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一篇不足700字的论文,竟然能发表在Science上
一篇不足700单词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Science 杂志上?
刊登在 Science 上的这篇文章,题目为:Human Voice Recognition Depends on Language Ability (2011年7月29日),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三位研究人员。
文章的篇幅只有一页,字数不足700个英语单词,只有一个行为实验,既没有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没有使用复杂的统计方法,结果也只是一张图表。
在课题组的一次大组讨论会上,一位研究生向大家介绍了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很大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
就是这样一篇看去“很简单”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在“顶尖级”的刊物 Science 上呢?
01
提出了一个好的科学问题
这篇文章采用了成人阅读困难者和正常阅读者(控制组)为被试,比较了他们对熟悉的语言(母语-英语)和不熟悉的语言(汉语)嗓音识别上的差异。
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母语的嗓音识别上有明显差异,阅读障碍者的正确识别率显著低于正常阅读者,而在第二语言的嗓音识别上,两组被试的成绩没有差异。
英语阅读障碍者确认母语的能力并不优于确认汉语的能力。阅读障碍者在母语的嗓音识别上有显著差异,而在不熟悉的汉语上,差异不显著。
如果文章的作者仅仅关注阅读障碍者存在什么认知缺陷,而且用结果来说明“语音表征缺陷”是阅读障碍者最重要的认知缺陷,那么这个结果只是支持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阅读困难的一种理论,成果的原始创新性就会大打折扣,文章也不可能发表在顶尖级的学术刊物上。
作者们没有从阅读困难的角度提出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即不同语言能力对人类的嗓音识别的影响。
文章把两组被试的差异看成是语言能力的差异,或语音表征上的差异。对于熟悉的语言(母语),语音表征的影响大,因而两组被试在识别母语嗓音时有差异;而对不熟悉的语言,这种差异可能就消失了。
实验结果很好的支持了上述假设。
我没有问过作者本人,也许他们在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时,也是从阅读困难的角度提出问题,以后才想到这个更好的问题。人往往不是先知先觉者,而是后知后觉者,只有在反复、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中,才能发现和找到更好的问题。
因此,要把“提出问题”贯穿在研究的始终,要用问题来引导研究,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到文章写作,每一步都要思考自己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一篇文章从实验设计到发表,可能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问题,才能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02
有一个高起点的开头
这篇文章没有从“阅读障碍的认知机制“这个大家很熟悉的问题开始,而是从动物的嗓音识别开始。
作者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社会性动物,都能从用于交流的声音中识别个别的“特定声音”(conspecifics),这是他们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性。
人类对自己理解的口语中的语言,其嗓音识别会更加精确。这种能力依赖于听话者的语音知识。
接着作者引用了发表在 Nature 和 Science 上的两篇关于阅读障碍的文章,提出了从阅读障碍入手研究嗓音识别的意义。
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
03
选择了一个有特色的实验任务
本文的通信作者在这个领域很有影响,已经在 Science 上发表过文章,可能存在“名人效应”,这些就不必分析了。
谢谢大家观看,如有帮助,来个喜欢或者关注吧!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有任何疑问及建议,扫描以下公众号二维码添加交流:
更多学习内容,仅在知识星球发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