去散发。



之所以运到纽约去发,是因为在波士顿,大家已经在报纸上知道了师昌绪等5人想要回国,如果他们在波士顿发,很容易再次暴露自己,导致被抓捕。


当时,师昌绪等人倒不是害怕在美国蹲监狱,而是怕美国人把他们遣送到中国台湾,因为他们1948年去美国时,拿的还是“中华民国”的护照。


迫于各方压力,1955年春,美国政府被迫同意一些中国留学生回国,其中就包括师昌绪。


1955年6月,35岁的师昌绪,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但他上船那天,家里却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幸的事。




七年未回家的师昌绪,再次踏上故土时,心里抑制不住地激动,可当他走进家门却看到:嫂子和侄儿们身着孝服,红肿着双眼。


原来,就在师昌绪踏上归国轮船那天,他的母亲不幸离世了。


晚了一步,就此天人两隔,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来不及悲伤太久,师昌绪就背上行囊,来到了他被分配的工作单位——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不久后,周总理亲自做媒,让师昌绪和在北京学物理的郭蕴宜喜结连理。



婚后,郭蕴宜随师昌绪一起,也远赴沈阳工作生活。


1961年,郭蕴宜怀孕了,那是她第三次怀孕(前两次都不幸小产)


当时,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我们的冶金水平和合金材料的发展水平都很落后,于是国家组织了一批科技人员在抚顺钢厂,以攻克一些金属材料方面的问题。


当时有些科研人员,并不天天去抚顺钢厂,只是坐在家里指挥。如果师昌绪像他们一样,那就正好可以照顾妻子,但是,师昌绪却要求自己必须天天下钢厂。


一边是放心不下的妻子,一边是至关重要的科研工作,为了两者兼顾,师昌绪就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赶第一趟无轨电车,然后再换乘闷罐车去抚顺,晚上8点又从抚顺往家赶,到家一般就10点了。


这样奔波两个月后,41岁的师昌绪,因过度劳累,得了肾盂肾炎,不但直不起腰来,还尿血。但住院修养一段时间后,师昌绪又毫无怨言地接着干。



当年和师昌绪一起从国外回来的科学家,有些因为不适应国内的环境,又返回了美国,但师昌绪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回国。


后来有记者问师昌绪,当时觉得苦不苦。他说:“不苦,回国前就做好了吃窝窝头的准备!”


其实,对师昌旭来说,最最苦的一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后。


而在最苦的事来临前,师昌旭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突变,苏联专家集体撤离,我国决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超音速歼击机问世,但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却迟迟没有着落。高温空心涡轮叶片,正是其中的关键部件。


当时,空心涡轮叶片,全世界只有美国有,时任航空科学院副总工程师的荣科提出,我国要自主研制空心涡轮叶片。



很多人觉得,我们想快速研制出空心涡轮叶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荣科对大家表示:“空心叶片,一年内我给你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我将脑袋挂在发动机设计所的门口。”


荣科之所以这么大口气,正是因为师昌绪给了他底气。


荣科和师昌绪是好友,他很了解师昌绪的能力,向大家立下军令状那天晚上,他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师昌绪家。


荣科一到师昌绪家就对他说:“有个任务你敢不敢接?”


随后,荣科就对师昌绪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昌绪压根都没见过空心涡轮叶片,所以也不敢贸然答应荣科。


荣科看出了师昌绪的犹豫,立马表示:“这个空心涡轮叶片,我在巴黎航展上见过,我现在就给你画草图”。


看完草图后,师昌绪立刻对荣科说:“美国人能有,我们就能有!”


后来,有人问师昌绪为何敢接下来这么一个重担,他回答道:“这就是胆识,而胆识是基于基础知识、经验、决心和责任心的。而且,如果都畏难不敢干,中国航天如何进步!”


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后,师昌绪开始带领一百多人的课题组,研制他们从未见过真容的空心涡轮叶片。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师昌绪等人,竟然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真做出了空心涡轮叶片。而英国人实现这个突破,用了整整15年。


可就在空心涡轮叶片,带领着歼击机飞得更高之际,历史却向师昌绪开了一个残忍而无情的玩笑,他碰上了那件让他觉得无比痛苦的事。




费尽千辛万苦,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回到祖国的师昌绪,在十年浩劫期间,竟被错认是“美国特务”。


满腹委屈的他,既心酸,又无奈。不过,虽然身心都受到了重创,但师昌绪始终坚信,中国不会一直这样的。


后来,师昌绪被派到一个中专培训班教课,他还是像曾经一样地努力工作,半年时间就写了70多万字的讲义,讲课内容丰富生动,很受同学们喜爱。


林彪“九·一三”事件后,师昌绪才得到了真正的自由。随后,他在台上做了一个报告,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10分钟。


这个掌声,来自同情,来自感同身受,更来自于对师昌绪的鼓励和肯定。


这10分钟的掌声,彻底洗刷掉了师昌绪心头的委屈。重获自由的他,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1975年,航空工业部将空心涡轮叶片的生产基地,从沈阳410厂,转移到了位于贵州平坝的170厂。


已经55岁的师昌绪,带队远赴贵州,指导空心涡轮叶片生产。



当时170厂的条件十分艰苦,师昌绪和技术员们一起,吃的是发霉的没有菜的白饭,喝的是从河里舀起来还混浊的河水,住的则是刚搭的工棚……


可师昌绪毫⽆怨⾔,⾮常乐观,他说:“在我们那个年代,常受外国的欺负,因此就想强国。”


师昌绪等人在170厂奋战多年,硬是将空心涡轮叶片的合格率,从6%提升到了70%,生产出的40多万片合格涡轮叶片,助力了几百架军机翱翔蓝天,而且从未因为叶片问题出过事故。



师昌绪等人,也因铸造气冷涡轮叶片技术,获得了1985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4年,一纸调令从北京飞到沈阳,64岁的师昌绪,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技术科学部主任。


从此以后,师昌绪这个材料方面的专家,在大家心目中,变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


不过,师昌绪管的多数不归他管的“闲事”,却是别人不愿管,但又关乎国家发展方向的大事。



为何要管“闲事”?因为在师昌绪看来:“一个大政策错了,就糟糕了!”


而师昌绪在很多大“闲事”上的建议,都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战略科学家敏锐而独到的战略眼光。


1983年,63岁的师昌绪上书国务院,建议“加速研制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为21世纪的到来做准备”。


后来,此建议被采纳,大推力发动机,被列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研究的重点。


十几年后该发动机投产,就是今天已批量生产的“太行”。


1986年,用几十年建成的几十个材料腐蚀数据网站,由于科技体制改革,即将无人管理,这意味着这些宝贵的数据,很可能会毁于一旦。


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的师昌绪,在一次开会时表示,“这些数据,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不能少的一些数据,所以必须保护、保存好这些数据。”


但是,多数人都觉得基金委是支持基础研究的,这个不属于基础研究,但师昌绪力排众议,最后还是说服了大家。


后来,不管是核电站建设、还是三峡大坝的建设,这些数据都真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2年8月,72岁的师昌绪,联合张光斗、王大珩、罗沛霖等人,一起上书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


经过曲折的筹备过程,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到了2000年,80岁的师昌绪,又决定要“抓一下碳纤维”。


因为,碳纤维因比重小、强度高,是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新材料,我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但始终进展不大。


当师昌绪提出抓碳纤维时,有人对它说这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但师昌绪将这句话改写为“苦海有边,回头无岸”,并说,“如果碳纤维上不去,影响了国防建设,我死不瞑目!”


在师昌绪的坚持下,如今,我国的碳纤维,已经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能够满足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2010年,90岁的师昌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岁月不饶人。这一年的他,身体已大不如前,痛风、房颤、肺栓塞、心律不齐等疾病,一直困扰着他,但他依旧坚持每天去上班。


他说:“我就不在乎这些病,人活着就是要干活。”


2014年11月10日,“科研大神”师昌绪老人,走完了他忙碌而熠熠生辉的一生,享年94岁。


两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走了,但他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也近100人,必将助力祖国,走向更强!




好物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00后加入三和大神:赌光十万积蓄,不想走父辈打工的老路千值练《魔神坛斗士》火焰神:霸气必杀双炎斩值得拥有!不老女神:67岁米雪颜值依旧!被成龙抛弃,与“亚洲第一中锋”尹志强痴恋26年给娃起个名字有多难?我和家人轮番斗智斗勇许倬云说中国精神:最困难时垮不掉,最得意时不张狂黑鸟原型案件:为找到被害女孩,魅力毒贩在监狱卧底,智斗连环杀手传奇程序员、VR大神John Carmack离开Meta,怒斥公司低效,斗争心累53岁性感女神:带儿子亮相,像姐弟!网友:绑回家做我男人!故事 | 乌克兰人智斗入侵者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24期):《仪器仪表学报》《部队大院的八零后》10. 司令员的秘密恋人渔歌子(2):摄影欣赏:清新淡雅画屏幽ACCD汽车大神:“疫情期间,我在家拆车!”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30期):《控制与决策》临床科研大咖主持,在线学术交流、激发头脑风暴丨通过解读经典论文,讨论疾病管理与负担、传统治疗与新兴靶向治疗进展,启迪研究思路对话 Spring 大神:Spring 生态系统的新时代来了!本科就进顶尖机器人实验室的UW学神:毕业后被特斯拉、谷歌钦点以太坊合并完成后专访V神:转POS后中心化风险被”过度炒作”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22期):《中国中药杂志》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26期):《Science Bulletin》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32期):《Science Bulletin》今晚的高质量在线学术交流:临床科研大咖主持,激发头脑风暴丨通过解读经典论文,启迪研究思路传奇大神卡马克愤然离职!炮轰Meta效率低下,厌倦公司内斗69岁法国女神:与22岁鲜肉调情!抢老公你赢不了她!考研大军,“阳”在最后关头科研时代锐力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成果展(第23期):《国际泥沙研究》离婚被全网看热闹,41岁牵手“小鲜肉”逆袭!童年古装剧女神:嫁错了人照样能赢回来痴迷编程、厌倦低效和内斗,传奇程序员、VR大神John Carmack离开Meta还是自家菜最好吃自言自语聊生命的意义!戈尔巴乔夫、蒋经国,兼答文友国科嘉和王戈:以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科技投资迎来全新机遇今天大V伍皓落马,张文宏封神:人格伟岸才能真正上岸美研大扩招!这些学校你现在申请,7天可出offer!无语言成绩要求这些科研大佬的发言,老“凡尔赛”了!看完这33篇顶刊重磅综述,你也可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