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影史上最“大尺度”讽刺电影,实在胆大包天!
上周,表演艺术家刘子枫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83岁。
生于1938年12月的刘子枫,一生演了诸多话剧并参演了不少质量上乘的影视剧,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令其获得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1985年电影《黑炮事件》的赵书信。
黑炮事件
(1986)
导演: 黄建新
编剧: 李唯 / 张贤亮
主演: 刘子枫 / 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 / 高明 / 杨亚洲 / 汪漪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86(中国大陆)
片长: 99分钟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影视行业迎来空前绝后的发展热潮。彼时,“三代余热,四五登台”,三代导演同台竞技,百花齐放。
1985年6月,刚拍完《流亡大学》的刘子枫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黑炮事件》的邀约。
刘子枫花了一个上午读完剧本,“我被赵书信的善良、谦卑及不公的遭遇震惊了,情不自禁地哽咽抽泣起来,索性放下剧本,让自己哭个够,等心中的憋屈释放之后再接着看”。赵书信这一角色便由此塑造了起来。
雨夜里,一个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跌跌撞撞地冲进邮电局,险些还撞到门口两位高大的年轻人,他匆匆忙忙地向某地发了一封电报——“黑炮301找赵”。
慌张的神情与敏感的内容,这一超乎常情的悖谬举动引起了邮局女营业员的高度警惕。
于是,在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传统心理定势的支配下,立即报告了公安局。
公安局查出、发报人是某矿山公司一个精通德语的工程师赵书信。
他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作认真负责,有点怪脾气。同时他也是厂里唯一的懂德语的技术专家。
公安部门最终决定立案侦查,而赵书信所在的矿山公司全体也倍感警惕,开始暗中调查,代号为“黑炮事件”。
厂里进口了大批德国WD工程设备,并且还派来了专家汉斯来指导安装调试工作。
就在事件正在暗中调查之时,汉斯又将再次到访中国。
为了相互沟通顺利,本来应该由又精通德语,又懂得机械的赵书信来负责接待翻译。
但是上次二人一见如故,成为要好的朋友。并且汉斯还曾向厂里提出想要一个文玩古董的请求,厂里不禁怀疑,“黑炮事件”或许与地下文物交易有关。
(面对外国友人的愿望,他们赠送了一个赝品,并“引以为傲” )
意识到这一点的厂里,说什么也不让赵书信负责这次接待。
饭后遛弯的赵书信想去探望一下老朋友汉斯,都被拒绝,碰了一鼻子灰。
因所谓“黑炮事件”,公司领导将赵书信调离原工作岗位,由一位不熟悉工程安装专业的旅游翻译冯良才接替他的工作。
“术业有专攻”,小冯的德语虽然流利,但是对机械方面的专业术语却是一窍不通,在日常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出错。
小冯对这份完全不能胜任的工作,也是想打退堂鼓,但是公司领导却让他配一个专业字典,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
一次汉斯叫小冯去拿一些“子弹”,小冯虽然心下不解,但是仍然照着汉斯的指示去做。
矿场哪里来的“子弹”,这下难为了小冯,小冯不惜走层层手续,去军备库申请“子弹”。
经历了千难万险才拿回来的“子弹”倒是令汉斯一头雾水,原来汉斯想要的“kugel”既可以翻译成“子弹”,也可以翻译为“轴承”。而很显然,汉斯想要的是后者。
小冯拼命地拿着字典向汉斯解释,而急脾气的汉斯却气得甩手走了。
为此,汉斯时常向单位反映情况,要求把赵书信找过来,单位领导却一直不肯让赵书信回来工作。
文山会海,会议一次又一次地开,却一直没有进展。
会议上针锋相对的行事小心的周玉珍书记和抓生产技术问题的李任重经理,就赵书信是否能回岗这件事始终意见分歧巨大。
虽然会议里大家争论不休,但是作为当事人的赵书信却什么也不知道。
来到新岗位上班的赵书信被告知根本没有需要处理的工作,他只需要和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一样,翘着二郎腿、看看报纸即可。
郁闷的赵书信也不明白自己被“架空”的理由,回到家中的他便专心地研究起来他的一大爱好——象棋。
专心致志的他甚至连老友汉斯的造访都没有意识到。
俩人探讨起进购德国器械的事,汉斯表示,明明有更好的设备,为什么公司不选择那一套。
在工厂里工作了多年的赵书信似乎在提出建议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无视一样,无奈的向汉斯表示,自己早就向公司提出,但从没有人重视他,一个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意见。
好巧不巧,一直希望赵书信能重回工作岗位的李任重也来到了赵书信的家里。面对棋盘上一个黑色的圆形小盒,李经理不禁疑惑,问这是什么。
赵书信表示之前自己的象棋中的棋子“黑炮”不慎遗落,拿着个黑色的小盒子代替一下罢了。
听见“黑炮”二字的李经理突然醒悟!原来所谓的“黑炮”竟然只是一枚棋子!
想到此处的李经理夺门而出。
留下赵书信和汉斯原地满脸问号,汉斯不解的说“中国人真难理解”
明白事情真相的李任重继续在大会上据理力争,同时也有不少同事表示,还是应当以生产为重,“黑炮事件”或许真是“莫须有”。
即使面对如此明白的解释,周玉珍书记仍然不以为然,认为赵书信如此节俭的同志,怎么会为了区区一枚棋子,发上一块多钱的电报费,大费周章的寻找呢?
争锋相对之时,厂长跳出来“和稀泥”,认为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赵书信重回岗位的事即使是证据确凿,也仍被搁置一边。
终于有一天,“黑炮”被寻回,周玉珍书记面对寄来的包裹,仿佛如获至宝,始终认为其中必有猫腻,便与人擅作主张的拆开了包裹,盒子里面赫然出现一枚真真正正的“黑炮”棋子。
正当周玉珍书记错愕之时,赵书信来拿寄回的棋子,却不料,包裹已经被周书记在为请求他的意见时被打开了。
赵书信面对此情此景,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被信任、被迫调岗的原因,他一句话也没有说,便转身离开了。
设备安装好投入使用后,麻烦果真降临了,设备出现了问题。
各位领导工程师都闻讯赶来,面对这一情况,周书记立刻询问“是不是德国人的问题?”
几人坐在办公室中,仔细翻阅着说明书,终于问题被赵书信找到了。
原来又是翻译的问题,本来要求是将轴承浇上油,而小冯却翻译成了将骨架浇上油,导致轴承烧坏,几百万的设备惨遭报废。
面对如此哭笑不得的结局,周玉珍书记不禁向赵书信问责,究竟为什么要花一块五的电报费,只为寻得一枚小小的“黑炮”。
而赵书信却默默回答,他只是觉得一副象棋少了一枚棋子,很是难受。
如此重大的损失,好像总要有一个背锅侠出来才算完,赵书信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下棋了。
鲁迅先生曾解释何谓“可恶罪”:
“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黑炮事件》通身萦绕着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感,并始终在大脑里不断闪动,但是却很难直接道出其中荒诞感的来源。
在这个故事里,黄建新把独具风格的黑色幽默式的小冲突穿插到公司的大事件中,使小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最终引发大事件的“雪崩”,从而形成了辛辣的讽刺意味。
如此敏感的主题还是令《黑炮》险些流产,是黄建新的老师吴天明出面周旋,才让电影通过审查。
他以浓厚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赵书信这一中国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正如有评论所说:“《黑炮事件》里‘赵书信性格’的成功创造,艺术地为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率先觉醒,鸣响了震撼人心的一炮!”
作为生长在现实土壤上的知识分子,“赵书信性格”凝结了对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性格 的哲学沉思。
赵书信主体与自我丧失表现在,其面对被书记私拆包裹的敢怒不敢言、强加于个人爱好上的罪责的无奈叹惋。
黄建新大胆的揭示了传统的精神文化力量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却又大方的展示出了赵书信作为中华文化下孕育出来的含蓄的勇气。
在西德专家汉斯面前, 他没有丝毫的畏惧, 而是以相互平等为基础, 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朋友, 充分显示了一个中国人的荣誉、尊严与人格价值。
当发现德方公司计算错误时, 他毫不客气、毫不留情, 敢于与汉斯摔盏怒目。
影片结尾小孩子用砖头做成了多米诺骨牌,一个个砖头的倒下推动着另一个砖头的倒下。
这似乎像映射了整个“黑炮事件”,一步一步由小至大。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的“陨落”,陷入僵化的规则与体制,“多米诺骨牌”的停止或许是艰难但是必行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