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对企业特别有用的政策?
看到一则新闻,谈的是「复工复产,如何为企业与纾困解难」,主持人正在采访某个园区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回答提问时候说,在积极的推进「十二条松江政策」。这时候主持人提问了:您刚才讲的「十二条松江政策」,其中有哪些对企业特别有用的政策,您能帮我们介绍一两条吗?结果是该负责人支吾了半天。场面略尴尬。
查了一下,所谓「十二条松江政策」应该指的是「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江区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中所提到的十二条政策(参见阅读原文)。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位园区负责人回答不上来也算情有可原,因为即使我读了文件,让我说说「有哪些对企业特别有用的政策」,我也说不出来。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之所以关心这个,是因为我是一位企业负责人。准确的说,我们公司算是「中小微企业」,今年其实也看到了不少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但这些文件看来看去,也都还是一头雾水。
到现在为止,我就看到一条可能对我们公司有点用的政策,也就是「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要注意到这里有个「再」字,这意味着之前应该就有过降价,但作为企业负责人,我知道在杭州,企业上网费用其实没什么优惠,还是贵。
但现在难得有这么一条信息和我们这个类型的企业有关,关注一下什么时候能得到这种优惠。
什么样的企业算是「中小微企业」?根据 2011 年印发的文件规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 30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10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 10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 1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5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1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5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注意首先要区分企业所在的行业。而且,这个划分其实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环境了。这个划分标准估计不久之后要有所调整,去年 4 月份有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出来,《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看了一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 50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10 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 1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10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从业人员 10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1 亿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500 人以下且营业收入 10 亿元以下的为中型企业。
当然不管怎么区分,我们这种公司也肯定还是在「中小微企业」里,这一类公司当前说实话活得都比较艰难,而且还各有各的难处。
当前,经常有各种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出来,对企业来说,哪些政策对企业特别有用?
有人肯定觉得最好是能少缴点税。但企业纳税有了优惠,国家和当地政府就收到的税就少了。企业难,国家财政想必也吃紧。所以,虽然觉得能有优惠,但也知道不太现实。
那么其他呢?我觉得最有用的政策,莫过于适度放开一些资质申请的门槛。这几年总理反复力推简化审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应该是,企业办证比之前是好了很多,但这些证件大多数涉及到企业主体相关的证件,而如果企业要开展一些具体的业务,还需要很多「资质」,这些资质的办理,根本摸不到门,企业越小,越是两眼一抹黑。
我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微信小程序平台「非个人主体小程序开放的服务类目」(注意这不一定是最新的),然后看看企业主体要做个小程序,需要具备哪些「资质」。这些门槛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增加了很多「摩擦阻力」,越是创新领域的探索,越会卡在这个地方。我们公司做医疗健康类业务,动不动就会要求提供各种各样的资质,而小微企业办资质,真是有心无力。这个不是平台的问题,我能理解平台也是不得不做这些要求。所以,就需要政策层面来推动解决了。
我的建议是,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有个优化或改进的的空间,不是说所有资质都不需要,而是建议能不能精简优化一点,让企业先把业务跑起来,或是在平台这里做一个备案即可,而不是设置极高的准入门槛,小微企业根本跨不过这道门槛。中型企业或许还好。
另外,就是商标的申请。现在商标申请流程太慢了,尽管比几年之前多少快了一点,打印证书的纸也不缺了,但也还是太慢,以至于,收到商标注册证书的时候,企业可能都倒闭了。建议,给商标局增加一点人手,或是给点资金,能聘请一下外部商业公司帮他们优化一下内部系统,改进一下工作流程。
说了这么多,不是抱怨。我们公司虽然小,但也还是能勉强生存。而且,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投资人总告诉我们「自强则万强」嘛,打铁还要自身硬,企业团队也要练好基本功,开源节流,努力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题图:高品图像 GaopinImages
各位小微企业业主、创业者进来报个到,聊聊近期的难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