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与国营大食堂
最近连续写《燃烧的天国》和《广东篇》这种大长文,把自己写得有些疲倦,这一周写下短文过渡下。
10月中下旬开始,中国多地重启供销社,11月初,河北和西安重建国营大食堂的消息传来,民间一片沸沸扬扬,探讨激烈。
供销社和国营大食堂,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事物之一,两样事物重新降临,会让百姓产生“是不是要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困惑感。
大家内心其实是有一些恐惧的,害怕“粮票、油票、布票、肉票、人民公社、记工分、生产队”紧随而至重新回来,更害怕“大跃进、整风、肃反、四清、文革”等等各种运动也随着计划经济重新到来。
在1950-1970年代,这些事物常常相伴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民众既不愿意回到物质匮乏、斗争不断的年代,也不愿意过那种居民所有生活用品都被纳入到无所不包的配给体系。
与其说是热议,倒不如说是畏惧。
于是,我想用简短的一篇文章,分析下供销社和国营大食堂现在突然出现,到底代表什么?
网络上充斥着大段讲述让人看不懂的新供销社理论知识,只有10月18日的中国网湖北官方账号,用案例讲述了供销社的具体作用:
2022年6月,35岁的熊港成为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供销社社员,从此他种田轻松了许多,只管收谷子,后续的烘干、出米、销售都由供销社解决,养的20多亩螃蟹,也由供销社解决销售问题,而且“不压价、一手钱一手货”。
听起来,跟我们过去了解的供销社,那种高高柜台里头摆着过时商品,百无聊赖的售货员凑在一起打毛线说笑,来了顾客便冷着脸爱搭不理的供销社,好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过去的供销社,是农村里头唯一的商品销售渠道,就是一家复杂点的垄断小卖部,平时卖一些粮油米面、农资及日用产品,也卖一点糖果。
现在的供销社行为,却包含了农产品处理、物流、销售、平衡商品流通的作用,其职能比过去的供销社复杂得多。
更像是一个行政版的日本农业协会,是村民自助,并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产销服务的体系。
供销社在改开后并没有消失,只是体量变小了,一直是国务院下属正部级单位,在全国有3万多个终端网点、11条铁路专线、200万职工,经营范围除了柴米油盐,还包括化工、电商、金融、房地产、石油、酒店等。
看起来这些年变成了一家立足于原产业链,又搞出一堆投资的超大型国企。
2021年供销合作社全系统销售总额达6.26万亿元,占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万亿的7%,但这6.26万亿,不知道包不包括房地产、石油、酒店等业务范围,如果包括在内的话,其业务量真的已经很微小了。
至少我在全国农村和城市到处跑,都很少很少见到供销社这个组织的招牌。
现在供销社要回到它的本职工作,替新农村建设服务。
现在的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依然是传统主营业务。
但以前是只管卖货,现在是要收购、调配、销售全包。
比如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打个比方,农民们辛苦种了一年苹果,丰收时因为行情大跌、疫情等各种原因卖不出去,卖的钱连雇人摘苹果都不够,就只能要么让苹果烂地里,要么以极低的价格抛售。
全国供销社网络建立起来后,就能迅速调配资源,将丰收的苹果以合理价格收购后,快速发往有消费需求的地区。
我过去谈到中国农民的问题时,说过“农产品的不稳定性”,是农业亩产普遍难超过5000元/亩的关键因素,这个系统的建立,就是让农产品产销变得稳定,使农民们不要廉价卖农产品,城市居民不要高价买农产品。
供销社除了保证农产品流通,另一大作用是助农,解决农村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服务,将无人机、绿色生物农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等引进到农村,并通过统一采购,降低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等等。
我个人认为,就是在遭到城市化冲击、年轻人都不愿种地,中国农村出现大量抛荒背景下,政府通过供销社这种模式,将农业资源重新整合,将抛弃的土地流转耕种,包产包销,下放各种高科技到田间,并为留在农村的人群提供服务的大政府行为。
供销社可能是替代,我们一直猜测的大农场主发展模式,是用国营代替了民营。
供销社冲击到的应该不是零售业,而是农村的土地流转、产销、仓储等一系列产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里,都提到其职责是“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
做个总结:
新型供销社的推广,不是简单地又在农村搞小卖部,而是承担起了政府经济职能,用大数据大网络,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农产品产销问题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内循环的一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
认为供销社只是在农村重建零售渠道,是低估了布局者的思考层次,说是供销社,其实更像是国营农业公司。
那国营大食堂是怎么回事?
国营大食堂这事不应该被单独拉出来说,这样会具有迷惑性,就好像供销社明明是国营农业公司,却取个“社”字,以为是单纯卖货的,害得大家要猜半天。
关于国营大食堂,要先阅读10月31日,住建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市(区)选取3至5个社区,开展为期2年的完整社区试点,试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卫生站、食堂、家政服务点、老年服务站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目的是为了建设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国营大食堂,只是这些设施当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托儿所、卫生站、老年服务站等等跟着建立。
国营大食堂不是一个单独的事物,是完整社区的一部分,不是说建食堂跟私营饭店抢饭吃,更不是国营经济来抢民营的饭碗。
无论是供销社还是国营大食堂,都不是政府来参与底层服务业的竞争,这种竞争毫无意义,政府必败无疑,只会自讨苦吃。
政府在这种底层服务行业,所要扮演的通常是服务性角色,只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盈利而参与的。
比如托儿所和幼儿园,是为了让更多女性有生育欲望,让她们可以生下孩子后放心参加工作,将宝宝交给托儿所和幼儿园照顾。
比如国营食堂,这个南京已经有了,叫“银发助餐点”,拿着“助老卡”去里面吃饭,市面上8-15元一餐,这里只要3-6元一餐。这种食堂是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设立的。
另一些非助老食堂,其粮油米面从供销社大批量采购,也是为了解决居民日常生鲜采购问题,解决完整社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主要是给社区居民多一些方便。
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把整个小区的人都赶去国营食堂吃饭的意思。
所以这些更接近社区福利性属性,不是全国统一性设施。
这些设施是为了提前适应中国的老龄化、也是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而设立的。
简单做一个总结:
供销社其实是国营农业公司,是解决新农村问题的。
国营食堂是城市社区福利性设施,是为少子化、老龄化做准备。
供销社和国营大食堂,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而是打着过去的名号,在做一些新农村和城市福利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摸索,不出现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如果我们真的回到五六十年代,真的搞旧时代的供销社和国营食堂,是不会有人乐意的。
我个人,也是坚决反对的。
-------------------------------------------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卢克文新书《风云录二〇二二》↓
----------------------------------------------
在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
每日时政深度点评,了解国家大事,看透国际风云变幻
财经股评,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掌握市场规律
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2019年,从《文在寅的复仇》,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31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