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公众号新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表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持续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全球领先,普惠小微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数字金融服务走在世界前列。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先后发布实施强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30条措施、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恢复发展23条举措,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大力支持保供稳价,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经济恢复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立足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正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助力资金有效供给平稳增长,着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全力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着力实体经济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近来,孝汉应高速建设鏖战正酣。作为新一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武汉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孝汉应高速公路连接福银高速和武荆高速,建成后将有效支撑武汉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交通架构,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孝汉应高速首梁架设成功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建设提速的背后,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的现状,急需长期金融资金的保障。为此,中国人寿-湖北交投债权投资计划(一期)成功落地30亿元,投资孝汉应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可靠、稳定的资本保障。 

事实上,不仅孝汉应高速公路,井冈山厦坪至睦村(赣湘界)高速公路、滇中引水工程、鹏华深圳能源清洁能源REIT、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产业园REIT等一大批重大工程的建设运营,均得到了金融保险资金支持。金融业提供的及时、长效、稳定资金,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有效供给,在释放内需潜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也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仅2020年一年,金融系统主动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利率市场化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作用的持续发力,有利于提高小微、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性,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小微、民营企业。

其中,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来源稳定等特点,可通过投资股权、债券、资管产品等多种形式,以市场化方式满足实体经济需要,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4.46万亿元。比如,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点区域投资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过3.6万亿元。

开展绿色金融 
助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从青海黄河水电、中广核、中电核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到通威股份、信义能源等光伏产业链的上市公司;从绿色低碳智慧新型电力能源体系,到北京冬奥会绿色用能,绿色正在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经济血脉,全面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保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特别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经济低碳转型对金融支持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首次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总体目标,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转型过程中跑出“加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万亿和4.93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2%。金融企业也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国人寿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供给,全面助推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1万亿元,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500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710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认为,金融机构作为提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的行业主体,可以重点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权益等多种形式,撬动民间绿色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的项目投资,缓解环境问题对于财政的压力。同时,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以提升各个市场主体参与绿色金融、碳金融、ESG、可持续金融实践的积极性。

丰富金融供给
保障人民生活品质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1686元提高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2012年到2021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增加到10.3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

健康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是关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等等,都与健康养老息息相关。

深圳普惠型社区养老项目的康体中心设施。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将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持续强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深入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健康养老等产品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方位风险保障、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寿承办的大病保险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2022年当年赔款金额已超130亿;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70亿元,为居民提供健康医疗风险保障,赔付金额超260亿元;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累计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元;累计承保的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为居民积累养老准备金超过1.7万亿元。

“金融机构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抓住存款、保险、基金、信托等业务,挖掘新产品和新产业,构建更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推动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新业态、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也同样需要保险机构参与。银保监会曾披露,截至2022年7月中旬,已有22家银保监局会同省(区、市)相关部门出台了新市民专项支持政策,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有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中国人寿积极对接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保障需求,开发“新业态”“务工人员”等专属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布局传统社保难以覆盖的领域。

责编|翟巧红     编辑|赵雯
来源|人民网 黄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乘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华为“专列”,点亮七城数字之光服务实体经济行稳致远,金融机构责无旁贷金融回源实体经济,新格局如何重塑?|《财经》封面大利好!证监会:这些涉房企业可在A股融资!专家:支持实体经济双循环、制度型开放、实体经济,余淼杰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的经济关键词早财经丨一图速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六大行齐发声:加快金融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刷屏,120余条增持回购公告;支付宝能给微信好友转账了打造“长江特色”金融服务模式 多措并举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地吐痰与老海归罕见!中农工建交五大行齐发公告:高效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新华网:2022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险资投资实体经济超10万亿,今年这些GP拿了险资的钱什么才是“实体经济”?金融回源实体经济新征程的价值坐标:金融活水浇灌为民中国特色元宇宙是虚实共生的两仪世界,注重赋能实体经济、能效比和元力 | 甲子光年智库喜迎二十大!七家机构展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早报 | 天猫“双11”预售将于今晚8点开始;五大头部券商齐发公告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头雁效应,五大行齐发公告支持实体经济建议打败了腾讯的茅台主动扛起实体经济的大旗初创新型完整工业要有企业规则日本人的和栗情结集体采访|潘功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重磅!六大行齐发公告:加快金融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美国大学申请规划 9-12年级各阶段如何精准规划帮助孩子冲刺理想大学?如何精准「英译汉」?推荐一本超实用工具书,从此告别翻译小白!早报 | 一图速览党的二十大报告;六大行齐发声:支持实体经济;德企集体抵制对华“脱钩”;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报告关键词:实体经济 | 二十大经济强音第2期苏州市长吴庆文谈实体经济 |《财经智库》独家专访先进制造公司荣获金鼎奖“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贡献奖”以保险解决跨境卖家售后痛点--国泰产险荣获2022年金鼎奖“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贡献奖”说走就走,坐老旧火车旅行(三十)二十大代表访谈 | 朱敏:深入研究产业发展重大问题,脚踏实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的移民经历:看心理医生(上)(附上《爱在深秋》歌)中植资本荣获2022年度服务实体经济金融贡献奖推荐全文 | 赛迪: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