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10万人大裁员,物价飞涨,美国华裔中产心态崩了?
最近职场上非常火爆的一条新闻是——硅谷科技巨头的“屠杀式”大裁员。
今天,亚马逊计划裁员1万人的新闻上了热搜,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亚马逊裁员相关新闻
此前,心狠手辣的马斯克在收购Twitter一天之内裁掉一半员工,Facebook的母公司Meta也宣布要裁员1.1万人。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最近几个月,美国大大小小的初创科技公司,也都迎来了裁员潮。
根据企业裁员跟踪网站Layoffs.fyi的统计,2022年,789家科技公司一共裁掉了121413名员工!
暂时比较安全的几家大公司,比如微软、苹果、谷歌,也纷纷冻结了招聘。
这让不少打算在毕业之后留美工作的留学生焦虑万分:
要想分析美国就业市场,肯定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讲——
宏观上看,全球经济进入下行轨道,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如今科技公司这轮大裁员,本身就是科技巨头们对未来经济低迷的预期,以及通胀飙升所导致的。
不过,如果你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宏观层面的“危险”,有时候对某个行业,或者某群人来讲,未必就一定是危险。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带来一些奇妙的机会。
比如,疫情曾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创,偏偏互联网相关企业,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视频会议软件Zoom。
2019年底,在疫情全球爆发前夕,最高单日使用人数仅有1000万人;而短短几个月之后的2020年3月,Zoom就创下了一天超过2亿名使用者的记录。
还有硅谷华人家庭如今几乎都在用的生鲜电商Weee。尽管疫情导致美国餐饮业急剧萎缩,生鲜电商的发展却比预期推进了2-3年。Weee因为采用的是网上订购,送菜上门的方式,疫情期的年营业额很快就超过了数亿美元……
顺便插一句,在疫情开始之前,我对美国快递业很有意见。
没想到疫情两年,整个行业迎来了大提速。我在网上买个菜,有时候当天下午就送到家了……尽管相比中国快递,速度仍然偏慢,价格仍然偏高,但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了。
因为生意太好,融资简单,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在疫情期间也是嗖嗖地飙升。疫情期间,尽管美国在新闻里给人的感觉是民不聊生的,但硅谷的房价却“蹭蹭蹭”拼命往上长——股市赚的钱,很多都跑去了房市。
大泡沫之后的大调整
不过,“机遇”和“危险”的相互转换,也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回头看如今高科技企业的大幅度裁员,其实和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迅猛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比如这次裁员最狠的Facebook,在疫情大流行中,其实刚刚经历过了一波超级大的“增肥”。
因为使用率太高,扎克伯格在 2020 年曾经感叹说:公司员工现在要“拼命工作才能保证不熄火”。
在这种背景下,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样,掀起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招聘热潮。员工人数从 2020 年初的不到5万人,猛增到今年的将近9万人。
换句话说,Facebook(后改名为Meta)在短短2年内,就雇佣了相当于另一个自己那么多的员工!如果把他看作是一个人,那这位兄弟在2年之间,就把自己从100斤的正常人,活活吃成了一个200斤的大胖子!
所以说,即便是裁掉1万多人,Facebook仍然比两年前要“胖”得多。
并且这个大胖子,转眼就雄心勃勃地投入到了建立“元宇宙”的宏伟(烧钱)事业中去,准备利用数年时间,投入数十亿美元,将这一憧憬变为现实。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疫情期间,科技大佬们纷纷预测——“线上生活”会慢慢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哪怕疫情结束之后,这种趋势也会继续……没想到,这一次,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居然统统失算了!
随着疫情接近尾声,世界重新开放,被憋坏了地球人民发现——线上交流容易抑郁,还是活色生香的真实世界更加爽啊!
就拿我家来说吧,办公室一开放,我家居家办公了2年的码农,立刻用豹的速度逃回公司现场上班了。毕竟天天在家上网课的三个熊孩子,差不多已经把他的书房给拆成儿童乐园了。
学校开放以后,我也心急火燎就把熊孩子统统送回去了。我的内心os是:管不了美国人均寿命降低多少了,再不回去上课,亲妈寿命恐怕要立刻减少10年。
疫情期间我在线上买菜,跟着油管撸铁……如今我亲自去超市,左手10斤米右手10斤菜,健身效果杠杠的,省钱且更快乐……
美国人民不“宅”了,科技大佬们就只好纷纷出来给员工道歉——
扎克伯格在最近给员工的信中说:
Covid开始时,世界迅速在线化,电子商务激增导致收入大幅增长。
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种永久性的加速……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不幸的是,我错了。”
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很自责,他发帖说:
当然马斯克并没忘记给他补上一刀:
其他大佬,比如支付公司Stripe的科里森也道了歉:
高科技行业凶猛裁员,是不是就说明——美国职场前景暗淡呢?
下面就来看看美国就业市场的总体表现。
劳动力市场有个指标叫“开放职位数”(job openings),一直是劳动力需求的晴雨表。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全美“开放职位数”在8月份是1010万个。
根据美国政府11月4日刚刚发布的政府报告显示:
10月份美国企业招聘人数仍然延续了两年多来的强劲势头,总共增加了26.1万个职位。失业率(3.7%)接近50年来的最低点(3.5%)。
劳动经济学家分析说,这组数据说明——
目前美国劳动者仍然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因为按照历史标准,职位空缺仍然很高——
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全美职位空缺数徘徊在 700 万左右;而这个数字随着疫苗的推出,和市场的重新开放,于2021年开始猛增,并在 2022年3月达到了接近1190万的峰值。
当时雇主为了招到员工,纷纷提高工资争夺人才,雇员们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也纷纷跳槽……这种趋势后来被称为疫情后的“大辞职”。
根据统计,8月份美国每个待业人口对应的职位空缺是1.7个,10月份的这个数字更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职场真的严格遵循“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规律话,那么所有人不仅都能找到工作,还差不多能身兼两职。
通胀“不同寻常”,
但是也有好消息
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美国政府是不是很开心呢?
并没有。
因为如今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让许多美国人都对政府感到十分不爽。
高通胀是如今所有美国居民的切肤之痛——
油价涨得气势汹汹。我开的车是SUV,两年前加满油箱也就五六十刀的样子;而今年油价最离谱的时候,一车油直接能加掉100刀左右。
食品日用品价格也上涨了很多。前几天我去了趟Costco,一推车普通食品用品,居然用掉了400多刀!(从前也就一两百刀)
经济学家认为,最近的通货膨胀上涨得十分“不同寻常”,因为它“非常迅速和急剧”——从2020年到2021年,美国CPI指数只有1.4%,但不到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飙到了9.1%。
上一次这么猛的通胀发生在 1960 / 1970 年代。但当时这样大的上涨足足花费了 12 年左右,而不是如今的短短一年时间。
美联储解释说造成美国高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市场蓬勃发展。这里的逻辑是——企业需要人,所以就开高工资抢;员工拿的钱多了,闲不住跑出去花,自然就推高了物价……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9月份美国平均工资比一年前上涨了6%以上,达到了40年以来最快的增速。
不过,经济学家给出了“更要脸”的解释。斯坦福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
泰勒教授认为,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比如美联储将利率设定得太低,货币增长过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那疫情期间,我们都看到了美国疯狂印钞发钞,也看到了超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双剑合璧”,货币严重过剩,通胀自然惊人。
泰勒还说了,很多人以为的“全球供应链瓶颈”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两个因素,其实对美国通胀影响不大。
大家不要觉得油价涨了要归罪于海底管子被炸。
“不过,好消息是,尽管通胀率很高,但美国失业率很低。那么政府只要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就能迅速降低通胀。”泰勒说,“所以我们面对的情况,将比1970年代的痛苦情况好得多,当时失业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持续时间也非常长。”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政府的动作够不够快。不够快的话,也将对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中国人为啥特别关心科技公司?
这样看来,美国的就业市场,大环境还算可以。那么作为华人,我们为什么偏偏会对高科技企业的起落如此关心呢?
这是因为,多年以来,高科技企业一直是吸引中国移民的“大户”。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留学生毕业留美,还是新移民拿到永居身份,很多人都需要雇主提供支持,才能获得工作签证。
而帮员工拿签证费时费力又费钱,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既有钱、又缺人”的企业,比如高科技和金融行业的公司,才有条件和意愿去支持员工办理移民。
另一方面,华人移民在科技公司任职者众多,其中很多人仍然处于“手持工作签,排期等绿卡”的阶段,被裁员意味着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新雇主,才能继续合法地留在美国工作……
一旦当中出现任何问题,多年绿卡排期就可能一朝作废。
大裁员下,
工程师们居然还“挺平静”?
这些天我密集询问了几位硅谷工程师好友:“最近日子过得怎么样?”
朋友A在苹果,他说:
朋友B在谷歌,他说:
朋友C也在谷歌,他说:
还有一位朋友D则恰好身处这次裁员的“风暴眼”Twitter,他说:
总之,这些工程师们都还蛮平静的,都说如果真被裁,大不了换家公司就是,“瞎担心没有用,最关键是把自己的能力修炼好”。
计算机还值得学吗?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既然高科技公司都开始大规模裁员了,那么计算机相关的学科,还值得继续学习吗?
恰好有家知名的就业追踪网站,就谈到了这个问题。网站的观点是——不要一听科技公司裁员,就以为被裁的都是工程师……
如果人家裁掉的是会计和人事部门,那你劝别人不要学习计算机,不就是南辕北辙、瞎出主意吗?
然后网站一通计算,把结果做成了下面这张表格。
结论呢,简单来说,就是到目前为止,在这波科技公司大裁员中,人力资源团队和招聘人员受到的打击最大——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事部门员工被裁。
工程、营销、产品和设计都受到一些影响。不过受影响最小的也真不是工程师,而是销售人员,只有4%的销售被裁员。
对于工程师来讲,尽管招聘明显放缓,但数据表明,仍然有大量公司在继续招聘工程师。此地不留人,换个地方就是了。
哪些行业“钱多”又“热门”?
抛开高科技公司不提,很多留学生和家庭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提高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机会?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看看,美国哪些行业的工作机会比较多。
美国劳工部最近发布了“各行业开放职位数”,开放职位越多,工作机会就越多。就是下面这张表格。
👇滑动看美国劳工部数据👇
从这张表格上,我们可以发现:
2022年9月,美国开放职位数最多的几个行业,集中在“医疗服务”、“教育”、“商业”、“运输”这几个领域。
刨去“运输业”这种不太可能为外国人提供工作签证的行业不提,其实留学生可以多在“医疗服务”、“教育”和“商业”这几个行业中寻找机会。其中教育行业中的部分职位甚至无需抽签就可以获得工作签证。这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提到过。
另外,光是找到工作也不行——作为中国留学生,因为有强大祖国托底,所以薪资太差的工作我们也是肯定看不上的。
美国知名全球就业网站Indeed刚刚发布了最新报告,重点介绍了2022年美国的20个最佳工作岗位。入选最佳岗位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平均工资至少为7万5千美金;
二是“开放职位”的增长率较高。
完整名单在此(滑动查看)——
从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出,如今美国收入最好、需求最大的职位,除了“卡车司机”之外,仍然集中在:医疗、高科技,和金融管理领域。
其中平均薪资最高的还是医疗和高科技。所以你不要看网络公司裁员,没准人家工程师跳个槽,收入反而还增加了。
怎样提高求职成功率?
以上是行业角度,那从个人角度来分析,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求职成功率呢?
我采访过许多就业专家、面试官和面霸,大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实践力、实践力、实践力!
中国留学生家庭最大的问题,是不了解美国的就业市场,很多人秉承的仍然是“中式求职思路”——我到美国上大学,先适应个两三年,快毕业了再开始找工作也不迟。
殊不知美国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的实习经历,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如果实践经历一片空白,那么哪怕成绩再好,也是难入好公司法眼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很多公司不再有那份闲心和精力去反复培训新人……实习经历的重要程度,几乎会和你的第一份工作相当。
因此,求职专家们的建议都是:
留学生在落地美国校园的第一时间,就要积极寻找实习;
哪怕是大一暑假,也别总想着回国探亲/旅游/实习,而要好好呆在美国认真实习。因为美国公司几乎不会认可外国公司的实习经历;
积极构建与学校校友、师兄师姐、学校老师的人脉社交网络,依靠朋友的帮助获得推荐和信息。
「 写在后面的话 」
今天的文章比较长,所以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大裁员,与近两年“扩张过快”密切相关,属于高涨之后的回落“调整”,目前没有必要恐慌;
经济放缓是一定的,但就业市场目前仍有充足的工作机会;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政府够快,本轮通胀比较容易得到遏制,就业市场有望得到保护;
科技、医疗健康、商业和金融仍然是招收人数最多,收入最高的行业;
留学生落地美国大学,要第一时间寻找实习机会,磨练实践能力。
本期福利
👇👇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领取更多“爸爸真棒”相关职业探索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