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智库发布 |《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重磅发布!5大核心发现、8大行业减碳思路都在这里……

智库发布 |《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重磅发布!5大核心发现、8大行业减碳思路都在这里……

公众号新闻

近些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越来越多地为人所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企业进入了由“双碳”目标带来的全新加速变革时代。


2022年11月9日,《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责任引领 凝聚共识——202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发展论坛”在线上正式举行,并重磅发布了由中经传媒智库、《中国经营报》《商学院》杂志联合咨询机构贝恩公司共同推出的《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特别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通过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可以帮助企业塑造更健康的企业形象,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丰富的战略资源,更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季为民指出:“众所周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当今世界进入到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弥漫着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战略意义。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不仅意味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是企业自身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迎风启航的重要方向。”


2021年,中经传媒智库、《中国经营报》《商学院》杂志联合咨询机构贝恩公司首度推出《2021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建立起包含“碳中和”愿景与计划、减碳表现、公司治理、社会影响力四大评价维度在内的评价体系,旨在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及行业企业“减碳”行动进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为了解企业最新的“双碳”工作推进进展,帮助企业进一步把握机遇,找准方向,中经传媒智库、《中国经营报》《商学院》杂志联合贝恩公司于2022年11月9日推出《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对科技互联网、交通、新能源、传统能源、地产、金融、快消品、餐饮零售等八大行业的头部企业展开为期3个月的调研,覆盖企业近百家。


《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总结了中国企业的“双碳”表现,分析了不同行业的细分特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碳减排建议与行动指南,期待助力企业构建长期的“双碳”竞争优势。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能源转型业务主席、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业务主席邹娟指出:“2022年是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的第二年。宏观层面,中国‘双碳’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出‘格局渐成’的良好势头。”







5项核心发现


核心发现一


全球“双碳”变革方兴未艾,短期波折不改中长期坚定趋势


从全球来看,尽管短期“双碳”目标在欧洲遇到一定的波折,但我们认为长期驱动力因素仍未改变,全球“双碳”趋势仍然非常清晰和坚定,“双碳”进程将持之以恒。


乌克兰局势大幅加速了欧盟新能源的建设和投入。同时,环保意识也已逐步深入人心,65%的全球消费者表示担心全球气候变化。总体而言,外围环境波动给欧洲能源结构带来短暂影响,但长期而言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就中国而言,短期因素没有影响国家推动“双碳”的进程。“双碳”不仅意味着环境友好,“双碳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独特的竞争力,中国的新能源500强企业数量荣居全球榜首,占比超过40%。2022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出台明确政策指引和支持,为“双碳经济”发展打下稳固基础,中国企业应通过减碳战略战术的结合“乘风而上”。


核心发现二


“双碳”规则愈发明晰,宏观层面“格局渐成”


2022年是中国政府提出“双碳”目标的第二年。宏观层面,中国“双碳”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出“格局渐成”的良好势头。


过去一年,“双碳”规则愈发明晰,为中长期发展方向定调。全球范围内,欧盟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碳市场,其碳关税步步逼近,将于2023年开始要求相关企业做出披露,2026年开始碳关税或将正式落地,因此预计将于4~5年后对中国企业带来成本影响。虽然短期欧盟受到乌克兰局势波折影响,但长期政策和消费者的驱动因素并未改变,甚至有望加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4月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定下2025年完善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路线图,为未来诸如碳税等政策出台搭建基础。在政策推进的基础之上,中国的“双碳”生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给企业“双碳”工作发展奠定良好契机。


核心发现三


“双碳”竞争力指数趋势良好,但减碳成果有待夯实


被调研的中国企业在“双碳”竞争力指数方面整体优于2021年,竞争力指数相较去年提升 6 个点,达到106。特别是在愿景与治理架构方面,被调研企业有明显进步,但是减碳行动与成果仍显不足,社会影响力方面则保持与2021年持平。


在减碳愿景和治理架构方面,75%的被调研企业已就“双碳”订立明确目标,70%的企业建立了“碳中和”的相关组织,相较2021年的35%有了长足进步,为迎接“双碳”规则具体化奠定了基础。


在减碳表现方面,被调研的企业仍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有约45%的企业统计范围1(公司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2(公司购买的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统计范围3(前两者以外公司产生的所有排放,包括上游与产品供应链相关的其他间接排放,以及下游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排放)的企业占比更低,仅为20%。同时,在减碳成果方面,仅有27%的企业在范围1/2成功减碳,14%的企业在范围3成功减碳,整体表现长期仍有成长空间。


图注:减碳愿景方面,大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均已根据核心考量,明确减碳目标,并开始逐步设定未来 5~10 年的减碳计划。(数据源自本次企业调研,经贝恩公司分析得出)


图注:公司治理方面,可持续发展部门和相关岗位已经成为被调研企业的“标配”,并设立减碳相关标准 KPI、定期追踪,企业内减碳意识具体化。(数据源自本次企业调研,经贝恩公司分析得出)


图注:减碳表现方面,约一半的被调研企业已就范围 1/2 进行碳排放统计,部分交出了初步的减碳成绩单,但表现仍落后于愿景,长期成长空间可期。(数据源自本次企业调研,经贝恩公司分析得出)


核心发现四


行业间政策驱动特点明显,同行业内企业表现差距显著


研究显示,以科技互联网行业为首等监管压力较大的行业,在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前列,与2021年相似。此外,自身业务与碳排放高度相关的行业,比如交通业,推动新能源车和协同上游供应商减碳等举措紧随其后,而其他行业的企业则多数以自愿减排为主。在行业内,我们也观察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巨大差距,例如,百胜中国2021年向联合国下属组织 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提交了供其审核的减碳目标与承诺,并建立专人负责推进减碳工作,在供应链减碳方面已经开始行动,进度明显领先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形成“双碳”先发优势。


核心发现五


企业需要树立“防御之盾”和“进攻之矛”攻守有道的思维模式


2022年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值得其他企业进一步思考、借鉴的行动与方法,可谓是“标杆初现”。我们认为,企业应当树立“防御之盾”和“进攻之矛”,建立攻守有道的“双碳”思维模式,进行“双碳”战略的整理规划。


“防御之盾”是企业的基本功。落实减碳的出发点,包括优碳运营中的节能增效、绿电使用、碳抵消,以及供应商协同减排中的碳排核查、减碳赋能、优碳采购,其核心是对减碳成本曲线有清晰的量化梳理及认知,与加强相对应的供应商减碳的管理能力,将减碳加入供应商的评估体系中。


“双碳”工作与其他业务的深度结合可以为企业锻造“进攻之矛”。低碳产品商机的挖掘,品牌的低碳内涵沟通,整体供应链的低碳重塑,业务与资产组合的低碳优化,以及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够塑造公司差异化、难以复制的“双碳”核心竞争力。


图注:资料由贝恩公司分析得出






8大行业减碳思路


图注:行业之间整体政策驱动特点明显,同行业内企业表现差距显著。(数据源自本次企业调研,经贝恩公司分析得出)


科技互联网行业




科技互联网行业始终备受各界关注,在以往变革中,往往先行。“双碳”行动方面,科技互联网行业亦是先行者,行业内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表现相对领先。不少互联网科技公司不仅提出自身的减碳目标,推进绿电使用,并且推出数字化碳排放管理方案,赋能助力其他行业实现减碳。


交通行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愈发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销量增长迅速,交通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势不可挡。行业总体“双碳”竞争力指数表现相对较好,但对部分传统汽车企业而言仍存挑战。此外,领先企业除去自身新能源业务长足发展外,其供应链减碳亦日渐受到重视。同时,在报废、回收、再制造等阶段减碳空间亦存在持续提升空间。


新能源行业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行业“双碳”竞争力指数总体保持2021年的良好表现。行业整体在“双碳”共识推动下,成长迅速,高速发展,同时众多企业全球业务拓展也开始不断上量,成为业务的重要驱动因素。


传统能源行业




化石能源行业仍是中国主要的电力来源。目前来看,行业“双碳”竞争力指数总体呈稳健发展局面,部分领先企业成果卓著。短期内发电能效的提升仍是减碳的核心手段,从长期来看,多元化发电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驱动力。


地产行业




地产行业通过新型可持续建筑材料、工艺和绿色建筑设计,有着巨大的减排空间。另外,建材、装饰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亦大有可为,可以极大降低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行业内,企业总体开始注重减碳的重要性,在地产行业波动的宏观背景下,开始结合环保题材寻找新的突破点。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各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整体差距不大。低碳金融创新对中国“双碳”进程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积极通过绿色项目开发,向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和担保等服务。从长远来看,绿色金融为碳市场提高资金流动性提供了帮助,激发了市场活力,是各行各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柱之一。


快消品行业




快消品行业相对碳排放量较少,企业减碳主要基于自愿性原则。行业里各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差距较大。领先企业已然开始在减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并获得减碳的直接成绩。部分企业在低碳产品与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得到了消费者的直接肯定。


餐饮零售行业




餐饮零售行业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范围3,即上游供应商排放。当前,餐饮零售企业减碳工作仍以自愿为主,各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总体表现差距巨大。围绕“双碳”目标,建立更好的供应商减碳体系对餐饮零售企业尤为重要。





2022年,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还面向广大消费者发放了调研问卷,并从大众投票中获得八大行业中最值得推荐的五家企业,部分如下:


科技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集团、腾讯、京东集团、百度、联想集团


交通行业: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


金融行业: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建投信托、华鑫信托、上海信托

…………

(排名不分先后)



更多精彩观点请扫下方二维码获取《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完整内容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焦点 | 证监会发声!关乎企业境外上市!多家机构将中国股票升为“超配”,摩根大通:现在是增持中国的良机



  你有在看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双碳”时代如何突破阻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 《财经》年度对话2022企业家体检癌症检出率高于平均检出率 《2022年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发布开源“摩尔定律”即将打破,《2022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重磅发布启德教育《2022中国学生研究生留学白皮书》N面妈妈 向新而行《2022巨量引擎母婴行业白皮书》 探索未来增长力与糖共舞—26《2022杭州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洞察未来发展趋势韩文化部发布《2022韩国游戏白皮书》:年产值首破20万亿,1170家游戏公司“碳”路可持续发展 华夏理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研究报告》“双碳”目标下,绿色建材的细分领域迎来景气周期,龙头公司了解一下?上榜的美国U30共创立了201家企业,包括18家独角兽企业|《2022 E-Pal·胡润美国U30创业领袖》重磅发布!《2022数字贸易企业百强榜》重磅发布瑞士瑞联联合胡润百富即将重磅发布《2022中国式家族办公室行业发展白皮书》全球经济放缓,幕后英雄企业正在明显发力|《2022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重磅发布!美丽与野性共存的冰川国家公园(2)高线步道的美丽,野性与挑战【绿色金融】“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转型与绿色溢价李易峰丁丁历险记“双碳”目标官宣两年,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智库发布|重磅!事关科技互联网、交通、新能源等八大行业“减碳”方案,《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即将发布《2022医疗服务白皮书》发布:以患者为中心,从理念设计到深入实践重磅预告 | 《2022中国智能窗帘生态发展白皮书》即将发布!倒计时1天!《无源物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即将重磅发布!触摸美国 55 游艇梦鸟哥笔记-热云数据、SensorTower联合发布《2022全球手游买量白皮书》,洞察全球手游买量趋势返场最后一天!129元抢购7万字《2022新中产白皮书》套餐百强中国百亿潜力企业总价值1.4万亿元!《2022欧赛斯·胡润百亿潜力品牌榜》重磅发布U40青年企业家善于服务年轻消费群体,做娱乐传媒最多 |《2022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重磅发布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歌)贝恩 x 中经传媒智库《中国经营报》《商学院杂志》共同发布《2022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中欧财富联合蚂蚁理财智库共同发布2022年基金投顾业务发展白皮书【绿色金融】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新趋势—2023年绿色金融趋势展望前50名艺术家总成交额1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上涨50% |《2022上海国拍·胡润全球艺术榜》重磅发布“数”立信心,提升“双碳”目标下中国绿金市场吸引力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地图,华东区域占据榜单过半席位|《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重磅发布!《2022香蜜湖金融科技创新蓝皮书》正式发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