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内4次ACS,反复支架内再狭窄,什么原因?
75岁女性,因持续
急诊冠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RCA)中段严重狭窄伴钙化,左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图1 PCI治疗钙化结节
(A)PCI治疗之前的冠脉造影;(B, C)首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白色虚线为置入支架的位置;(D)术前IVUS图像,可见突出的钙化,表面不规则,为钙化结节;(E)术后的IVUS图像,突出的钙化板被支架挤压。
8个月后,患者因胸痛再次被送入急诊。肌钙蛋白T水平为0.224 ng/ml。超声心动图显示下壁运动幅度减低。冠脉造影显示之前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血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图2A)。IVUS显示腔内再次出现钙化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上,除了内膜增生外,再狭窄部位还存在多个衰减明显的高强度信号,导致管腔狭窄。这些结果表明,ISR主要是由爆发性钙化结节引起的(图2D)。使用4.0 mm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图2F)。
图2 初次PCI术后8个月发生首次支架内再狭窄
(A)第一次PCI治疗后8个月行冠脉造影,之前置入的药物洗脱支架内观察到再狭窄(白色虚线);(B)冠脉造影后使用药物涂层球囊;(C, D)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可见多个钙化板(a-c),无钙化结节(d);(E, F)最终的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突出的钙化板被压缩(*)。
第二次PCI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非ST段抬高型ACS,再次紧急住院。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右冠状动脉中出现第二次支架内再狭窄。PCI术前OCT显示存在钙化结节(图3D)。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患者继续接受双抗治疗,仍有红色血栓附着在钙化结节上。置入4.0 mm × 15 mm的
图3 第二次PCI术后3个月,再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A)第二次PCI治疗后3个月行冠脉造影;(B, C)第三次PCI治疗,在原有支架内置入新的药物洗脱支架(白色实线);(D)基线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图像;(E)最终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图像。星号和白色三角形分别表示钙化结节和红色血栓。
第三次PCI术后6个月,患者再次因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尽管一直接受双抗治疗。OCT成像显示内膜增生和钙化结节(图4E)。给予准分子激光消融(ELCA)治疗,能量设置为40 mJ/60 Hz。治疗后OCT成像显示钙化结节被成功消融(图4G)。术中出现小冠状动脉穿孔,通过3.5 mm灌注球囊解决(图4B)。使用3.5 mm药物涂层球囊来优化PCI。
图4 第三次PCI术后6个月,第三次支架内再狭窄
(A)第三次PCI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B, C)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白色箭头处为轻微穿孔;(D, E)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F, G)最终的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星号表示钙化结节。
最后一次PCI术后12个月,随访冠脉造影显示钙化结节病变处第四次再狭窄,但血流储备分数为0.86,因此推迟PCI治疗(图5A和5B)。OCT成像显示存在多个突出的钙化结节,但管腔无明显狭窄。术后2年复查冠脉造影,ISR处狭窄程度无显著改变(图5C)。患者术后一直接受双抗治疗。
图5 随访冠脉造影
(A)第四次PCI治疗后,随访1年时的冠脉造影;(B)随访1年时的OCT图像;(C)术后2年时的冠脉造影。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本病变是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生,临床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高龄、
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目前尚无最佳治疗策略,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球囊扩张通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应使用IVUS/OCT等冠脉内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ISR的发生机制和病变特征。
本病例为难治性ISR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该患者PCI治疗期间的血管内影像学评估发现,ISR与内膜增生无关,而主要是由于钙化结节导致了管腔狭窄。最近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揭示了钙化结节导致ISR的两种不同的机制:(1)钙化结节突起于支架梁;(2)支架内血栓或新生内膜钙化。该患者在双抗治疗期间,罪犯病灶出发现钙化结节,因此本病例更有可能是第一种机制。所有的ISR均发生在PCI术后3-8个月期间,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ISR通常发生于PCI术后8个月左右,与临床试验观察到的结果相比,本病例中ISR的发生时间要早得多。据报道,钙化结节更多见于右冠状动脉的中段。此外,在这段冠脉置入支架会使其更加僵硬,从而导致钙化结节快速和反复爆发。
对于难治性ISR,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能够获得最佳的支架扩张。准分子激光消融通过消蚀减少冠状动脉内纤维性、钙化、
文献索引:Hiroki Nakano, Yu Kataoka, Fumiyuki Otsuka, et al. Refractory In-Stent Restenosis Attributable to Eruptive Calcified Nodule. J Am Coll Cardiol Case Rep. 2020, Oct, 2 (12): 1872–187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