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80后”天才竟死于纵欲?还被指责是“抄袭者”?
读李银河的《醒来集》中她写的有关“意义”的一段话:明知人生没有意义,可又不甘心过毫无意义的生活,那就将美与爱注入自己的生命,让它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 《金翅雀圣母》 1505年 乌菲齐美术馆藏
觉得不无道理,而谈论到美与爱的主题,不由自主想到了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他最负盛名的圣母不就又美又慈爱吗?想想如此天才艺术家生命长度也不过就短短37载,对目下的一些事也就释然了。
▲ 《自画像》 1504-1506 乌菲齐美术馆藏 真迹现在东一美术馆展出
最近有一幅拉斐尔的真迹在上海展出,就是他那幅大名鼎鼎的自画像,画中的他忧郁而沉静,给人以一种距离感。忧郁这种气质在他身上仿佛是注定的,他生于基督受难日,甚至有人觉得他长得就和基督形象很接近。在他8岁时,母亲便去世了,11岁父亲也去世了,他成了孤儿,如此经历很难让人不忧郁啊!
▲ 《基督由两位天使搀扶》 乔万尼·桑蒂(拉斐尔父亲) 1490年
拉斐尔·桑蒂(Raphael Santi,1483-1520)出生于乌尔比诺公国,他的父亲是公国宫廷里的一位诗人和画家,所以也算是“艺二代”。根据文艺复兴传记作家瓦萨里的说法,拉斐尔8岁就开始在画坊做学徒,并对他的父亲的艺术创作也有助力,但因没有足够的佐证,有人质疑8岁也太早了。
▲ 传为拉斐尔(左)与其友人的肖像,是不是的确很像基督?
但考虑到另一位天才贝尼尼8岁就开始在教皇面前展露其才华,私以为不无可能。毕竟,1500年,17岁的拉斐尔就已加入了路加行会(一个画家的专业机构),可以开始独立接受委托了。
▲ 传拉斐尔十几岁时的自画像
1504年,正是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那场著名的在佛罗伦萨的世纪大对决,虽然两人最终都没有画完,只是留下了草稿,但几乎所有当时的画家在看了两人的作品之后陷入了绝望——这两人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凡人是无法超越了。
▲ 《安吉里之战》草图 达·芬奇
但有一位来到这里的青年画家看了之后却欣喜若狂,他就是拉斐尔,因为他有机会近距离学习大师的技法了。相对于杰作的完成状态,观看其创作过程显然更有裨益。拉斐尔之所以伟大,全因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卡西纳之战》草图 米开朗基罗
两位大师对他的影响体现在他之后的画作中:首先是构图,其代表作《草地圣母》和《金翅雀圣母》,圣母和婴儿耶稣以及婴儿施洗者约翰在画面中形成了三角形构图,这和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如出一辙。不过就构图方面来说,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的造诣亦首屈一指,其祭坛画人物众多,既有景深又不破坏画面的平衡感。
▲ 《岩间圣母》 达·芬奇 1491-1506年 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但佩鲁吉诺的人物很脸谱化,你会发现甚至同一幅作品中,人脸看上去都很相似,比如这幅《圣母出现在圣贝尔纳面前》,所有的人都一脸漠然,几位女子的脸仿佛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圣母出现在圣贝尔纳面前》 佩鲁吉诺 1490-1494年 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藏
而这点上拉斐尔学习了达·芬奇的“渐隐法”,让人物的目光瞬间拥有了温度,柔和的轮廓让圣母看起来慈爱而明媚,甚至圣母的面容形象也与达芬奇笔下的女性有相似之处。另外,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大多动作幅度比较大,这应该是受到了来自米开朗基罗雕塑技巧的启发。
▲ 《草地圣母》约1505年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藏
从拉斐尔留存下来的草稿亦可寻到线索,比如其代表作《草地圣母》的草稿中就可看出,拉斐尔共画了4次草稿来考虑如何平衡图中这三个人物最好。如今看上去堪称完美自然的和谐作品其实是画家煞费苦心的结果。
▲ 《草地圣母》草稿
应该说,拉斐尔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优秀的绘图员之一,他经常使用素描来规划其作品。据一位同时代的人所说,当他开始构图,他就会在地上摆放大量的图纸,“快速”绘制,借用各种人物姿态进行排列组合,以期达到最为和谐平衡又生动的画面。
▲ 《圣体圣事的辩论》 梵蒂冈博物馆
单《圣体圣事的辩论》这幅画现存的草稿就超过40多幅,可见拉斐尔在落笔之前所做的工作量。而这幅作品正位于其最具代表性的《拉斐尔的四个房间》中第一个教皇签字大厅,它的对面,正是大名鼎鼎的《雅典学院》。这幅画的构图之完美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这幅画是文艺复兴三杰的“合照”,你知道是画面中哪几位吗?
▲ 《雅典学院》 梵蒂冈博物馆
拉斐尔短暂的一生留下了300多幅绘画作品,而其草稿据说现今仍有保留的总共超过400多张!难怪严伯钧说拉斐尔是“形先于色”的代表,也就是先详细规划好人物的姿势和位置,再落笔着色的绘画方法。其之后几乎所有的“学院派”,追随的都是拉斐尔的绘画理念。
▲ 法尔内西纳别墅内湿壁画草图
而且拉斐尔绘制的不少草图是“裸体”,通过肌肉的走向来确认人物的姿态,从而实现了老一代人曾极力追求的目标:用完美而和谐的构图表现自由运动的人物形象,代表作便是那幅他为富有的银行家所画的湿壁画《海中仙女伽拉特亚》,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米开朗基罗在画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中女预言家时,同样画过的肌肉草图。
▲ 《海中仙女伽拉特亚》约1512-1514年 罗马法尔内西纳别墅
关于西斯廷的杰作《创世纪》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脾气火爆的米开朗基罗认为,拉斐尔是窃取他本事的小偷。要知道米开朗基罗在画天顶画时,除了教皇是不给其他人看的。但许多人认为拉斐尔在被称为“火灾室”的房间中,有一幅名为《波尔戈的火灾》的壁画明显是借鉴了《创世纪》的创作手法。
▲ 女预言家草图与成品 米开朗基罗 约1510年
拉斐尔之前画中的人物大多是优雅恬静的,而这场火灾中的人物则体现出了身体扭曲紧张的状态,画中裸体男子的肌肉都异常发达,这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理念一致。这幅画创作于1514年,西斯廷天顶画1512年刚刚完成。而拉斐尔差不多是以每3-4年画完一个房间的速度在为教皇宅邸作画。
▲ 《波尔戈的火灾》1514年 梵蒂冈博物馆
有人说是教皇带拉斐尔进去看天顶画的,因为当时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和拉斐尔关系很好,也有说是当时的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布拉曼特带他进去看的,因为他们俩是老乡, 而且当初就是他向教皇举荐的拉菲尔,作为御用建筑师想必也有点“特权”,卖个人情给老乡。总之,大多数人都认为拉斐尔确实是“偷师”了。也有说是米开朗基罗心甘情愿指导他的,现已难以考证。
▲ 教皇签字大厅 梵蒂冈博物馆
但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关系并不好,证据就是《雅典学院》中,与达·芬奇形象刻画的柏拉图并肩的,是以布拉曼特形象绘制的亚里士多德,按说后者是没有资格和前者平起平坐的,里面多少有人情的成分。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则被用在的犬儒派学者第欧根尼(也有说是赫拉克利特),靠在箱子上苦苦思索的那位。
▲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正好构成了文艺复兴的“50后”、“70后”和“80后”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达·芬奇倒是和这位“80”后的后辈相处融洽,这很不容易,要知道达·芬奇是个冷傲的人,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与人交往,但拉斐尔却是个“社交小王子”,性格并不像一个典型艺术家,与人和善,罗马教廷的学者和要人都跟他交往,这也是他在罗马当时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 《米尔维奥桥的战役》 1520年 把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两位大师有关于描绘战争的美感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此为拉斐尔“遗作”,他留下了详细草图,由学生完成 梵蒂冈博物馆
但就在他成为了教皇御用画师,名声因为其作品达到顶峰时,却在37岁画上了休止符,任谁都会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惋惜,当然更令我等凡夫俗子感到好奇。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按照瓦萨里的说法是“他是在繁重的工作之后被不知节制的浪漫杀死的”,简而言之就是“纵欲而死”。
▲ 《披纱巾的少女》 1516年
但后来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他死亡的其他几种可能性,有说是因为他感染了肺炎出现发烧,但没和医生说明情况,导致医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用了放血疗法从而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人越来越虚弱而身亡,可以说是一次“医疗事故”。也有说是操劳过度,毕竟接了那么多活。私以为家族遗传基因也不太好,一家人都早逝。
从时间上来看,他从患病到死亡持续了约15天,他安排好了自己的事务,并口述了遗嘱,留下足够的财物委托其忠实的仆人照顾他的情妇芙纳琳娜(La Fornarina)。
▲ 《西斯廷圣母》 1512-1513年 德国德累斯顿茨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藏
“芙那琳娜”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面包房姑娘”,因为这个女孩的父亲是一位面包师,所以被这样称呼。拉斐尔为她画过一幅裸体肖像,而另一幅《披纱巾的少女》据说画的也是她,甚至有人说著名的《西斯廷圣母》亦是以她为原型。
▲ 《芙纳琳娜》 1518年 罗马国家美术馆藏
而在这幅裸体肖像中,可以看到女子左手手指这里有明显涂抹的痕迹,后来洗画时发现,其实被涂抹掉的是一枚红宝石戒指,这是否意味着拉斐尔与她有秘密的婚约呢?涂抹很可能是他的学生后期做的,估计为了老师身后的名声。
仿佛是宿命般的安排,拉斐尔在基督受难日诞生,亦在同一日逝去,他的葬礼非常盛大,许多人来参加。4位红衣主教抬着他的遗体,教皇亲吻了他的手。
▲ 《教皇莱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 1518年
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红衣主教本博为拉斐尔在罗马万神庙的陵墓撰写的墓志铭:
此乃拉斐尔之墓,自然之母当其在世时,深恐被其征服;当其谢世后,又恐随之云亡。
▲ 《拉斐尔石棺》
参考资料:
《艺术的故事》 (英) 贡布里希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 严伯钧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