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网课成了刚需。
但谁也没想到,网课还能闹出人命。
近日,河南一名女教师上网课后离世,引起全网关注。
据悉,刘老师在半个月前开始遭到网暴。
刘老师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深挖下去,竟扒出一个有组织成规模的网暴团伙。
他们被称「爆破猎手」,专门入侵网课平台,用刷屏、涂屏,放嘈杂的音乐、视频等方式扰乱课堂秩序。
甚至会用污言秽语攻击素不相识的老师。
不难发现,这些爆破手并非专业黑客,他们入侵网课也无需任何技术。
这一系列暴行之所以能够实现,靠的是和班上学生的里应外合。
个别学生因为不满老师,便把课堂会议号和密码提供给爆破手。
课堂的失序,老师的惊慌,令这些幕后主使感到报复的快感。
一些参与者甚至在微博上阴阳怪气,指去世老师心理素质差、没有幽默感……14年前的一部电影,同样讲述了一个极端案例,或可帮助我们剖析背后症结——La journée de la jupe
53岁的阿佳妮饰演法语老师索尼娅,一袭白衣,不苟言笑。警方迫不得已决定强攻,派一小支部队潜入教室下面的通道。实际上,挟持了所有学生后,她只做了一件事——上课。完全和往常一样,维护课堂秩序,要求所有人认真听讲。她只要用枪抵着学生胸口,就可以让对方尽快领悟要点。既站在长辈的立场敦促他们上进,也设身处地体谅学生的难处。这样的夸张讽刺,恰恰是为了凸显一种有悖主流观念,却早已普遍存在的现实——
默许这些网暴者在课堂上胡作非为,强行霸屏,放嘈杂的音乐,播污秽的视频,恶言辱骂老师。对此,这部电影则从老师的立场传递出身为人师的无奈,以至于绝望。索尼娅的学生,几乎个个都像脱缰的野马,不服管教,厌恶学习。哪知,索尼娅只是叫学生背诵课文,竟然被毫不留情地拒绝。而且,两个学生还公然藐视课堂秩序,背着包离开座位。索尼娅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拿走这个危险的,不该出现在课堂上的东西。开弓没有回头箭,女主就这样从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同事也表示,一个小时的课,光是整顿纪律就要45分钟。上课时,她被迫忍受着学生对她从外貌到人格的蔑视、羞辱。
有人向她的信箱里丢恶心的字条,有人会烧毁她的汽车轮胎。显然,是这些长期累积的愤懑、憎恶、绝望,一步步将她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将问题主要归咎于三观未成形的学生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在这个郊区的公立学校中,学生大都是少数族裔,都出身于移民的贫穷家庭。贫民窟的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的边缘身份,让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他们骂人、打架、吸毒、甚至强暴女生,年纪虽小却坏事做尽。对抗老师,有意扰乱课堂秩序,更是给了他们挑衅权力上位者的快感。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衅,也极易演变成全班学生对老师的霸凌。就像片中,一个班里,几乎大部分学生都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词挂在嘴边。悲剧事件曝光后,就有参与网暴的当事人表示,自己只是跟着朋友开玩笑骂了几句,没有想到会死人。作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还在试图撇清自己的罪责。索尼娅总想竭力扭转不堪的教学现状,改变错误的管理制度。
除了认真完成授课,她还曾公开反对学校禁止女生穿裙子的规定。却被盲信极端宗教的学生排斥、辱骂,被学校视为异端。但有的老师选择迎合学生的情绪,索性就用宗教解释一切。有报道称,帮助学生挑衅的网暴者大多是社会闲散青年 ,或是混日子的学生。除了跟风者外,大部分人的爆破行为并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同时,抱团彰显个性,刷刷存在感。来源:触乐,下同网课平台的虚拟性更是打破了线下教学中明晰的权力关系,给了他们更多的发挥余地。他们针对的目标,大多也都是一些「责任心过强」的老师。很多老师为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会在私下额外补课。补课时不会使用学校统一的平台,这才给了爆破手们可乘之机。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留在直播间不断尝试解决问题。和电影中一样,对这种情况,学校很少针对性地出台惩戒和改善措施。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劝诫老师多加管教,顾全大局。
河南老师去世后,人们才后知后觉,这一网暴团体几乎是和疫情后网课的普及同时出现的。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使其愈演愈烈,发生网暴致死的惨剧。即使在电影,索尼娅老师的「反杀」也不过是一种补偿性的幻想。最后,这一极具反叛性的教师形象依然回归了传统的牺牲者形象。索尼娅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主动做了替罪羊,被不知情的警察开枪打死。
她用死亡,换来了学生的乖顺,以及校园里裙角飞扬的权利。血的教训暴露出的却不只是教育的问题,更有社会的弊病。恶意滋生、缺乏监管的平台,还有事情曝光已久,却仍未予以重视的学校。就像索尼娅所受到的伤害,虽是出自学生之口,但却滋生于社会结构性的偏见和痼疾。
归根结底,教育是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完成的,只靠老师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可如今,老师成了兜底人性之恶的人,学校成了全社会的托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