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是什么维持了硅谷码农的高工资?
连续的裁员潮,让很多科技行业工作者一下子跌落到了职场低谷。
在此期间,地里有用户发帖提问。过去几年,到底是什么维持了程序员的高工资?
@匿名用户B7F
lz是真的想知道是什么维持了过去几年程序员令人乍舌的高工资。
过去的几年许多人转码,大厂的包裹,甚至NG的薪水都高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lz不懂是什么造就了这种现象。其他行业,比如建筑业Princeton毕业的建筑师在NY最好的事务所每天通宵加班一年六七万刀。保险行业一个工作了几十年的VP管几个department的,年薪二十多万。
BCG类似的咨询公司或是高盛类似的投行的entry level基本上只有最顶尖学校的毕业生才可以进去也是每天加班,十万出头一年。比较程序员行业,不管是什么专业哪怕没有读过大学,上一个Boot Camp或者读一个转码的master + 刷刷leetcode,收入水平就可以一下子超越无数清北,常春藤毕业然后在其他行业深耕多年的人。这是一条捷径还是昙花一现的机遇?
LZ学过经济学,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会维持在高位。但是只要市场具有足够的弹性,supply会逐渐上升,随着供给的增加会使价格回落。除非这个交易具有很高的门槛。LZ肤浅的以为程序员的门槛没有许多人夸赞的那么高。leetcode解题的难度很少有在工作中用到的。比如面试都考recursion,但是实际工作中,特别是entry level一年有几行代码写的是recursion。
LZ另外一个猜想是,科技行业近十年热钱的流入。08年次贷危机之后流动性宽松 + 低利率低通胀,这给了科技行业估值巨大的tailwind。但是这个美好的局面很可能在之后很长的时间会不存在。一些主流观点认为现在的通胀是结构性的。估值的分母变大之后许多科技公司的估值会有headwind。
LZ组里一个满头白发的tester和lz说,他91年本科毕业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去学EE因为那时候EE工资高,GE,IBM是那个年代挤破头的大厂。另外一个在组里工作了22年的大爷和LZ说,二十年前他加入的时候是 dot com bubble, 给的股票直到2012年才涨回之前的水平。
对于他的疑问和分析,地里的用户们也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析和答案。
@匿名用户-0D4
方法就是:裁人+控制新人流入
这样能保持大厂的程序员工资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毕竟google现在依然是人均1.5m renvenue的公司,老实说个现在这个工资也不离谱。
实际来说,程序员的工资来源于软件行业的特性,那就是write once, run everywhere。你能帮youtube/s3比如压缩率提高0.1%,那么一年也是节省几千万的开支,分给一个程序员50w也是合理。
不过这个要看problem domain,如果并没有这种平台效应,那么高工资就无法维持。必须要是log(n)的人分享n的所得,才能维持高收入。
@slowloris认为高工资与公司利润挂钩
实际上是tech行业的利润太大,比如airbnb一出来垄断了全世界的旅馆经营,google一出来垄断了全世界的广告,aws一出来垄断了全世界的计算需求,除了中国搞搞贸易保护,这一套再全世界都畅行无阻,广告这种东西是最最赚钱的业务,所以说大tech公司实际上是整个世界插管吸血,比原来那些卖袜子卖机械的效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appl就说一个程序员能创造一个米的利润。
再加上华尔街吹泡泡,一个tech startup能随便hype到billion级别的市值,startup tech员工很容易赚到很多钱,各个大厂为了防止自己员工跳走也必须跟上形式,所以整个行业的薪水就飞升了。
@小亩_826cc9d认为是市场的供不应求
这是个纯粹供需问题。
过去几年tech爆发式增长,不仅Google fb需要人,Uber Airbnb 这种startup 更需要人,而同时市面上的程序员又太少,所以只能加钱抢人,同时降低门槛,比如学化学的刷个题也能拿offer。
这两年tech厂的人数大规模上升,但需求其实是下降的,最简单的就是很多大厂并没有这么多project 可以做。那以后程序员工资逐步下降也是可以预计的。
@louisgjx聊了互联网行业的行业优势
没得比,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公司,软件复制不需要啥生产设备,成本几乎为零。APP升级个版本,用户点一点屏幕就完成了。手机,电脑,汽车等等实体产品哪有这种优势?更别提重工业了。互联网公司,他的员工就是他的“资产”,成本大头估计都是员工的薪资,所以才有per employee revenue这个说法。所以他不在员工上花钱在哪花钱,吃饭的家伙,不磨快点能行吗?你看看台积电在Fab上每年砸多少钱?
@phase聊了自己对转码门槛问题的看法
说转码门槛不高,可以先比较一下转码人群的水平,比如留美学生里应该不少是一类本科或者985 211的吧。全国一本录取率12%,985录取率< 2%, 再考虑到只有一半人参加高考,大家都是在同年龄人群里能念书且有些头脑的了吧。除了美术音乐这些确实需要天赋的,拿出高考的劲头来学些新知识,数理化史地生皆可转。
My conclusion:
•转码人群已经是同龄人里top的头脑了(985是1.6% 的录取率 * 50% 人参加高考,上985 == 同龄人里top 0.8%)。•除了需要天赋一饼(美术音乐等)或者长时间积累(医生)的职业,不仅仅是转码,这个人群想转别的也没有多困难。
有人也就楼主的问题产生了小分歧,并就此进行了文明的探讨。
匿名用户-CCC 认为
想要有超额利润只有垄断。
注意,就算有些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的行业能天然垄断,比如社交媒体,这并不代表程序员在劳资市场能垄断,能拿到这份垄断超额利润,因为这是两个市场。
转码无门槛决定了劳资市场是自由竞争市场,无论曾经多么供不应求,最终都会走向那个没有超额利润的均衡。
具体表现为,只要程序员性价比比其他行业好,那么一定有源源不断的转码人士。直达价格终究回归价值。转码再无利可图。
所以,结论是不能维持。只能趁着风口好好珍惜。
对于上述观点,@匿名用户-5A1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看法。
你如果参与过码农招聘就不会这么说了。在没有大批转码人的时候,求职者的数量就已经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工作岗位的数量了。一方面很多厂招不到人,一方面是很多人都面不进去。以我之前所在的组为例,连续招了4年,每个月甚至周都有candidate面,4年期间面了怕是有上百人,面进来4个,转组走了2个,跳槽走1个。
大厂贴出来的招聘挂广告,哪个不是几百人申请?那些不按组普招的,甚至几千人。没有内推根本面试机会都没有。他们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不是像富士康那种随便一个人就能进。只不过你自己和你认识的人都高过这个门槛,导致你认为没什么门槛。
另外你的这些推论也都建立这些认知上:
转码都能成功(事实上不少转码的人找不到工作最后放弃了,尤其是非国人)。
每个人智商都很高(能转码的国人大部分都是国内来的比较厉害的人,智商大概都在120以上,但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不行,实际上他们无法理解你认为很简单的cs里面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上了一点年纪,有家庭有小孩的,其实很难有时间和精力)。
地里的用户们对楼主的提问各抒己见。如果你也想参与讨论,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进贴!
今日推荐
一亩三分地“黑五大促”正在进行中!VIP一年通行证年度最低价!
活动时间为11月22日至11月28日,大家快来“剁手”吧!
新闻来源一亩三分地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