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大势大国”,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
转自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ID:liuxb929
最近几天,湖北日报一则“恢复重建供销社”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下图)
1、因历史原因,在上一轮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后,基层社一度陷入低迷困境。
2、到2014年,湖北全省基层社数量仅696个,比最多的1984年1800个减少61%。根据中央和省委相关举措,2015年起,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
3、6年来,湖北省基层社逐年恢复元气。目前,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各地都在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建制。比如宁夏:对于供销社,80后、90后、00后们比较陌生,但40后、50后、60后甚至70后,都印象比较深。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物资供应的主渠道,甚至可能是唯一渠道。那时候,民营经济已不复存在,个体经济也基本上消失了,在农村、小城镇,大家购买重要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只能通过供销社来进行。除了“卖”,供销社还可以“收购”和“代卖”,也就是收购农产品,提供寄售服务等。
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也成为国家掌控经济的重要抓手。
既然是供销合作社,社员还有入股和分红机制,对此国家还出台过税收优惠政策。所以供销社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形式。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日益发达,再加上外资进入,各种小店铺、超市、大卖场不断涌现,供销社在农村、小城镇的垄断地位终结了,商业服务短缺时代结束了。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供销社的短板日益凸显,比如: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机制相对僵化,竞争意识淡薄等。其实,高层并没有放任供销社消失,先后在1995年、1999年、2009年、2015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2002年实行“四项改造”,2006年实施“新网工程”,2018年部署专项改革试点……那么为什么到了最近几年,供销社的改革、重建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一些猜测?
第一,供销社的新一轮改革和重建力度比较大,超过了1995年到2009的那三轮。
第二,近年来高层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三,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方屡屡在一些核心产业、核心技术上封杀中国。
因此,坊间有人猜测:供销社的重建,跟未来要搞“国内大循环”有关,供销社是“自给自足”、“配给制”模式的标志。重建供销社,可能意味着在做“最坏打算”。
首先,中国没有“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打算,而是一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最新重要会议也再次强调,“坚持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其次,未来要搞的是“双循环”,而不仅仅是“国内大循环”。前两天,大会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再次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
既然中国跟世界之间的关系,未来发展经济的模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要恢复、做大做强供销社?
中国有自己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地域差距大。虽然城镇化发展迅猛,但农村人口依然有5亿人。中国的三农模式,给经济周期提供一个独特的安全垫:在经济高峰期,农民外出打工;经济低潮的时候,返乡农民仍然有事可干、有饭可吃,相当于拥有基本社保。而供销社体系的存在,可以增强农村、农业的稳定性、韧性。想想看:如果农村的物资供、销、收购体系只有市场机制,而没有政府的“有形的手”,遇到天灾人祸,或者爆发战争的时候,一旦市场机制失效,农村的物资供应、安全稳定如何保证?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保证?
有了一个健全、高效、现代化的供销社,情况将完全不同。
所以,中央曾提出“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在新时代供销社的功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业务范围更广。
创立了“供销社+金融”的模式,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如今的供销社,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一个个小商店、物资供应点,而是“实体店+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了乡村振兴。
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截至2020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的连锁配送企业有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可以想见,这83.2万个配送点对于中国5亿农民是多么重要。仅靠市场化的快递公司,是很难覆盖中国农村的。上图:供销社系统主要企业。
供销社的改革、重建仍然在路上,还有很多短板需要弥补,还有很多新业务需要开拓,很多新观念需要引入。其当务之急,恐怕是改变传统的、旧有形象,重塑新时代的新形象,让80后到00后的新农村人感到亲切、时尚、有用。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犀利,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公众号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