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级的娃,将迎来了新一阶段的叛逆!
都说孩子在10岁左右会开始经历第二次叛逆,OK现在9岁,似乎已经有点叛逆的苗头了。(第一次是在3-4岁,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
比如,我让他去做一件事,如果嗓门大或者是说带点命令的口气,他会选择忽视、假装没听见。
比起小时候曾经出现过的小叛逆,比如你不让他做啥他非要做,眼下这个阶段的叛逆似乎更有“力量感”了—— 虽然表面上也不算有啥,但平静的表层下像是藏着一股劲。
记得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曾讲过一件事。
有一次他开车带女儿上课外班,女儿坐在后座上喝咖啡。他担心咖啡洒了,就叮嘱了一句:“把咖啡杯放在卡座上,别洒了。”话刚一说完,他就觉得:坏了!
果然,女儿烦躁地冲他大喊:“我刚想放,你就提醒我,你说我放还是不放呢?我如果放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于是王教授赶紧道歉,收回自己的话。
叛逆期的孩子最需要证明自我,他们尤其反感大人总是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优越感。
就像王教授的女儿说的“算你的还是算我的”,说得再直白一点意思就是:“凭什么你就默认我是个小孩啥也不懂,凭什么你觉得你比我厉害、还要来指导我?”
所以,当孩子进入叛逆期,能确保我们能和孩子好好相处的重要法则就是,一定要修剪一下我们“优越感”心态。对于过去“什么事都要指导一下,什么话都交待一下”的老母亲心态,我们要适时调整一番。要不然不但不讨好,反而会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崩,直到连话都不能说。
我之前曾整理过一些如何和“叛逆期”孩子沟通的对策,也试着用这些方法和OK沟通,发现还是挺管用的。虽然只是非常基础的小方法,但是孩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1. 想说"不"的时候,改为“停”
到了这个阶段的叛逆期,孩子们也特别不希望大人总是一副对的样子,各种否定。
有一回朋友寄过来一个新足球,OK回家发现,很兴奋,立马上脚踢起来。我有点懊恼:“都多大了,不知道要下楼踢吗?家具容易被踢坏不说,还会吵到楼下邻居!”
OK虽说控制了踢球的力度,但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我继续提高嗓门,“你听到了没有?”
他回头说道:“妈妈,我是不对,但你就不能好好说吗?一进来就责备!”
我一下知道了他的点,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有错,但这种否定式责令让他很不爽。
后来再遇到有不妥的行为,我不再一上来就噼里啪啦一通否定。而是用"停"来代替"不","停"这个字眼不但更有效,意思也更清晰,孩子会得到这样的信息:爸妈在关注到了他们的一举一动,只是想让他停止正在说的话、或正在做的动作,而不是责备,因为是平等的,他们很可以接受。
2. 给出指令,而不是禁令
在我们家,OK爸是时常用禁令的人,总是有各种不允许,小时候OK虽然略表达不满,但也不会“蹦哒”。但现在他开始会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比如OK二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喜欢用水笔写字,但OK爸就是不允许,在他看来必须老实用铅笔,铅笔写扎实了才能开始水笔。
OK就很不爽,为什么我就不能用水笔呢,为什么呢?
后来我和OK爸私下探讨,其实自己家里的练习册他想用水笔试试,就让试试,真没什么大不了的。学校里的,让他严格用铅笔。给出明确规定就行。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大脑的特点就是“听到什么做什么”。给孩子设定一个行动目标,我们的话会在他们脑海中会形成一个画面。肯定句表达的允许,会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说的事情上。
3. 提问,而不是指责
除了一些生活上的沟通用语,你们知道的,对于开始上学的娃,关于学习尤其是考试成绩的交流,那是缺不了的。
上周日晚上九点多OK刚脱完衣裤钻进被窝,突然又光着腿跑出来找我说:“我忘记周一语文要单元过关测试了,我没有复习,怎么办啊?”
周末都顾着玩,现在知道要复习了,能怎么办?要么就是熬夜复习,要么就是不复习了,两眼一闭就直接考吧。但我忍住没责备,责备了也没用,我也不想告诉他怎么办,就尽量平静地问他:“本来要复习的话,你打算要花多时间?”OK一下也答不上来。
我接着说:“如果平时掌握得还不错,可以不用复习,直接去睡吧!你觉得呢?” OK想了想说,我还是去复习一下吧。这个时候我再介入,帮助提升效率,他会很乐意接受。
其实对孩子提问, 可以帮助激活他们脑部的前额叶皮质,也能引发孩子主动观察、分析形势并思考。如此,形成的答案也会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们强塞的。
最后再说几句:
和孩子沟通真是累啊,但是这样的沟通不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拿捏住孩子感受和情绪波动吗?
孩子在成长中,心态在变化,不同时期看待相同事情的感受不一样。有些时期他们很弱小,需要我们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也会有收获;但到了某些时间点,他们又只想证明自己,哪怕错了,也要证明。
在孩子还没有真正进入叛逆期时,我们及时调整好沟通方式,未来就不会碰上特别艰难的时刻。
点个赞,证明你还爱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