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的5·20:“捐一元”的15年,“每一次 · 都是爱”广告创意2022-05-20 12:05 在考入昆明医科大学前,高旭从没到过大城市。他的生活轨迹,一直都在云南宣威乐丰乡的深山里,他的成长故事,也都围绕着大山。尽管高旭今年才18岁,但他说早就吃透了生活的苦,尤其是在读小学阶段。那时候,高旭和他的很多同学,都居住在层叠的群山里。为了读书,他们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然后步行走到学校。让他们感到痛苦的,除了崎岖蜿蜒的山路,还有饥肠辘辘的肚子。由于起床太早,大多家长根本没时间去准备早餐,孩子们只能忍着饥饿,去完成整个上午的课业。“即便有人准备了早餐,也不过是些玉米和土豆。”高旭说,在上小学头两年,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了,根本没考虑过营养问题。大约在读三年级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某一天上午,老师让每个同学去领一颗鸡蛋和一盒牛奶,用于补充能量和营养。起初,大家以为只是临时发放,很快就会没了。但后来,每到上午10点钟,他们都能领到牛奶和鸡蛋。老师说,这是大山外的爱心人捐赠的,以后都会有。〓 课间孩子开心地吃着营养加餐直到小学毕业,高旭和同学们一直都能领到牛奶、鸡蛋,甚至毕业后,这个活动也仍在母校延续着。很多年间,高旭并不清楚那些物资的具体来源。“那时候对公益没概念,就觉得挺温暖的。”高旭当时心想,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考上大学后,他才得知,这些牛奶和鸡蛋来自一个名为“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简称“捐一元”)的公益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百胜中国,于2008年发起,如今已走入第15个年头,累计筹集善款达2.3亿元。在“一元”变“亿元”的同时,这个随手捐的公益项目,除了在给乡村的孩子送去牛奶、鸡蛋外,还给1260多所学校配备了节能环保的现代化 “爱心厨房”,并从2019年开始,拓展了“数字化课堂”,通过捐赠电脑,提供远程编程培训,提升孩子STEM技能,早早的给他们的未来铺好基石。15年来,“捐一元”通过不断的向外输血,已让云南、四川、贵州等14个省、自治区的孩子从中受益。而这种爱心传递也在影响着很多人,高旭正是其中一位。眼下,正读大一的高旭,只要回到宣威老家,都会帮助山区的孩子免费补课,身体力行地传递着另一种温暖。他说,如果以后有机会,也要参与“捐一元”推广:“对别人来讲是一件小事,对我们而言,直接影响着生活本身。”〓 高旭帮助山区的孩子免费补课没有早餐的早晨,牛奶和鸡蛋成为最美好回忆和高旭一样,吕鑫也自小接受着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吕鑫今年20岁,老家位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雪山乡,这里坐落于著名的轿子雪山脚下,曾是昆明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乡之一。在吕鑫读小学时,很多同学每周才能回一次家,20多公里的山路,通常要走上四五个小时。让吕鑫和小伙伴最痛苦的还不是回家,而是周一早上返校。每次返校,他们都要在清晨5点出发,饿着肚子,穿过黎明前的黑暗去上学。路上,他们经常会饿得两眼发黑,上午上课时,也是无精打采。“我们同学个子都小小的,因为营养跟不上。”吕鑫称,他小时候连牛奶都没有喝过。不过,这种情况,在吕鑫读四年级时有了改善。彼时,“捐一元”项目走入了雪山乡,吕鑫和同学们,也能在每天早上上课前,领到一份鸡蛋和牛奶的营养加餐,“必须在学校吃掉,不允许偷偷带回家。”此后,这个外界看起来不起眼的改变,却成为吕鑫每天最期待的时刻。而且,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良,早早为他们种下了爱的种子。因为营养加餐项目主要针对小学,吕鑫上了中学后,就没再享受过,但牛奶与鸡蛋成为他少年时期最美好的营养回忆,他也一直期待能为家乡做些什么。离开学校后,吕鑫专门学了摄影,目前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职业摄影师,他说,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同时,“希望能再回到乡下,用镜头记录那里最真实、纯粹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雪山乡,关注到村子里留守的孩子们。”前不久,吕鑫得知,“捐一元”项目如今已经是第15年了,他感慨地说:“一份传递这么久的温暖,那得凝结多少人的爱意呀。”除了像吕鑫、高旭这样的受助者外,被“捐一元”善意覆盖的学校校长也深有感触。杨华平是云南文山州广南县曙光乡波么小学的校长,他从业9年来,眼看着“捐一元”的营养加餐惠及到了更多孩子。据杨华平介绍,他们这里的小学生,也几乎都不吃早餐,一上午的能量和营养全靠那盒牛奶和鸡蛋,“我们提前把人数报上去,每个月有专人、专车配送,学生早上7点到校后,就去找老师领取。”作为校长,杨华平这些年来看到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改变。他说,不管是学生体质还是运动会成绩,当地被“捐一元”覆盖的乡村小学孩子,的确比其他学校学生要好很多。“我很感谢那些善良的陌生人。”杨华平时常告诉学生们,长大要学会感恩。事实上,作为“捐一元”项目发起方之一的百胜中国来说,这15年的持续输出,同样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触动。百胜中国的员工志愿者梦一,就是其中一位。他从10年前入职时,就开始参与“捐一元”的宣传、募捐等活动。去年还深入云南山区走访,看到了这个随手捐项目对乡村孩子世界的改变。梦一说,每年6月份以后,百胜中国会通过3周左右的时间,充分利用旗下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餐厅门店,开展倡议捐款活动。〓 百胜中国员工在做项目介绍“这个项目叫‘捐一元’,代表的是低门槛的小额捐赠,其实不限一元,事实也是很多人都是捐几十、上百,或更多。”在梦一的观察中,大家的参与度非常高。而除了倡议消费者捐款外,百胜中国的员工,每年也会通过公益拍卖等各种爱心形式,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帮助。“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爱心市集,很多小朋友都是连年参与,他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进行义卖,善款全部汇到‘捐一元’”。梦一说,这么多年走下来,他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善意。他觉得,也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捐一元”才能更多元化地帮到那些孩子们。截至目前,仅营养加餐项目,他们就已提供了约5500万份。乡村学校的厨房变迁,只为孩子们能吃好一顿饭如果说牛奶、鸡蛋成为很多乡村孩子的营养记忆,那么“捐一元”的爱心厨房,则释放着另一种温暖。上述广南县曙光乡波么小学就有“爱心厨房”。校长杨华平说:“把我们以前的厨房全部改造了,并更换了所有厨房用具。”在没有爱心厨房前,孩子们的吃饭问题,一度成为杨华平的心病。那时候,学校的厨房都是烧柴火的旧土灶,蒸出来的米饭、炒出来的菜,经常是半生半熟、难以下咽。即便如此,学校的厨工,也得从早上忙到中午,还得不到大家的好评。“效率低、卫生状况差,烧柴火又污染环境。”杨华平称。爱心厨房启动后,一个厨工能在两个小时内,做好200个孩子的午餐。并且,所有设备均是用电的,不仅节省了传统能源,还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杨校长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红河州红河县石头寨乡的么索小学。虽然这个小学是当地最偏远的学校,生源却辐射着周边6个村镇,而且大多数师生都住校。在2018年配备爱心厨房设备之前,么索小学的两个柴火土灶,每天要给500多名师生提供三餐,因为火力不够、效率低,常常也是夹生饭和水煮菜,并前前后后累跑了好几个厨工。〓 早年前,乡村学校的土灶“以前,每月光买木柴就得三四千元。”么索小学校长说。后来,爱心厨房落地到该学校后,他们才第一次见到了电气化、智能化的设备。“最直观的受益是省钱省力,现在每个月1500元电费就够了。”么索小学校长表示,自从用了新设备,学校的厨工再也没流失过,“饭菜多样化,也完全保证了师生的用餐需求”。〓 现在学校的爱心厨房不过,虽然爱心厨房的设备都是电气化、智能化,可由于受益地区都比较偏远,加上很多厨工都是年龄稍大的附近农民,因此培训必不可少。这种情况下,项目组会安排“爱心厨房”设备的供应商专程上门安装,还会对所有厨工进行专门培训,最后再留下一份使用手册,确保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而这份延续的公益爱心,甚至传递给了设备供应商。山东省鲁宝厨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供应商,其销售经理孙伟说,他们在2014年中标了项目,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捐一元”。一开始,孙伟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中标,当他参与了勘查、安装、调试、培训、后期维保全过程后,开始逐步摒弃了此前对公益的偏见,并重新认识了公益的力量。孙伟至今记得,他早年去湖南、湖北考察时,看到学校厨房里全是苍蝇,锅里是没油星的茄子,紫菜蛋花汤中几乎看不到蛋花。家访时,他注意到孩子们的主食,就是烤土豆蘸辣椒面……一个简单的吃饭问题,对很多乡村孩子来说,却真成了大问题。“所以,我们就下决心,一定为他们做些什么。”孙伟说,尽管他们是个企业,但在这件事上早就不计较利润了。而且,公司还免费配套了锅碗瓢盆保温桶等厨杂用具,并计划爱心厨房走到哪儿,厨杂用品就送到哪儿。当看到那些乡村孩子能吃好一顿饭后,孙伟和同事们的内心非常满足,他们也经常动员身边人积极参与公益。〓 孩子们开心的吃着爱心厨房做出的香喷喷的饭就连孙伟的儿子都被带动起来。每次带儿子去肯德基时,孙伟会主动引导他参与“捐一元”,并告诉他:“这是为乡村的小朋友建爱心厨房呢。”爱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萌芽,后来小小年纪的他不断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据介绍,目前,“捐一元”已为1260所学校配备了“爱心厨房”设备,这个数量还将继续增加。更重要的是,“爱心厨房”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吃饭问题,还能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2021年7月,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突发的一场汹涌洪水,让当地群众的一日三餐成了问题。当时,恰逢当地有10所学校刚刚落地了“爱心厨房”。见状,其中两所学校的“爱心厨房”迅速反应,马上从学校后勤角色转变为抗洪前线的“作战队伍”,“爱心厨房”摇身变成“战时供应点”,给受灾群众送去了热腾腾的饭菜。〓 热腾腾的饭菜不光吃饱吃好,还要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业界人士看来,“捐一元”项目能走到第15年头,除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更重要的赶上了好时代。也因此,他们的公益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前几年,国家开始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很多乡村孩子的生活、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面对这种日益向好的局面,百胜中国也早早想能继续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百胜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但他们一直致力于数字化方面的创新,并早早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所以,在2018年前后,公司就谋划着,能否为孩子们做些互联网方面的探索。最终,这个想法于2019年8月正式落地。彼时,百胜中国在调研“捐一元”受助学校状况时,了解到甘肃会宁县下中滩小学缺乏电教室,于是就为该校捐赠了电脑,配备了电教室,提供了少儿编程课的系列培训。可孩子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编程。当他们看到电脑屏幕上有一只静态猫咪时,便询问志愿者老师:“怎么样能让猫动一下?”于是,老师让孩子们调整了代码,大家便看到了动态猫咪。〓 数字化课堂后来,志愿者老师还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猫和青蛙赛跑”的编程课。这些乡村里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新奇,数字化也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下中滩小学也因此成为“捐一元”数字化课堂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学校。与此同时,百胜中国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立乐教育,开始一起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新公益模式,并通过电脑捐赠与编程课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为更多乡村学校培育编程的师资力量,让乡村儿童获得持续的编程教育与指导,拥有更全面的成长机会。广南县珠街中心小学老师张金龙,就是一位接受过培训的老师。他所在的小学,有700多名学生,2021年“捐一元”给他们提供了数字化课堂后,该校三到六年级学生,每周都兴奋地期待编程课。起初,张金龙怕孩子们感到枯燥,可一段时间下来后,他发现,孩子们很爱编程课,“最主要的是,这培养了他们的另一种思维模式。”而谈及数字化课堂,湖南新化县石冲口镇大桥完全小学老师刘孟秋,则更加有感触。刘孟秋今年52岁,有着30多年的教龄。早些年,教育局要求乡村教师去接受电脑培训时,她连电脑都没见过。学成归来后,她回到山里,也给孩子们讲起电脑。可有学生突然问道:“老师,电脑这么神奇,它到底长什么样?”听到这些,刘孟秋一阵心酸。后来,她自费3000元买了一台电脑,才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电脑操作。2009年,她调到石冲口镇大桥完全小学当老师后,“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学校里唯一电教老师。但学校长期面临课程单一、设备老化的问题。直到2021年,“捐一元”为该校捐了数字化课堂后,这个状况才彻底扭转。为了教好编程课,刘孟秋白天忙教学,晚上学编程,终于能按要求完成教学内容:“现在的孩子们很聪明,也很渴望新知识”。刘孟秋说,作为老师,我们只能不停地追赶。“追赶的不仅仅是这个时代,更是孩子们的未来。”〓 学生在认真上编程课据百胜中国介绍,目前,他们已为5个省约340所乡村学校400多名教师提供了编程培训:“未来,我们还会和乡村儿童站在一起。”其实,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参与“捐一元”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捐一元”项目开启15年来,除了在旗下餐厅开展劝捐活动,开通了腾讯公益等互联网筹款渠道,还开展了在线点餐“随餐捐”、开通“月捐”、推出“公益网店”、撬动亿级会员的“V金献爱心”等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说,只要想参与“捐一元”的募捐活动,目前已经是随时随地。这几天,曾是“捐一元”受助对象的高旭也有了新想法,他想利用课余时间到肯德基兼职:“主要想向大家推荐‘捐一元’,让公益活动能常态化。”而这也是百胜中国的美好愿望,他们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因为,对很多乡村孩子来说 :“每一元,都是爱;每一次,都是爱”。作者丨李游 编辑丨柯南↓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随手公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