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性侵照」赚钱的网红,终于翻车了
近来发现,在我这个行业干久了,很容易产生一种身在此山中的乐观。
怎么说呢。
就是一直写着自认正义的文章,收获着特定的认同和赞赏……
便渐渐觉得某些理念应该已成共识。
她人的痛苦不容消费,不是天经地义吗?不搞女性的自我污名化,不是理所当然吗?Girls help girls的口号,不也早在你我之间叫响了吗?
《粉红女郎》
但不是的。
最近在某书上刷到的一个话题,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当视野放大,我发现了难堪、但的确存在着的现实——
2022年了,依旧有人在奉行girls hate girls的恶行。
这番感慨,起于一个自拍挑战。
某书上开始流行一种pose——
女孩在画面中间,被一只手伸来捂住嘴,双眼楚楚可怜地望向镜头,双手则抓住那只手,仿佛在挣扎。
来源 | 微博@八酱日常
若你还没体会到这些照片中微妙的软色情感,不妨再细看她们的配文:
“话太多就把嘴捂住”。
来源 | 微博@八酱日常
当然了,你可以将这理解成一种情侣间的情趣。
但放到大众视野里,这个“捂嘴拍照”挑战无疑暗含了两层信息。
其一,是将身位放低,营造出服务某种性趣味的娇弱神态。
即,卑微又谄媚。
其二,这种照片也隐隐在迎合暴力,把性质不良的性压迫洗白成“调情”。
也即,低俗且恶劣。
但说实话,倘若我们还站在这个层级批判,未免有些老调重弹。
真正让“捂嘴拍照”和其他拍照挑战产生质的差别的是什么?
同平台上的一位网友发出了质问——
这个动作本来是宣传反恋童和反性侵的,却被一些人搞成了女色营销。
来源 | 小红书 @蛋撻很甜!
结合这个前因,“捂嘴拍照”的后果便很严重了。
它不单消解了受害者的痛苦,让严肃的社会恶性事件沦为某种娱乐。
甚至还扭曲了原海报批判性侵害的本意,让这个动作呈现出性意味,反而在服务于凝视和性窥探。
这已经不是纯粹的跟风或模仿,这是在无知中作恶。
很像前两年曾引发众怒的“家暴妆”挑战。
图源:新浪微博
几年前,国外的一位艺术家aleXsandro Palombo搞了个项目,将金·卡戴珊等女星的照片PS成满脸伤痕的模样。
目的,本是借此宣传家暴的恐怖。
Kim Kardashian & Angelina Jolie(via aleXsandro Palombo)
当然,须承认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并不高明。
其一侵犯了女星的个人权益,其二未经允许绑架她们发声,其三有可能造成误会和不良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种P图除了触目惊心,对反家暴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但跟该行动后续的扭曲走向相比,这位艺术家好歹还算心肠不坏——
一批ins网红开始以“入狱妆”“家暴妆”为噱头,炒作这种“暴力美学”。
借公益之名,行哗众取宠之实。
ins @jamescharles
再进一步传到国内,则“公益”属性完全消失。
只剩下让人看了都震怒的愚蠢——
“被家暴了,我可太酷了!”
“我TM爱死这个家暴妆特效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地诠释“又蠢又坏”四个字吗?
这一系列自拍挑战,不单娱乐化了不能被娱乐的女性苦难,消费了不能被消费的严肃议题。
更可怕的是,其中隐藏了一种不自知的辱女思维。
“辱女”不鲜见,但若它已扩张成同性别的内斗,就非同小可。
别觉得言重。
要知道,前文的“辱女”,尚且可以加上“不自知”三字限定。
而还有一些明晃晃的girls hate girls行为,尚在以更嚣张的形式传播。
重灾区,是盛行“娇妻主义”“女友文学”的平台。
许多女孩抱着盯紧男友、打击绿茶的心理,发布各种酸不拉几的小作文。
由此,竟发展出一系列让人深感不适的辱女黑话。
我决心码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在某书看到了这么一个词——
“赛博妓院”。
看到的瞬间,我下巴都要惊脱臼了。
擦边和“穿衣自由”“身体自由”的界限实在模糊。
你很难确定地给那些所谓“扭扭女”定性(这本身也是个恶臭的描述)。
唯一能确定的是什么?
是这个男友自己心思不干净。
所以,看出这个词汇的荒谬没?
男友盯着别的女人看,女友就骂她们卖肉、不检点。
不仅本末倒置,而且极其没水准。
如果短视频美女们是在开“赛博妓院”,那这种对同性的攻击,得算是立“电子牌坊”了?
万人迷二十年前的金玉良言,不难懂吧。
《粉红女郎》万人迷(陈好 饰)
我看不惯的,就是这种对同性的无脑背刺。
该行为体现了两种社会恶习——
一,无脑包庇真正有问题的人;二,无理由归罪现实中的弱者。
归结起来,就是实打实的厌女症。
再看其他的黑话,也病征鲜明。
例如,对应“爹味”而生的“妈味”“姨味”——
说到底,这两个词就是对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归纳,给年龄绑上负面标签。
不能显老,不能成熟,不能有成年人的品行。
这是一种苛责,也是一种绑架。
和对强权、父权具有批判性的“爹味”一词,本就不在一个层级。
当这类词在网络流传起来,不仅会持续煽动年龄焦虑,造成“女性VS女性”的无意义内耗。
甚至还是在给他人递刀,提供话术打压女性。
别看只是一个词,其中也隐藏着一种压制性的权力结构。
最终吃亏的不是别人,而正是群体自身。
而最可笑可恨的背刺行为,还要数典中典的话术:“我是女生,但我觉得你干得漂亮”。
她们赞赏着厌女的行径,并自诩为独立思考。
实则只是一种连自我身份认同都没有完成的迟钝。
那么,这种伪“反思”能换来相互理解和世界大同吗?笑话。
更常见的,不过是被另一种卑劣倒打一耙罢了。
清醒一点吧。
你退一步,对方便会进一步。
平权之路就这么一步步倒回去了。
很多人会将这些行为归罪于下沉市场。
说白了,是归罪下层社会,归罪于判断力和思考力不够进步的广大普通女性。
这样的定罪,有道理吗?
不如看看经典小鸡电影,《贱女孩》。
淳朴单纯的乡郊女孩凯蒂初到美国高中上学,被那里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重新教做人。
因外貌出众,被校园里的“贱人”姐妹花吸纳,开始跻身食物链顶端。
女孩世界有一大堆规矩
《贱女孩》
先是作为跟班、随从,被打压被嫌恶。
但渐渐地,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也开始掌握新的生存策略,栽赃、使诈、挑拨、嚼舌根……
她光速用各种脏手段瓦解了小团体,把别人欺负她的都欺负了回去,还成为了全校追捧的舞会皇后。
《贱女孩》
可见,girls hate girls现象的根本,在于整个坚固的权力结构。
“下沉”的环境积聚了更多落后的观念,也更容易影响人、腐化人。
凯蒂不喜欢“贱女孩”,但她也在用“贱女孩”攻击别人,直至自己也成为“贱女孩”。
多数人是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缠斗。
所以,按惯常的说法,单单归罪于她们,是不公平的。
《贱女孩》
这里刻意写作“按惯常的说法”,是因为我不想只揪着恶的源头打。
我们总可以拿父权制来说事,将女性的异化,追溯到整个性别结构本身。
可我渐渐觉得,这种归因模式多少有些绵软、宽泛,甚至,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模糊重点。
这么说吧。
欺骗朋友、凌辱同学、伤害父母的凯蒂,真的没有一点错吗?
她本人是摘得很干净了,说自己是中了贱女孩们的“毒”。
《贱女孩》
但事实是,被她所咬伤的人,伤口也在真真切切地疼痛着。
Girls hate girls固然是父权的产物。
但那份害人也害己的“恨”,却不是幻觉。
因此,在追溯恶源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唤起一种自省意识——
时刻追问:
作为女性的我,仇女了吗?
我是否也在无意之间,陷入了某种无意义的同类缠斗?
看,从A4腰、硬币放锁骨、防绿茶内衣肩带手环,再到如今的眼镜腰、仰头照、捂嘴照。
网络上从来不缺鼓吹身材、容貌、年龄、婚恋焦虑的病态挑战游戏。
如今回看每一次的“炫耀”,意义何在?
而你又无脑跟风过多少次?今后还要缠斗多少次?
这类暗含男凝意味和擦边性质的拍照模板,已经泛滥到几乎没人在意了。
很明显,仅靠诅咒父权消亡不足以解决问题。
只有从审视自己开始,才能注意到更多同类的处境。
很多时候,仇女、辱女还是厌女,都不需要多具体的形式。
一个举止、一句话、一个词,乃至是语气间透露出的,对刻板印象的认同,对女性身份的贬损,便足以体现。
《贱女孩》
诚然,多数人只是在跟风、嘴欠,是“无意”的。
但往往“无意”的伤害,最后总会回到自己身上。
人性本不完满,我们太容易被调动出动物的争斗本能。
它不是单纯的一个自拍挑战、一个网红妆容,或几句无伤大雅的俏皮话。
之所以要专门聊一篇文章,恰恰是因为,这种最隐秘处的恶意,反而最腐蚀人心。
再危险的毒虫害人时,也不过用的最微小的刺。
你们必须停止互相骂“烂货”和“妓女”的行为
这样会误导男生
让他们以为可以这么叫我们
《贱女孩》
在故事结尾,凯蒂把象征舞会皇后的皇冠掰成了碎片,洒向现场的每一个人。
这顶让整个学校的女孩们时刻对彼此亮着獠牙的桂冠,只是一片塑料罢了。
《贱女孩》
那一刻,她才意识到:
Girls hate girls是多荒唐的陷阱,却又多容易踏入。
相反,貌似轻松的一句girls help girls,她却花上了整个青春去学习,可这依然值得。
因为Girls help girls从来不是单薄的口号或态度。
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必修课。
毕竟,我们如何对待彼此——
世界就会如何对待我们。
作者 - 柳飘飘
来源 - 柳飘飘了吗
微博 - @她刊iiiher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