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和航空发动机哪个更难搞?
国产大飞机C919今天就要交付给东航了(B-919A号),3月31日投入运营。许多人对它有意见,说它使用了LEAP发动机,不算国产。关于这个问题拉总说过好几次,其实巴西也是这么干的。因为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想独立制造出优质产品,真的是太难太难太难了。
我国现在还不会生产像LEAP那样可靠的涡扇发动机,也不会制造像intel i7那样的电脑CPU芯片。有人问这两个东西为啥这么难?是不是芯片比航空发动机更难呢?
芯片其实就是集成电路,我国并非不会制造,只不过不会制造高端芯片。集成电路是利用电子元件的“点接触”工作性质(PN结),将它们无穷地缩小,最终把十几亿只集成起来。所以它的难处,在于“精度”。
通俗地说,可以将“精度”理解为集成电路内部两颗电线之间的距离。Intel说它明年要量产3纳米的芯片,等于说要在1毫米距离上摆33.33万条电线——它难,就难在这里!
并非所有的元件都适合缩小,例如电解电容就不行。也不是所有的集成电路都必须做得很小,例如燃气灶使用的控制电路。但手机越来越流行,它里面的空间小得可怜,所以这些产品使用的各种集成电路仍然在追求小体积,也就是“精度”。
芯片的精度越高,就越省电,越容易实现高性能;集成度越高,外围电路就越简单。电脑使用的CPU芯片最早没有二级缓存也没有浮点运算功能,后来不仅把缓存显卡北桥这些统统加了进去,还搞了“四核八核”。所以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简直只剩下屏幕和键盘了。
芯片搞到这种复杂的地步,用人脑已经无法设计了。它的设计过程早已实现“编程化”。也就是在电脑上写程序,然后交给光刻机去实现(曝光在硅片上)。所以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是分开的,敲键盘就可以设计;但要想造出来,必得有高精度的“光刻机”。国内许多媒体把设计与生产混为一谈,是非常不专业的——这也正是华为被搞惨的原因,它只会设计,不会生产。
全球生产尖端光刻机的工厂大致有三家,分别是荷兰的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尼康现在标称精度是28纳米,佳能是90纳米,而ASML可以达到7纳米,所以ASML占据了全球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有人说我国的上海微电子可以生产14纳米光刻机,但是没见到过产品。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它与佳能一样能达到90纳米,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洗衣机电冰箱燃气灶这些家用电器上使用的控制芯片,可以利用国产光刻机生产。芯片种类多的很,从稳压滤波存储数模转换到微处理器,并非每种都必须做得那么小。
在高精度芯片方面,我国现有“长鑫内存”。它生产的内存颗粒据说达到了19纳米,但光刻机是哪家的并不清楚。但总之有了高精度的光刻机,芯片生产就可以上台阶。芯片生产出来之后被封装在坚硬的塑料外壳里头,一旦测试合格,质量基本上都比较有保证。只要不烧不撞不加高压,它很少会损坏。
但航空发动机不行。飞机没有不上天的,因此航空发动机首先必须防水,还得考虑小冰雹或者小石子的危害。一万米高空温度会低于摄氏零下40度,点火的时候核心位置又有上千度的高温。就算不点火,夏天的机坪温度也可能超过60度。所以航空发动机的材料,必须又耐低温又耐高温,又抗涨又抗缩,而且最关键的——还要能经得起以上这些条件反复的折磨。
与芯片一样,我国其实也并非不会生产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分为三种,小型飞机用活塞式,中型飞机用涡桨,大型飞机用涡扇。从当前的消息来看,这三种我国都会制造。例如连西方国家都喜欢的初教六,它使用活塞六发动机;运七飞机使用涡桨六发动机;就连运20也传出过试用“涡扇20”发动机的图片。
但是如果用芯片比较的话,这些产品可能只属于“9000纳米”的级别。要让它们变得高效,变得可靠,变得使用2万小时也不必大修——等于说变成至少90纳米,那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这不是买来光刻机就能实现,必须有材料科学的基础,必须有高人一等的企业管理水平。
所以我国民间现在的轻型飞机,还是使用进口的Rotax活塞发动机。运-12使用加拿大普惠的PT-6A,新舟60使用加拿大的普惠PW127J;ARJ21-700和C919分别使用美国的CF34和美法合资的LEAP-1C——全部都是进口货。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没那么简单,就像14亿人找不到40个踢球的一样,它需要科学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买到高端光刻机,可以解决高端芯片问题;但倾尽全国之力,我们也达不到LEAP那样的高度。能追上前苏联的水平,搞出让航空公司不亏钱的发动机,就很了不起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拉上窗帘(ID: LaCurtain2019),作者techer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