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你的心态崩了吗?
抑郁,对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焦虑,总是担心事情出现各种
不可预期的意外;
疑病,总感觉自己生了什么大病;
失眠,越来越难睡个踏实觉……
疫情三年,
带给我们的长期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这种我们称为PPSD的心理创伤,
我们可以自己攻克吗?
三年新冠疫情几乎对每个人都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内心体验。网上流传着各种与之相关的段子,例如“世界上有四种情:友情、爱情、亲情,还有再不结束就会把我逼疯了的疫情。”还有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封控情形所发送的友情提醒:如果有机会出门买菜,记得买副春联回家!
调侃中透着心酸与无奈,弥漫着压抑与愤怒,与疫情相关的社会事件牵动着公众紧绷的情绪,几乎一触即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相较之前分别上升28%和26%,且在受疫情困扰严重的国家里上升率更高。
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科学简报称,对这种增长的一种解释是,疫情导致的社交孤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孤独、对病毒感染的恐惧、自己和亲人的痛苦或丧亲之痛后的悲伤以及经济上的担忧,都被认为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因素。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持续的,也是长期的,而且比我们想象的可能更严重。不久前,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关于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的推测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他给出了一份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
“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陆林提醒道,大众应该做好长期心理准备,及时调节情绪,保证睡眠。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大规模创伤”更大,而且冠状病毒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损失将“持续多年”。这种创伤被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称为大流行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虽然PPSD(Post-Pandemic Stress Disorder)目前不是公认的精神健康状况,但专家们强烈认为它应该是。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威胁、严重受伤,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关于其最早的记录源自心理学家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的研究。经历极端压力后,士兵们出现“战场疲劳症”“心理麻痹”的现象,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过分敏感、失眠、焦虑、易怒、有攻击行为、情感疏离、回避社会活动、没有安全感、记忆丧失、注意力下降……心理学家把这种症状归为PTSD。
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宗建飞曾在国内三级医院心理科工作十余年,他认为PPSD症状与PTSD有相似处,因人而异,诸如:
l 个体的警觉性增高,这是我们的心灵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来“守卫”自己的安全,但是,同时也放大了对于周围事件所诱发的情绪,比如过度的敏感,“杯弓蛇影”——家里明明不缺菜,仍然在疫情的恐慌下去抢菜等等。
l 出现一些闯入性症状。曾经经历过的创伤情景中的某些片段又再次闯入到自己的记忆中,或者以梦境的形式来呈现。
l 还有麻木,对于情感的回避。宗建飞说:“当过大的情绪情感冲击我们的心灵的时候,这会导致心灵的机制有垮掉的危险,因此,出于自保的目的,会隔离掉这些情感,也隔断了这些情感可能带来的伤害,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防御机制。”
目前旅居泰国清迈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马晓韵表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对待新冠疫情的措施,态度也不同。“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心理的影响可能比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更大,也更深刻。比如,出行限制、隔离封控、流调信息、核酸频率、快递外卖的停运、禁止堂食……这些原本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东西被限制或停止,人的活动范围受限,都可能造成心理影响。”
同时,她本人表示,最复杂的是目前各地对于疫情政策理解和执行的不一致。“人其实可以适应严苛的生活环境,但如果环境变来变去,那么不管严苛还是宽松,人都很难适应,并且更加容易感到疲惫和痛苦。如果真的要常态化,我们期待有更加详实的具体措施出台,这样大家都可以按照规则去适应。”
而拉康派精神分析家黄恺给出了更详细的分析:
l 我们最担心的直接因素就是病毒本身,人们担心“阳”,以及“阳”的后遗症,直接影响生命健康。
l 管控因素。因疫情管控而导致各行各业无法按部就班进行,导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甚至倒退。无论对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有影响。收入少了,必然影响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精神的丰富程度。
l 关系层面。因为疫情的管控而长期居家,导致人与人不能像平时一样可以常相见,夫妻或情侣两地分居……人和人之间关系,要么疏离,要么因长期居家而过于紧密,加剧冲突。
l 因资源有限,而出现部分地区的保供缺失和医疗挤兑,就医不像正常时期那样便利,资源的匮乏,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也会产生心理问题。疫情之后,大部分心理咨询工作开始转向网络视频,地面咨询被迫停止,或者时断时续,这对于本身对心理咨询有需要的人群来说,是一种损伤。
如果在疫情发生之前,你曾经经历过焦虑或抑郁,在疫情发生之后,这些症状可能会更糟;如果你在疫情大流行前表现良好,现在正在经历躯体或情绪症状,那么很可能你正在经历PPSD。
轻度的PPSD,有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可以帮助人过得舒服一点,而比较严重的PPSD,靠自己的力量已经很难走出来,那么真的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有一些来自心理学家的建议或许可以帮到我们:
l 言说:通过语言去表达内心的痛苦,是最有效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言语化,尽可能具体地描述,是可以令痛苦得到缓解的。事实上,无法进行言说的痛苦,才是最痛的。
l 通过做事来获得掌控感:投入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也可以是某项兴趣计划。让自己保持在做事情的状态中,把握可控的因素,让聪明才智、心理能量以及情感投入在工作中,能够对失控的感觉起到平衡的作用。
l 加入心理治疗团体小组:不管是否患有PPSD,我们都可以从团体心理治疗中获益,这是处理糟糕或者混乱感受、想法的绝佳资源。在一个非评判性的空间内,可以安全地讨论关系和生活中的反应、担忧和障碍。用同伴之间互相的支持陪伴来防御失控的感觉,让自己真正进入到心理或情绪关怀的支持系统中。
推荐关注:
■公众号“心方向心灵成长工作室”
■咨询师之家APP
l 情感连接:保持与朋友之间的连接,哪怕现实中受阻碍,仍然要积极和过去重要的人,比如远方的父母、兄弟、闺蜜等保持连接。我们人类活在彼此的情感连接当中,没有连接的人是不存在的。
l 心理自助:通过运动、绘画等表达方式,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冥想、呼吸放松训练、蝴蝶拍、正念,都是可以有效处理情绪的方法。
l 为了提高精气神,效能感和专注力,建议在生活周围创造尽可能多的秩序与确定性,这意味着在家和工作中都要保持流畅的沟通,保持生活的规律化,每天锻炼,亲近大自然,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虽然我们谁都不想被疫情所困,也衷心希望大流行能赶紧过去。不过积极点想,疫情三年,作为个体而言,我们会把过去投注在外界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很多精力,转回到了对家庭的关注中,过去我们曾经忽视的一些情感,因为新冠的影响,又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还有一个可能可以安慰到我们的现实,黄恺表示,经历大流行病洗礼的人,心理素质会有所提升。比如经历过非典的人,再经历新冠疫情,反而会更加笃定和坚强,恐惧和焦虑情绪会降低,做好相应防疫措施之后,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
在宗建飞看来,PPSD终将过去,“人类自出生伊始,以及我们的祖先就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比如饥饿、贫困、婚姻的失败、情感的破裂、失业、疾病、亲人的丧失……而疫情是人类承受灾难的一部分,这些外在的因素,我们无法控制,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掌控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更好地保护自己,降低外部事件所带给内心的影响。内心脆弱之地,正是我们走向强大的起点,也是人生重新起航的地方。”
你有PPSD症状吗?你有缓解PPSD的好方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VOGUE World线上展览持续进行中
点击下方VOGUE小程序即刻观展
撰文:孙媛媛
编辑:Valerie Zhang
设计:乐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