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第二期学员Tracy Lu的分享)
临近年末,又该为这匆匆的一年作些总结,好让日子不显得平白过去。
自从前几年开始养成阅读外刊的生活习惯,我都会在年末重新翻开阅读笔记,对这一年从外刊中收获的新体会、新知识,重新温习、总结。
借此机会,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从外刊中收获的新知与体悟,以飨诸君。
关于财富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
今年有一个被高频提及的词:“低欲望生活”。在它火爆全网前,我就在外刊中读到过。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中提到,有钱人几乎不会把钱花在以下几个方面:因冲动而促成的任何消费;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使用时效很短的物品;赌博。这篇文章让我联想到我妈,她因短视频平台种草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买回来却几乎一次也没有使用过。
《商业内幕》杂志的另一篇文章则给了我不必逼自己当“苦行僧”的宽慰。即使是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的当下,有一些适度的支出也是必需的:能带来快乐或节省时间的东西,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例如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本颈椎病患者对这一建议深以为然,毕竟我每天的命都是记忆乳胶棉枕给的。
“情绪价值”近年来一直是互联网热词之一,也加入了许多人的择偶条件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成了每个成年人的心灵必修课。不因坏心情而迁怒他人,也成了修养的体现。美国《Medium》杂志提供了稳定情绪的建议:调整态度,接受工作存在失败的可能性,明白每件事成功或失败是各自独立的事件。对我而言,这条建议的收获是不要把一切想的太糟,或是将不存在的因果堆积在一起。早上出门遇到车辆剐蹭事故,和中午外卖送迟了以及因为PPT做的不好被领导指责是三件不同的事。同时,文章也建议调整预期,提前在脑海中预演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等到真的降临时不会措手不及。作为悲观主义者,我一直践行“允许一切发生”的行事准则,没想到能够获得杂志文章的认可。而当下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的“发疯文学”,则让我想起《企业》杂志一篇文章。情绪稳定的对立面并不是情绪不稳定,而是压抑情绪。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想哭就哭,想闹就闹,让情绪完全释放出来。当然,不要影响朋友和邻居,毕竟我们还要回归正常生活。有一句俗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谁都有情绪崩溃的时候,这没关系的(手动拥抱)。三联有一期封面故事我很喜欢,《生为女孩:性别角色的养成》提到,男孩和女孩呈现的思维差异,大部分是后天养育的结果。无独有偶,《BBC新闻》也认为是父母与社会制造着性别差异,尤其是助长“大男子主义”的形成:父母会为女孩买男孩的玩具,但禁止男孩接触女孩的玩具,这样一来他们可能就无法发展出表达情感、照顾他人的技能,并认为这些事是女人必须做的事情。等我有娃了,绝对要无性别培养ta。我在外刊中就男女议题学到的另一件事是:虽然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构造没有太大区别,但对于各个功能的使用确实存在着差异。《今日心理学》提到,作为中枢神经的组成物质,灰质让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白质让人成为多任务处理者。男性大脑使用的灰质比女性多7倍左右,而女性大脑使用白质比男性多10倍左右。不过,我认为这些科学数据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加大性别之间的区别或是为相互指责提供论据。优秀的人都是中性的,或许我们都应该从对方性别中学习到一些对自己人格发展更有利的气质。冬天以来,天还没亮就要爬起来通勤,我开始对工作提不起任何兴趣,浏览跳槽信息越来越频繁,甚至萌生裸辞的念头……直到我在外刊中读到关于职业倦怠的文章,我才为自己找到了“病因”。《哈佛商业评论》给出了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大家不妨一起自测一下:提到工作就感觉很累,想到要去公司就心情崩溃;工作失去积极性,变成无情的打工机器,也无法收获成就感;对一切感到无力,觉得自己表现很差,又没有办法。可以说,我三条全中,因此对这篇文章做了很多笔记。消除职业倦怠的方法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些保持充足睡眠、锻炼身体以外,还可以为自己记录一周的时间,分析一下时间都和谁在一起,感觉如何,收获或失去了什么。如此尽量远离那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专注于能为带来积极能量的事情上。今年全球范围内都在经历极端酷热天气,《BBC新闻》报道了一块欧洲河流中的“饥饿石”,上面刻着“如果你看到我,哭泣吧”,仿佛预示着大旱即将带来的不祥,上一次这块石头露出水面还是在几世纪前。而在不久前的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纽约时报》回顾了全球人口增长的惊人速度:1804年,地球上只有不到10亿人。1927年,人口突破20亿,然后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新增了60亿人口,摆在眼前的数据变化速度让我惊讶。新冠、干旱、酷暑、战争、能源短缺、饥荒、通货膨胀、经济退行……这些百年不遇的事情,如今一个一个都被我们遇上了,是我们这一代人太过“幸运”吗?可能未必。英国前外交大臣威廉·海格在《泰晤士报》上刊登文章,认为这些百年不遇的事件将成为新常态,世界不会再回归我们所认为的“正常”。虽然对我来说读完一本书太难,但我很喜欢从外刊中获取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资讯。《纽约客》报道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她从1958年起的60年以来,笔耕不辍完成了20本书,只为了挖掘自己的生活:身为杂货店主的女儿,亲笔记录底层出身的屈辱,回忆阶级跃升之路的艰辛苦楚。2022年恰逢《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法国意识流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100周年。《泰晤士报》写道,时间是普鲁斯特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时间能摧毁一切,保护我们的只有记忆。一代传奇女星玛丽莲·梦露去世60周年,传记电影《金发梦露》上映,毁誉参半。《泰晤士报》的影评则分析了影片的两面性:究竟是在丑化她、消费她、污蔑她,还是故意使用荒谬至极的“男性凝视”来到反讽?在《教父》上映50周年重映之际,除了这部电影卓越的行业意义之外,《金融时报》则为我带来派拉蒙影业此举的现实意义:如何通过将经典搬上流媒体荧幕,试图与迪士尼、网飞等新生代公司分庭抗礼。(以上内容来自《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第二期学员Tracy Lu的分享)临近新年,许多人的新年计划中都有“阅读外刊”这一项。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外刊文本,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则很难将阅读外刊坚持下去。别担心,为了让你会搜、会选、会读、会用,将外刊阅读发挥最大使用价值,《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贝小戎,携手高校教师,共同打磨《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邀你与世界同频共振,饱览国际新知,输出真知灼见,助力认知提升。三联资深主笔,携手高校英语名师
《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的主理人是《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贝小戎。此前曾担任三联中读元老级课程《贝小戎·和小贝一起读外刊》主讲人,收获好评无数,读者中希望他再次开设外刊训练营的呼声甚高。小贝老师拥有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硕士学位,从业近20年来,阅读2000+外刊、3500+本书,曾翻译《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等。作家苗炜曾评价贝小戎,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屁股坐得住的人!”《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也对小贝的阅读量赞赏有加:“小贝在编辑部的长处是一直保持较宽的浏览面,并对各种旮旯里奇妙的信息保持好奇心。”小贝老师连续写作20年,输出量超500万字。他的文章,选题覆盖面广,观点新颖独特,深受读者喜爱。他曾一度一个人管“观察”“书话”“思想”三个栏目,每周固定7页篇幅,有时还要客串帮助其他栏目。当时编辑部每年年底发稿量统计,他总是排名第一。他是如何保持高效输出、笔耕不辍,并且总是有令读者和同事都赞叹不已的新观点、新想法、新视野?贝老师的超群认知,对外刊信息的高效接收与观点提炼功不可没。在自己的文章中,他对外刊报道信手拈来,将其与文章主题融会贯通,大大增加读者收获。读一篇文章,能获得好几篇文章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分析英国四天工作制的文章中,他就将外刊时下最新颖的观点报道引入其中。这样的知识储备、外刊阅读积累,实在令人赞叹。“《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说,一些老板坚持要员工经常前往办公室,而出勤主义是企业麻醉剂,疫情引发了一场居家办公的革命,对员工和雇主其实是双赢局面,但仍有领导者固执地要求员工返回办公室工作。出勤主义(presenteeism)让英国经济付出150亿英镑,而缺勤只造成80亿英镑的损失。”在《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中,贝老师将自己这些年来的外刊阅读心得与科学系统方法论倾囊相授,带你走入外刊的广阔世界。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提升外刊阅读水平,小贝老师在训练营中组建了豪华师资团队,除了贝老师,还有5位高校英语名师、专业记者、书评人。他们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水平优越,更有独到的外刊阅读法门。但汉松:英美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译有托马斯·品钦《性本恶》《慢慢学》;丁骏:复旦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英汉双语词典学博士,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翻译金布克奖获奖作品,翁达杰长篇小说《英国病人》;乔纳森:读书家,著有评论集《始有集》《既有集》;译有《纪德读书日记》;编有《日本读书论》;王海凤: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同声传译。豪华师资打造全方位外刊阅读专业阵容,从文化、语法、词汇、专业素养,带来高校级外刊阅读学习体验。各位老师可谓读而优则写,写而优则教,一定令你收获多多、给你干货满满。《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将带你一次性将30+本顶级外刊一网打尽: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尚流、乡村生活、女士、纽约书评、伦敦书评、文学评论……提起外刊,你再也不会只局限于经济学人、时代周刊。更是细心地将外刊分门别类,概括为四大类别:文化类、名家散文类、评论类、社会现象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类别的内容,由各自擅长的老师讲解。在英语、语法、词汇之上,更会加入许多专业内容,给你带来用英语学专业课一般的体验。文化类文章,将由英美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但汉松讲解,阅读之余,还能起到人文启蒙的作用:伍德的文化批判、福楼拜与现代主义,但教授都将详细讲解。名家散文,则由英汉双语词典学博士、复旦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丁骏讲解。名家经典,常读常新,永不过时。丁老师还将教授如何培养属于自己的精读技巧、欣赏英语思维之美,体验不同文化。读书家乔纳森老师讲解评论类文章,喜爱英语文学的读者,务必不要错过如何享受书评类期刊的阅读体验。对于文学中令大部分读者头痛不已的长难句,乔纳森老师也将给出详细的理解技巧。社会现象类文章的讲解,由上外英语学士、北外高翻硕士王海凤老师呈现。泛读、精读之上,我们如何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外刊中的观点类文章,而不被文章遣词造句背后的意识形态所影响?无论你是想洞悉中外文化、探寻文学艺术、深入了解国外社会现象、回味经典名篇……都能在《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中拓展新的思维方式和可能,并有所收获。告别孤立文章的“填鸭式”讲解,在训练营中,贝小戎老师将建立“选择、探索、阅读、输出、习惯”的外刊学习系统方法论,彻底手把手教你外刊阅读的全流程。
从外刊搜索、筛选,到进入英语阅读思维,剖析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甚至是编译投稿路径分享……训练营的目的是,让你掌握整套外刊阅读的方法,不止能读懂文章含义,更让你会搜、会选、会读、会用,将外刊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为你的内容输出服务。贝小戎老师将为我们介绍必读的九大外刊,从英语学习、搜集资料、拓展视野三大维度,推荐不同的刊物,助你在茫茫刊海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本。还将传授外刊资料搜集途径,手把手教你如何独立自主完成外刊阅读全步骤。在英语能力之上,《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中更希望在40天集训内,培养你的信息检索能力、观点提取能力、文字输出能力。可谓是四大能力一次获得,收获多多。主讲人入群
从预习、正课、作业再到直播答疑,《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的课程体系科学完善,绝不放过任何知识死角,对外刊学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讲人贝小戎老师会全程在社群内与学员互动答疑、共享学习资料。金牌助教团队包括三联中读“听外刊”栏目制作人、美国石溪大学经济学硕士李南希,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口译硕士、曾任学而思网校高中英语教师的刘雨桐。她们将随时解决你的疑问,跟随陪伴你的外刊学习。在社群中,学员间更能分享外刊阅读经验、心得体会,互相监督,形成浓郁阅读氛围,让你不知不觉沉浸式享受外刊阅读。不管你是需要提高英语能力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上班族,只要你对探索大千世界、提升认知水平仍有期望,希望充盈自我,有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好奇心,就请跟随《贝小戎·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打开外刊阅读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