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阳春白雪”与书法审美

“阳春白雪”与书法审美

博客

 

刘树人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这是唐人孟郊的两句诗。

 

“雪唱”是个典故,出自《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个故事作辩解: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堪称艺术的古今之叹!所以千年之后唐诗人孟郊为此仍发出“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的感叹。  

 

Image

 

冯承素摹王羲之  兰亭序   24.5×69.9cm 故宫博物院藏

 

曲高和寡,在艺术领域其实是普遍现象,音乐如此,书法作为艺术也是如此。现在书画收藏大热的黄宾虹,据说当年他把作品白送人家还不要。孙过庭《书谱》记述,谢安曾问王献之,你的书法比你父亲王羲之怎样?王献之答道,当然胜过他!谢安说,众人的评论却不是这样。王献之又回答:“时人那得知!”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剔除其中宋玉心态上自负的成分,实际揭示了一个道理:艺术审美是分层次、有差异的,其愈高深者常人愈难理解。面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同水平的书法家其艺术感悟的程度并不相同。我曾到上海博物馆看著名的晋代《平复帖》,隔着橱窗,有的人无动于衷,一看而过,有的人则注目凝神,挪不开步子,引得保安直喊:走起来,走起来!

 

Image

 

晋  陆机  平复帖   23.7×20.6cm  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是艺术,欣赏书法如同欣赏绘画、音乐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而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写出好的书法作品,除了长期临池练功,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强调书家要有字外功,要多读书,其要在于转化为审美能力,否则对于提高书法造诣并无多大帮助。

 

宋玉把音乐欣赏分为四个层次,我以为书法审美最少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能认识汉字之美。汉字诞生之初,便内涵审美因子;同时,书法家临池苦练,把这种美的因子表现出来,书法便成为艺术。书法在古代一直是寓欣赏于实用,即是说,汉字在作为人际交流工具的同时,也是艺术审美的对象。因此,能欣赏汉字之美这个层次的人相对较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汉丞相萧何给一座宫殿题写匾额,“覃思三月,观者如流水”。郦道元《水经注》讲到东汉蔡邕写的《鸿都石经》碑,“及碑始立,其观视及笔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矣!”现在表现汉字之美而又最容易被大众接受、欣赏的,是属于静态书写的楷书,讲究点画精到、结体匀称、章法齐整,符合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所以练好楷书成为书法学习的基本功。一些看不懂属于动态书写的行、草书的人往往会说,他楷书写得好吧?

 

第二层次是能认识书法美是一种意象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是书法的载体,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书法家写的字是象,有己意的书写是意,合而为意象。汉字的象和书家的意统一于笔墨,所以欣赏书法作品,主要是欣赏笔墨表现,看“笔歌墨舞”。美学家把这种笔墨表现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欣赏书法,首先看见的是汉字之美的形,需要进一步体察的书法家的精神、性情是神。能看懂书法的意象美,看出作品的神采气韵即作者由笔墨而生发出的一种意味、意趣和意境,及至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就真正获得了审美愉悦。这个层次的审美感受,往往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到达了“拈花一笑”的境地。不言而喻,到此境地,已经需要有很高的审美素养了。所以唐人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

 

Image

 

晋 王献之  中秋帖    27×11.9cm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层次是能认识书法的风格美。风格是艺术成熟的标志,是艺术家企求的最高境界。风格与个性相关联,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书写特点,但这种个性特点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意味着其艺术造诣达到了相当高度,超越同代人而处于时代的前列,具有历史的传承性而又有原创性,即既有传统根基、又反映时代特色、并具鲜明个性特征的,才能称之为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又具有多样性。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论述的是诗歌,实际也是对其它门类艺术风格的概括,也可以用于品评书法,指导对于书法的艺术审美。事实上也已经有人写了《二十四书品》。由上所述,可知达到认识风格美这一层次的审美,不仅需要能看懂书法,领会作品神韵,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书法史知识,了解当时书坛的发展态势,以及对古今书法大家的艺术特征进行概括和比较的能力,这样才能认识某种风格对于书法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更高级别的审美愉悦和快感。很明显,具备这样全面的审美素养的人不会很多。这就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主要原因。人们常说“高手总是寂寞的”、“知音难觅”、“惺惺相惜”,等等,原因也正在于此。

 

40年前书法热兴起,书法获得了最广大的社会群众基础。书法的艺术魅力,使不同审美层次的人从中得到了不同的精神享受。但也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都以为自己是最懂或比较懂书法的人。其实,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许多人对于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深入。一方面,普通人包括一些书法家,习惯以过去偏实用、尚妍美的狭隘眼光看待当代书法,不理解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不明白艺术夸张的原理,不知道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近年来关于书法艺术性的讨论,忽略书法史上“丑书”属于艺术美的定论,把一些有创新性探索性、但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的书法贬为“丑书”,并进而与真正丑陋的江湖书法混淆起来,盲目进行批评,这实际是一种书法审美的倒退,以至于书坛出现避谈书法的艺术性、以书法的文化性代替艺术性,避谈书法创新、把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割裂开来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受到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思想影响的书法家,偏离书法艺术的本质,作品越写越抽象化、空洞化,当有人诘问时,就回怼说,是你水平低,所以看不懂,用“曲高和寡”来为自己辩护;也有些书家可能由于在书法本体上深入不进去,就在外在形式上想点子用招数,乃至把书法创作变成一种行为艺术,让观众以观看他的书写过程代替对其作品的审美欣赏。上述两方面现象,实际是反映了当代书坛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的贫弱,尤其是缺乏辩证思维。

 

Image

 

唐   怀素   苦笋帖   上海博物院藏

 

前几天,与一位老朋友微信聊天,他认为中国当下不缺书法家,缺的是书法审美的教育家。80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说,“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的问题”。当下书法前所未有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的一代一代书法家已经茁壮成长。但书法的发展与全社会书法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同步,其中有一个关于审美的教育和引领的问题。因此,要注重普及美学知识,提高社会审美的整体水平,让“俗情”学会“雪唱”,让书法艺术出现“曲高和众”的情势。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谓当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也就知道什么是丑了。果能如此,当代书法的良性发展应是可以预期的。

 

2022年3月2日于海上倚虹堂

 

 


来源 |美术报
 

Scan to Follow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尹思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