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开国元帅曾是他部下,晚年坦言:若是跟对人,我就是元帅之首!
“当年我要是跟了毛主席,今天我就是十大元帅之首”,这是一位国民党陆军上将晚年时曾说的话,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有五位都曾是他的下属。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授衔仪式,在这场仪式上,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全部出席仪式,毛主席更是亲自给新中国十大元帅颁发“元帅令”。
也是因为这场仪式,这位国民党上将发现当年跟过自己的下属现在成为元帅了,所以他心生感慨,如果当年跟对人,今时今日这十大元帅之首的位子肯定是他的了。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哪五位开国元帅曾是他的下属呢?当年他为何没有跟对人加入共产党呢?
北伐风云人物
此人便是与薛岳、叶挺共称为三剑客之一的张发奎。
张发奎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始兴县,清末民初之际,广东籍先后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人物,比如说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天王”洪秀全,再比如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梁启超。
还有近代伟大的三民主义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几乎涉猎到了各个领域,但唯独军界,始终没有出现一个像东北王张作霖或者吴佩孚阎锡山那样的猛人,直到近代广东将领才逐渐站上了中国舞台散发光彩。
比如粤军早期大佬陈烔明和许崇智,再到后来的张发奎,陈济棠等人,其中张发奎算得上是典型代表了。
张发奎八岁那年就读于村子里的私塾,1907年就考入了县立学堂,在学堂众多学生中老师最看好的就是张发奎,因为他的聪颖总是比其他同龄人能更快地看透本质。
薛岳
1911年张发奎与好友李君外出游泳,那个时候大部分孩子都精通水性,然而李君却因为意外不幸溺亡,15岁的张发奎心里十分害怕不敢回家,于是他跑到了广州当了学徒。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先是4月广州起义,后是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武汉,长沙,山西相继宣布独立,11月广西,江苏,浙江,安徽几乎大半个中国都纷纷独立。
一时间风云大变,张发奎虽然只是学徒,但他的志向远不在此,恰逢乱世,他也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1912年张发奎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并且加入了由孙中山先生组织领导的同盟会。
1913年张发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武昌第三陆军中学,而这也是他军旅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的军事天赋逐渐展现出来,并且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从陆军中学毕业后张发奎回到了广州。
此时正值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张发奎本就是同盟会的成员,自然要归于孙中山的麾下一同北伐,而正是这次北伐开启了他名将的生涯,成为了北伐战争中耀眼将星之一。
张发奎最开始出任了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三营少校营长,与第一营第二营轮流承担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安全,当时整个警卫团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是后来自创“天炉战法”的薛岳,第二营营长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的叶挺。
而张发奎与二人并列成为了第三营营长,当时他们三人还被称为三剑客。
虽然张发奎来得晚,但是发展速度比叶挺和薛岳要快,在叶挺担任独立团团长时张发奎就已经成为了第十二师的代师长了,而薛岳就更晚了,他是在抗日战争中打出威名的,那时的张发奎早已功成名就了。
在二次东征中,“汀泗桥战役”无疑是成就张发奎最重要的一战。
张发奎
俗话说“北有赵州桥,南有汀泗桥”,1926年蒋介石就任北伐总司令誓师北伐,共计出动八个军十万余人从广东进入江西福建,其中左翼部队由第四军十师和十二师还有叶挺独立团组成。
而十二师的师长就是张发奎,北伐军此次的主要对手的就是吴佩孚,作为老牌军阀的吴佩孚在战场上也算是厮杀半生,打过不少胜仗,他为了应对北伐军,在汨罗江耗费大量兵力组建了防线。
然而没有想到这道防线轻而易举就被北伐军攻破了,吴佩孚当即在汀泗桥一带又重新组建了防线阻止北伐军北上,汀泗桥东面是高山,南北西三面都被大水包围,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简直就是易守难攻的天险。
张发奎带领的第十二师作为左翼先锋,于9月26日向汀泗桥附近出发,他派出第三十五团尖兵连直接进抵敌军的高猪山阵地,在张发奎的亲自指挥下敌军败退到铁路桥以东。
吴佩孚
因为隔着天险,硬冲伤亡太大,张发奎仔细察看地形后决定实施包抄后背计划,他命令叶挺独立团要在第二天早上抵达作战地点,同时在桥对岸大肆修建工事,给敌人一种要强攻的错觉。
结果叶挺独立团从后背突然袭击导致敌军阵脚大乱,张发奎抓住时机立刻从前方发动了总攻,敌军顿时溃败四散而逃,在这场战役中张发奎所部共计俘获敌军军官157人,俘虏士兵两千多人。
谁都没有想到,如此复杂如此劣势的局面下,张发奎等人只用了二十二个小时就攻破了汀泗桥,也正因此,张发奎在那个将星璀璨的舞台上一战成名。
张发奎与共产党
那个时代国共关系错综复杂,时战时和,国共之间的很多将领都非常熟悉,而且张发奎手下的很多将领都是共产党人,比如张发奎担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时,他的麾下第二十军军长名叫贺龙。
贺龙
张发奎参谋部的一位参谋长叫叶剑英,再比如总指挥部上尉参谋叫徐向前,第四军25师73团有一位年轻的连长叫林彪,军教导团特务连文书叫陈毅,完全可以说张发奎与共产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从客观角度来说,除了后来与国民党决裂的贺龙等人之外,在北伐军高级将领中,张发奎是与中共关系最友好,也对中共帮助最大的高级将领之一,张发奎这么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知人善用,国民党将领中也有会带兵会打仗的,但是论及叶挺贺龙等人,从凝聚力和战斗力上还是有些差距,共产党将领往往能够做到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仅凭这一点就是很多国民党将领所不及的。
所以张发奎对这些将领十分欣赏,当年让他一战成名的汀泗桥战役中,他下面很多军官都是共产党人担任的。
叶剑英
第二个原因是他的上级是邓演达,邓演达是黄埔军校的教育长,他和李济深都是国民党左派代表,都对张发奎有知遇之恩,而邓演达对共产党人十分友好,很多将领都是邓演达让张发奎安排到军长任职的。
但是随着蒋介石逐渐想要夺权背叛革命开始,共产党人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时的第四军中,共产党人只能被编入第十二师,而第十二师的师长就是张发奎。
与其他将领不同的是,张发奎对共产党人进入他的部队毫不介意,随着他指挥的部队越来越多,他手下的共产党将领也越来越多,哪怕是除去叶挺独立团,剩余的共产党人也涵盖了多级军官。
像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如周士第,郭沫若,恽代英,还有张云逸,卢德铭等人都在他的部队中得到过历练,在北伐后期张发奎部队中的共产党人数量高达三千人。
郭沫若
国民党元老李宗仁还就此事亲自劝过他,要他提防一下这些共产党人,还要他对这些人多加约束,否则军队将来不听他的指挥,然而张发奎却毫不担心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同这些共产党人接触的过程中他深知他们的秉性,哪怕要决裂也是先体面地离开再到战场上分胜负,而且叶挺与他既是广东同乡的兄弟,又一起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营营长。
张发奎对共产党人的信任超过了很多国民党将领,当年汪精卫宣布“国共和平分家”之后,武汉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蒋介石屠杀共产党,汪精卫驱逐共产党,张发奎收容共产党”。
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张发奎对共产党十分友好。
李宗仁
然而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后,汪精卫找到张发奎商量对策时张发奎有些犹豫不定,因为那时的他隐隐发现在军中的掌控力的确下降了,汪精卫抓住机会又对张发奎一通洗脑。
就这样,张发奎决定把军中的共产党都清除出去,而后的庐山会议上张发奎再次被汪精卫说服,叶剑英眼看争取张发奎失败后,共产党人只能决定甩开他单干,到了这时张发奎才算是正式与共产党划清了界限。
既然张发奎一直对中共的态度十分良好,为何他最后没有加入共产党呢?
一步错步步错
虽然张发奎决定了与共产党划清界限,但是他对其中的很多将领还是有一些不舍的,据郭沫若回忆,南昌起义后他与张发奎通电,张发奎希望郭沫若能够留下,可是郭沫若坚持到南昌去追随组织。
汪精卫
张发奎眼看留不住,就让他今晚动身离开,因为明天张发奎担心这些共产党人就走不了了,并且张发奎还在电话里让郭沫若转达给贺龙,叶剑英等人以下几点。
第一,让他们起义后尽快从南昌撤离,因为我的部队马上也要到南昌去,第二,如果他们要回广州,尽量走东江不要走赣南,第三,我会把所有政工人员全部遣散不会伤害他们,第四,以后不要再用我的名义了。
郭沫若把这些要求全部以书面形式记录了下来交给了贺龙等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张发奎哪怕到了这一步,对共产党人仍然是非常友善的,并非是撕破脸后心狠手辣的做法。
而且为了给了贺龙叶剑英等人尽量留出时间,张发奎接到命令后一直按兵不动,拖延了三天后才出兵南昌,而且当李济深、陈可钰要求张发奎追击贺龙等人时,张发奎也“坚不从命”。
李济深
当然,张发奎的种种行为也引起了国民党人的诬陷,说他已经背叛了组织加入了共产党,张发奎还因此入狱,这件事直到三十多年后张发奎在美国口述了这一段真相。
张发奎声称他知道叶挺是共产党员,也知道他迟早会走,但是他们俩关系太好了,张发奎想争取叶挺过来,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张发奎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
“我不会杀害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我不同意将共产党员当做敌人,我也不反对共产党人”。
这个出身农家子弟的张发奎先是跟随孙中山,而后又投入了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的门下,虽然长期被蒋介石排斥在党内边缘,但仍然没有想到离开国民党,原因就是因为张发奎的“忠”。
早年他跟随在孙中山的身边,被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忧国忧民所触动,忠于国家忠于任命,忠于信仰忠于党,这些理念在他早年时就已经深入骨髓,尽管他后来看到了国民党内部的腐朽。
蒋介石
可他还是想成为其中的清流,张发奎在蒋介石败走台湾之后并没有选择跟随他一起离开,也没有在国共之间担任信使,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张发奎如果想要加入共产党,他的地位一定不会低。
但是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老将,他也有他的骄傲,他没有在最需要的时候选择加入,那么在共产党取得了全国解放之后,他也不会选择加入,而且张发奎对很多国民党高级军政人物会毫不留情地批评。
在“张发奎口述自传”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张发奎对于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看法,并且在前言中还提到“在我有生之年,本章内容不得公开”,据张学良晚年回忆声称。
张学良在英国曾碰到过张发奎,两人同属一个时代,这些年也见证了无数同时期人物逐渐逝世,历经沧桑洗礼只剩他们两位“老相识”,自然相谈甚欢,张学良说张发奎为他手下出了一批共产党高级将领十分得意。
张学良
而且他十分敬佩共产党,中国五位后来当上元帅的军官当年就是在他的保护下过关的,当年叶挺被捕后,张发奎还特地给他全家找了一栋房子,送了他钱和粮食,还经常去看望叶挺。
张发奎晚年还曾对身边人说道“如果我当年跟随了毛主席,现在的十大元帅之首就是我了”。
在抗日战争中张发奎曾经指挥过五十万的军队,从淞沪会战到广西,全国各个派系的国民党军队都被他指挥过,张发奎的军事天赋很高,曾经三次公然违抗蒋介石,但是蒋介石从来都没处分过他。
而且张发奎从不贪污,也没有对百姓苛政,对士兵实行民主管理,和其他的国民党将领大不一样。
蒋介石
率性而为的张发奎总结抗日战争也十分耿直,张发奎认为,“抗日战争的确是一场全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只是以空间换取发育时间,拖延敌人的进攻罢了。
比起战略上的成功,他更难忘战术上的失败,虽然在抗战中他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缔造了很多经典战役,但是张发奎所做出的贡献不比任何人少,如果要一句话来形容他。
那就是一位默默无闻又心怀天下的硬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