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0后女子被称为“扶弟魔天花板”:卖饼12年给弟弟买房买车,别人不理解没关系情感2022-12-08 23:12最近,被大家称为“伏弟魔天花板”的安徽潘女士火了。 标题为“卖饼12年给弟弟买房买车”的视频在网上评论点赞量很高。她不但给弟弟买房买车,还说自己现在挣的钱都在父母手里。有人问,这么多年,你为自己考虑过吗? 她说,等弟弟结婚了再考虑自己的婚姻。 一时间,网友们群情愤慨,都想问她是被逼的吗? 可惜并不是。 相反,她是心甘情愿的。 实际上,潘女士是位90后,今年才32岁。 网传她在安徽定远县经营着2家烧饼和牛肉粉丝店,很受当地顾客欢迎。 为了经营,她每天早上4点半钟起床,一直在店里要忙到晚上10点后才能歇下,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最多的时候一天卖出3000张烧饼,几乎都是我一手烙出来的。”她说。 从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的确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骄傲,这是因为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梦想是什么呢?就是给弟弟买房、买车。 房子已经看好了,129平的,总价约50多万元,还没付款。 根据视频里她所说的,车子她应该买好了。 潘女士自己说,这么多年赚到了100万大部分都用来帮衬弟弟了。 而她自己呢?以后再买套小的。 网友们很心酸她的付出,纷纷猜测:莫非又一个现实版“樊胜美”?或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甚至有网友问,这个弟弟莫非是个残疾人? 在大家觉得背后肯定有重要原因后,潘女士眼角带笑、云淡风气的一番话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她说:我弟弟好了,我父母也会好,我父母好了,我们姐妹都会好。照这个逻辑,全家人的幸福都在弟弟身上,弟弟幸福是全家首要任务。 那弟弟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幸福?他是残疾了吗?真不是。潘女士弟弟是95年的,今年27岁,上过大专。 毕业后跟着老表学了几年修车,后面又到南京工作。 不久前,潘女士把弟弟叫过来,帮她开店。原因是什么呢?潘女士说自己弟弟在外也遇到很多困难,修车也没有什么前途,还不如回来帮自己干活。目前,她打算把一家店给弟弟。这个故事如果放在过去,全社会都要为潘女士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但今天,大家看到的只有心酸和担忧。 首先,就是对潘女士个人家庭、婚姻情况表示担忧。 不少人说,这个做法当姐姐可以,但是和她结婚的人很惨。 言下之意,就算佩服潘女士自己的奉献精神,但是没有办法和她成为一家人。 大家都知道和拥有“扶弟魔”行为的姐姐结婚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和姐姐结了个婚,结果还带了个成年巨婴抚养。也有人认为,当父母也不行,因为她会把这种过度为他人付出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孩子。于情于理谁都受不了。 而这样很现实的问题其实潘女士已经碰上了。 后续的采访中,她说2012年的时候,在家人的介绍下,和老家一个小伙结了婚。 婚后夫妻两人也是继续卖烧饼。 2013年,两个人的儿子出生。2018年,为了照顾儿子,他们又回到老家,继续卖烧饼。 网传就是婆家觉得她太顾自己娘家,丈夫最终和她离了婚。 其次,这样“扶弟”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 正如网友们担忧的: “等你弟弟娶了媳妇,你不交钱就骂你的。这种姐姐就是害弟弟的”其实网友们担心的就发生在眼前。 潘女士说:“弟弟的年纪不小了,对象还没有着落,我们都着急,母亲头发都急白了。只有自己家里好了,我才能好。” 看到这里,真的祈求潘女士弟弟赶快找个对象,免得都为他买车买房的姐姐这么担忧。 但转念一想,找到对象就好了?恐怕不是。 网上大家担忧的弟弟未来家庭、带娃等问题哪一个不重要呢? 扶弟魔本质上就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何况这条路还是姐姐自愿踏上的。 还有,如此付出,万一以后姐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弟弟能够卖车卖方帮助姐姐吗? 说实话,潘女士这种“牺牲”似的付出,是让人非常有压力的一件事。 当前,她把期待都放在弟弟身上,她内心真的没有想过弟弟以后怎么还吗? 或者说以后弟弟没有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自己不会觉得白白付出了吗? 因为各种议论,弟弟也被架在道德的高架上。这意味着他也必须同样无私的对待姐姐,否则就要遭受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双重拷问。 那以后自己有了家庭又该怎么摆清楚这个关系? 一家人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最后,潘女士自己说看到了网友们的议论,她说:生活是自己的,不理解没有关系,不在乎别人说自己是“扶弟魔”。眼看事已到此,很多网友也只能尊重、祝福了。 因为某些信仰和价值观也根植于她们内心,很难被改变。 在传统道德文化和老一辈人观念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公式:家庭大于个人,男人大于女人。 家庭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是很多人的传统思想。家庭中所有人都要把家庭和家族的发展、荣誉放在第一位,就算牺牲个人的追求和想法也是可以的。 在潘女士的言语中,两次提及“家庭好了,我也才好”的说法,可以窥见这样的看法深入她心里。 即使在自己出嫁、组建了家庭、离婚、带娃单身的这么十几年,这个观念始终就没有变过。 从这点而言,大家和潘女士观念矛盾之处就在于,我们认为是潘女士你自己过好了,你的家庭才能好。 因为我们看到过太多人为了所谓的家庭利益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力,而这样的人大半辈子都活在委曲求全的生活状态当中。 关键是这样的牺牲根本换不回家庭的幸福,能够得到的只不过是一辈子的被“压榨”。比如大家之前都知道的五十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结婚后几十年以来,和老公在经济上一直都是AA;她老公对她的爱好追求永远都是冷嘲热讽,甚至还动手打过她。 但是她不敢离婚,原因是怕女儿不好嫁人。 女儿有了孩子以后,她又因为要照看孙子把自己自驾游的行程一再推迟,直到孙子们上幼儿园。 她从小被教育要照顾弟弟,工作后要上交工资,因为弟弟还没有工作结婚。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苏敏阿姨一度抑郁吃药。 虽然自驾游两年后,她实现了经济独立,拥有了知名度,她还是说:我希望我们一个大家庭和和睦睦地过下去。 为家人牺牲自己,似乎已经在她体内形成了肌肉记忆。 直到前段时间,才终于忍无可忍地离了婚。在个人利益和“大家庭”利益面前,很多人习惯了以家庭为重,本质上是一次次让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和梦想追求。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遭受内心“自私”良知的拷问。毕竟,如果把追求个人幸福放在第一位的话,会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与其说我们感叹潘女士辛苦为弟弟,不如说我们惋惜的是她为了家庭牺牲自我的可惜。 同时,重男轻女、长幼有序的观念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对于网络上评论,潘女士也直言因为大家没有经历过她的困难,所以不理解她是正常的。 那么,潘女士经历了什么困难呢? 原来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不止有个弟弟,还有个妹妹。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十多亩土地主要靠母亲来操持。 她记得,小时候自家经常向乡亲和亲戚借米过日子,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她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从这段经历中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人怎么成为扶弟魔的?她生下了就是扶弟魔吗? 当然不是。 无非就是被灌输了“长姐如母”“姐姐要照顾、让着弟弟妹妹”的思想,从小一直帮弟妹,长大了赚钱、结婚、养家都还要帮弟妹,因为帮着帮着就习惯了。 去年上映的电影《姐姐》里面,张子枫饰演的女主安然有个姑妈,姑妈年轻时候也有自己的梦想。 她原本考上了西大俄语系,但安然的父亲考上了中专,家里只负担得起一人的学费,姑妈只好选择去工作。 工作后,姑妈有机会去俄罗斯做生意,结果弟妹生了孩子,姑妈只能再一次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成全了弟弟一家。 她说:“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一直都是。”这种作为姐姐“认命式”的牺牲,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她的血液里。 虽然潘女士没有说家庭重男轻女的问题,我们也无法推测其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教育引导,但从她反复提及的“弟弟好,我们整个家庭才能好”的思维逻辑中,不难窥得一二。 甚至她还说了一句:以后父母还是要和弟弟一起住的。 所以,潘女士是觉得自己给弟弟买好房车,也就等于给父母尽孝的,这和大家定义的“扶弟魔”是不一样。 但其实有个问题,为什么父母未来一定要和弟弟一起住呢? 凭借潘女士的能力和勤劳,再加上如果弟弟努力,是可以一起分担父母的养老呀,自己把父母接过来也可以吧。 或许这种思维的背后还是离不开所谓“嫁出去女儿泼出去水”的思想,担心自己以后有了家庭就无法像现在一样帮衬弟弟。 在她心中或许还是根植了一个意识:男孩才是一个家庭的重心。 讨论潘女士的事情,是因为我发现在家庭大于个人,男人大于女人,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下,产生的还不只是扶弟魔。 有的父母说子女不考虑自己,对子女逼婚、不允许他们去外地工作、求学; 有的人作为哥哥、姐姐,自己工作婚姻都没考虑好,却需要承担起弟妹的未来; 有人被家族寄予期望要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从小被灌输“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一直活在压力之下…… 他们一方面很想摆脱这样的窒息束缚,但另一方面却又承受着“自私”的良知拷问。 对此,我们想说: 首先,放下自己承担的家族、家庭重担和助人情结。一个家庭的改变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而不是靠着某个人就能改变一切。我们没有那么厉害,也承担不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能够把自己人生路走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放下助人情节。 即使是我们的父母、子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 他们的人生不是通过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帮助就能够一帆风顺的。 作为家庭中一员,我们当然要彼此支持帮助,但不是取代他们去过人生。 停止“扶弟”似的奉献,放过的不仅是自己,还有那个本可以自立自强的弟弟、父母、家人。其次,家庭中每个人性别、长幼不同,但每个人是平等的。姐姐哥哥不代表要“让着”弟弟妹妹,更不是要包办他们一切。 尤其如今,机会是靠个人去争取的,女孩也可以有能力让家人幸福。 最后,不要陷入无私奉献式的自我感动,因为这样会让自己被无休无止地“压榨”下去。 但别人还可能觉得觉得理所当然。 亲人之间,尽到义务、帮到情谊,已经足够。 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在学会爱自己的基础上,再学会爱人。做一次你自己,去发现光,去追逐光,最后成为光。原创:磊磊编辑:盼盼设计:小白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