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滕泰:大分化时代,中国怎么办?
虎嗅注:虎珀拾书是虎嗅新推出的读书直播节目,我们寻找各行各业热爱读书与创变的CEO和管理者,请ta以书为线索,分享自己被书点亮的人生。
本文内容精编自10月28日,虎嗅与著名经济学家滕泰的直播对谈,完整视频回放可以于虎嗅APP视频号查看。
人还是要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不管你是30岁、40岁还是更大年龄。
春节期间我统计了一下,发现去年我光网购就有212本书,读了的大约有100本,但精读的只有十几本。我这个买书的习惯不好,剁手党,今年买书的数量相信也不会比去年少。
前段时间我去了趟国外,回来隔离期间就买了六本书,其中有两本翻了翻,然后扔垃圾桶了,因为确实不好看,剩下的四本都看了。
读书就是这样,是讲缘分的,有缘分就看,没缘分就不看,它又不是汽车,没那么贵。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十本书,都是我认为的好书,至少都是不那么差的书。
一、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生于1883年,跟另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同年。他俩出生的那年,还有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去世,那个人叫卡尔·马克思。
上大学时,我就读了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可以说,我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熊彼特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定义了很多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比如经济发展。什么叫经济发展呢?在熊彼特看来,如果仅是普通的生产-消费的循环,那不叫经济发展,因为这种循环带不来经济增长;只有企业家创新带动的生产-消费循环才叫经济发展,这里面有真正的经济增长。
那什么叫创新呢?熊彼特说,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在书里,熊彼特提到了五种创新方式,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或者给老产品赋予一种新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采用一种新原材料;实现一种新的商业组合。
这五种创新方式,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并且,这本书不只是讲创新,还讲了经济周期,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存货周期、朱格拉周期、房地产周期等,熊彼特当年就发现了,并给予了深刻的解释。
不过,熊彼特有点生不逢时,赶上了大萧条,而大萧条让凯恩斯成了红人,因为他刺激经济的办法在大萧条时比较有效。
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现,凯恩斯投资刺激经济的方法不那么灵了,所以大家又重新想起了熊彼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今天的中国经济,也有指导意义。在2012年11份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新供给主义宣言》,提出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其中就用到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讲过经济周期,但是讲的比较晦涩,不但你觉得晦涩,有些经济学家都觉得熊彼特的文章晦涩。如果想学习一下经济周期的知识,不妨看一看我写过推荐语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这本书应该是2008年出版,当时我在美国做了将近一年的访问学者刚回来,然后中信出版社找到了我,问我能不能给这本书写个推荐。我看后觉得非常好,就给写了一段。
这本书比较好读,因为它是叙事逻辑,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把300年的经济周期给串了一遍,生动自然、通俗易懂。
另外,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金融分析师们,很多都看过这本书。那些分析师,在大学里学的那些理论,多数是没用的。这本书里介绍的一些工具,他们读了后,觉得还有点用。到今天,这本书应该还排在经济类图书的前列。
有人说,经济周期这东西,知道了也没有用,因为不能预测拐点,也改变不了宏观。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这不是改变的问题,生活在这个时代,你要知道宏观的趋势向哪发展,你不能跟他对着干。另外,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周期,你要知道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周期里面,然后才能更好地应对。
二、物理学有助于打开思维
我是搞经济学的,但是很喜欢看物理学方面的书籍。因为经济学很落后,至少跟自然科学相比很落后。如果回看历史,你会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前面先发现了理论,后面才是经济学家拿过来解释一切。
而科学里面,最领先的又是物理学。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我们能有地球是圆的这样的世界观,都是物理学带来的。
以前的专家都是全才,或者通才,啥都懂,但今天不行了,今天的专家都只会一块,所以需要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我自己阅读《宇宙的琴弦》的原因。
为什么我会推荐给大家呢?因为这本书很通俗,即便你没有任何物理学基础,如果认真看下来,也能理解一半。这本书对我打开思维都有帮助,我相信对你也会有帮助。
我不但看科普,也看科幻,比方大家都喜欢看的《三体》,我也很喜欢。
说起《三体》,十多年前就有人给我推荐这本书了,这个人是我儿子,当时他还在上初中,但他推荐完之后我并没有看,直到后来刘慈欣获雨果奖了,我才觉得需要看看了,一看还真是上瘾。
奈飞《三体》预告片
《三体》体现了刘慈欣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又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之上,它是基于科学推演出来这些东西。不管你读初中、高中、大学、博士,都可以看一看,因为它对激发你的思维,打开思维的边界想象非常有好处,而且特别享受。
三、元宇宙不是洪水猛兽
主持人刚才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不喜欢《元宇宙》,并批判元宇宙是人类文明最大的内卷。我不知道刘慈欣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还是有人假借刘慈欣的名气来批判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概念源自去年3月Roblox在美国上市,它在招股说明书说自己是元宇宙产业,然后这个词就流行开了,去年9月,Facebook把自己名字改成Meta,又激发了人们对元宇宙产业的想象。
元宇宙,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它。
第一个维度是互联网3.0。互联网1.0是电脑时代的互联网,想上网必须有个电脑,或者去网吧,很不方便;互联网2.0呢,是大家熟悉的移动互联网,有智能手机就行了,人在哪里都能上网。
互联网3.0呢?我也不知道是啥,有可能是AR、VR眼镜,也可能是MR头盔或者是XR,或者是以后的脑机接口等等,不管了,总之它是一种更高形式的互联网的第三阶段。
第二个维度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美国大概在1991年就有这个技术了,那个时候的虚拟现实工具,类似现在的VR眼镜,能卖40多万美元一台。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也有研究虚拟现实,钱学森当时就非常支持研究这个。
虚拟现实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要把现实中的很多东西,都呈现到数字平行世界里边去,这个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一个城市的红绿灯怎么调节最有效率,你不能让所有的车停下来等着你去做实验,你在虚拟世界里先模拟一遍,效率高、成本低
第三个维度就是AI,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有数字分身,比如今天的直播,如果有多个平台邀请,可以派一个虚拟数字人去。这三个维度合在一起,就是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它和刘慈欣的星辰大海并不矛盾。
一说起元宇宙,大家很容易想到游戏,元宇宙应用场景很多,不只是游戏,只不过选择了从游戏起步,这也无可厚非,咱们活着的目的不也是为了快乐吗?
四、软价值产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软价值》,这是我自己写的书。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和信息构成的,所以,我把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分成了物质财富和信息财富两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信息财富所占的比重较小,你写个《史记》什么的,都算是信息财富。但今天不一样了,今天人类80%的财富都是信息态财富。比如我手里的这个智能手机,估计它的硬件价值只有20%,剩下的80%都是软件价值。
一直以来,对于物质财富,人们研究的比较多,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但非物质财富,研究的人还比较少,我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软价值理论。软价值对应的是信息财富,也就是非物质财富。
最近几百年,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就是由硬到软,比方原来创业,需要土地,厂房,设备,成本很大,一般人干不了。但今天,软价值创业就简单多了,比如说英国那个女作家写哈利·波特的,她的生产要素是什么?是西方的一些文学素材,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大脑的能力。
我们很多的企业,懂得去节省成本,但不懂得怎么激发创意人员的创意,他们都需要读读《软件值》。
我在书里提到世界发展的趋势是“由硬到软”,有人说这个“由硬到软”,是不是“脱实向虚”?
当然不是。软价值和硬价值,它是不可分割的,你比如说这本书,离开了纸张,就没法呈现,哪怕是电子书,也需要设备来呈现。
可以说,任何的软价值、软产业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是基础。我提出软价值,不是否定制造业,但制造业不是傻大笨粗,至少未来的方向不是这个,我们需要改造它。
美国为什么要卡我们芯片的脖子,因为芯片里面有软价值。这几年,美欧国家搞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实际上是高端制造业的回流,低端制造业它没有回流。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制造业吸纳不了就业,越是高端的制造业,越不需要人。想靠制造业解决就业,不现实,对美国也不现实,对中国也不现实。只有服务业才能吸纳足够多的人口,而服务业恰恰就是软价值产业。
点击虎嗅视频号观看完整视频
五、历史需要对照着看
十几年前,我去台湾参加一个国学班,买了一些名家的书,其中有一本就是钱穆的《中国思想史》。
买了以后没有看,因为是繁体字又是竖版,读起来有点费劲。后来有一天,我在阳台上坐着,把它拿出来翻了翻,发现不那么吃力了,就把它读完了。读了这本书以后,再读竖版繁体字的书就没有障碍了,就是个阅读习惯的问题。
我为什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因为钱穆讲的历史,跟我们平时学的历史,还是有差别的,它没有很多框框的东西。
比如说封建社会,在钱穆的书里就没有。封建社会这个词,是郭沫若给定义的,他照抄了马克思关于欧洲的研究,把资本主义之前的农业社会叫做封建社会,实际上这是错的。
什么叫封建?封建就是分封建制。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周朝,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把封建制改成了郡县制,封建制就没有了。
钱穆的这本书,是在原汁原味地讲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把一些西方的东西强加在里面,所以你在读的时候,能对照之前学的思想史,你的看法会有变化,会更全面。
六、全球通胀与衰退
这两年,欧美国家都在通货膨胀,有多发钱的原因,有需求过剩的原因,还有供给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这一年美国都在加息,它的加息实际上没什么用,通胀没那么快下去。
去年6、7、8月份,我连着发六篇文章,说美国这一轮是三年的通胀,美国去年通胀8%,今年能掉到6%,明年还会有4%,真想要回到2%,得到2024年了。通胀无牛市,所以美国的股市就比较惨。
过去20年,中国经历了三轮通胀,2003年一轮,2007年一轮,2010年到2011年一轮。所以,我们国家对通胀其实比较熟悉了。
现在我们国家没有通胀,至少没有严重的通胀,9月份我们的CPI是2.8,估计到11月、12月就会下来。中国目前来看主要问题是通缩和经济下行,欧洲、美国面临的问题才是通胀。
今年年初,我出版了一本《全球通胀与衰退》,它是一本通胀的入门书,讲了通胀的原因和机制,观察的指标,应对的措施等。如果你是一名经济学小白,读读还是不错的。
另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人说,不知道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炒股又套住了等等,这个我在书里都有讲述。
七、大分化时代
我最新出的一本书叫《深度转型》,大家更要重视这个副标题——大分化时代中国怎么办?
首先讲讲什么叫大分化时代。首先是东西方的大分化,这两年西方是通货膨胀,中国是经济下行,这种情况历史罕见。正常来讲,西方通胀我们也会通胀,西方下行我们也会下行,现在反过来了,西方通胀我们下行,连续两年走势是分化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在书里谈了自己的看法:疫情以来,西方发钱稳消费,我们是花钱搞投资,稳消费需求过剩,稳投资的话供给过剩,分化就这么出现了。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其次是产业的分化,这个产业分化跟你的工作相关。我们知道,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发展是普惠式增长。不管你是农民、工人快递员、服务人员还是大学教授,各个行业,都是增长的受益者,以后不是这样了,以后是少数行业引领的增长,很多过剩产业不但是增长的旁观者,弄不好还是淘汰的对象。
当然还有区域的分化,有些地区人口越来越聚集,房价还会涨,有些地区人口就会逐步流出,房子会一直下跌。
出现了分化,就需要转型,并且需要深度转型,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驱动,经济一不行了就去修桥修路修机场,现在不行了,投资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减。
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转型消费驱动,比如去年3.6万亿的专项债,我们是拿来搞投资的,其实也可以拿来发消费券,当然,大家都不舍得这么做。
大分化是时代的主题,面对大分化,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国家要转型,企业要转型,个人也要转型。
转型很不容易,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就像华为,从卖交换机的转型为今天的高科技企业,容易吗?不容易。海尔,从一个纯制造业公司转型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容易吗?不容易。
然而,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你看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这些年涨得好的股票全是转型成功的上市公司。我记得有家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原来是卖饲料的公司,现在是光伏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市值从几十亿已经涨到上千亿。只是举个例子哈,不是给大家推荐它。
并且,不只是通威了,我还看到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电力企业,已经在悄然转型了。转型并不是遥远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成功转型的企业家或者部分成功转型的企业家遍地都是,我在自己的这本书里也做了部分的总结。
当然,转型是个大问题,通过一次对话也解决不了转型的问题。我今天只是提出来,你呢,还是要读书,书里边会有一些分析的方法,你掌握这个方法以后,再去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得不终身学习,不断地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划算的,别管年龄大,我会坚持读书,我希望你也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