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36氪WISE2022新经济之王·创变者年终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WISE2022新经济之王创变者年终大会,由36氪营销产品运营部总监余雯君主持,36氪CFO卫琳、36氪基金创始合伙人&副总裁赵甜、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张晓夏、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总监魏浩宇、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在光、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浙江分公司负责人王晶作为嘉宾参与了会场讨论。精彩速览
- 36氪CFO卫琳:36氪在疫情期间有哪些创新动作?企业主和CFO们如何应对挑战?
- 港交所张晓夏vs新交所魏浩宇:港交所近期有什么新趋势?新加坡市场有哪些优势?交易所都偏好哪些赛道的企业?怎么看待SPAC?
- 汉坤律所卢在光: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历史动态?当下企业赴海外上市要注意什么?
- 中金公司王晶:北交所有哪些优势?港交所18C新章有什么影响?明年什么时候是港股IPO窗口期?
以下是会场内容总结
耐心蛰伏,等待蝶变
在开场《耐心蛰伏,等待蝶变》演讲中,36氪CFO卫琳首先介绍了在疫情期间,36氪的一系列创新动作,例如将业务从一级市场扩展到二级市场、开设36碳频道、建立创投平台、建立36氪企服点评平台、在十多个重点城市打造地方性运营网络、通过36氪global拓宽全球商业版图等等。同时,卫琳建议企业主在积极奉行现金为王、降本增效的同时,还需要继续为未来做布局,养精蓄锐,重拾增长曲线。针对在场的CFO群体,卫琳认为只要CFO们不忘初心,在存量中寻找增量,不断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定能守得云开,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协助企业穿越经济周期。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卫琳充分相信中国企业将在未来走出当下的困境周期。
大变局下,全球资本市场新机会
在《大变局下,全球资本市场新机会》对话中,36氪基金创始合伙人&副总裁赵甜与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张晓夏、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总监魏浩宇进行了深度对话。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张晓夏和大家分享了港交所近期的一个趋势:最早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往往采取合规成本相对较小第二上市的方式,但去年以来采取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归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批中概股回归之后,有机会纳入到沪深港通机制,能进一步引入内地投资者对股东结构做多元化提升。尽管今年全球资本市场包括港股市场承压,但投资者仍然对行业龙头、稳健性高、有长期增长潜力、抗周期性强的优质资产保持高度关注。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总监魏浩宇就新加坡市场进行了介绍。魏浩宇认为新加坡市场受到大众关注的原因有三:第一,新加坡与中国的连接更紧密,成为了企业发展东南亚和全球业务的枢纽;第二,新加坡也是亚洲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能够帮助企业接触更多的投资人。新加坡丰富的金融生态环境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机构选择;第三,新加坡监管制度值得信赖且透明稳定,整个上市流程非常高效,高效的上市流程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机会窗口。另外,魏浩宇还介绍了新加坡市场的特点:第一,监管体制非常市场化,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去动态地做出调整和改进;第二,非常重视跟全球市场的连接,一直在积极地与世界各地资本市场建立连接,更加便利发行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谈到交易所的偏好赛道,港交所张晓夏表示,港交所欢迎所有符合上市规则的企业来上市,并且对来申请上市的企业会一视同仁,但投资者可能会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和偏好。新交所魏浩宇提到新交所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申请人都同样对待。从市场来看,科技类和新经济企业受到了市场更多关注。最后谈及SPAC,港交所张晓夏鼓励企业“两条腿走路”,即在准备IPO的同时,如果有SPAC发起人能够提供很好的条件,也可以考虑通过De-SPAC的方式上市。新交所魏浩宇提到近几年东南亚新经济行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SPAC为中国资本抓住这一波东南亚新经济行业的机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交易方案和交易设计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
回望2022:企业IPO市场总结
在《回望2022:企业IPO市场总结》主题演讲中,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在光系统梳理了从2010年开始的几个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节点:第一个阶段在2010年。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了蓬勃的爆发式发展,2010年迎来了第一个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2010年扎堆上市之后,国外做空机构第一次大批量地针对中概股做了一轮做空安排,导致2011年整个中概股企业上市数字腰斩,进入低谷阶段。第二个阶段在2013到2015年。因为2012年A股审核难度提高,中国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数量迎来一次很高的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包括游戏、教育、新消费等行业的公司扎堆上市。同时,中国公司关注到香港资本市场也能达到很好的募资目的,2014到2015年,开始出现了一些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在2015年,中国准备落地战略新兴板,很多公司开始纷纷做拆除红筹架构的安排,准备回归,这个时间点拉开了中概股第一波回归大幕。然而战略新兴版并没有顺利落地,之后新三板出台之后,很多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但发展不及预期。第三个阶段是2018年。2018年开始,移动互联网企业遍地开花。一波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2018年完成了上市。同年,联交所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多倍投票权(WVR)。政策推出之后,很多优秀的企业同年在香港完成上市。第四个阶段是2020到2021年。2020年初疫情爆发、境外做空机构针对中概股的做空潮,都导致中概股在美股市场很难募资。同一时间,随着香港资本市场政策越来越开放,吸引了很多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21年6月末,中国企业开始面对境外企业管控新政策。2021年至今,中概股迎来了非常强烈的监管期,这是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又一低谷。卢在光提醒企业主,如果要赴海外上市,要注意上市窗口期,因为这对企业上市成功率以及上市后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卢在光点出当下的另一趋势,即中国证监会对中概股赴海外上市的法规监管愈加清晰,所以企业在IPO前,一定要提早做好整体合规的安排。
展望2023:企业IPO新风向
在《展望2023:企业IPO新风向》主题演讲中,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浙江分公司负责人王晶针对2023年的港股和A股进行了展望。针对A股市场,王晶提到了两点:一是注册制全面施行,二是北交所进一步发展。王晶预测在2023年,A股市场会推进沪深主板注册制改革,实现股票上市发行全面注册制,注册制之后所有A股IPO会全面走向市场化发行。谈到北交所,王晶认为首先它的后备力量多,工信部和各省分别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都可以看作北交所后续的后备力量;其次,北交所发行定价相对比较合理,破发比例进一步下降,比科创版破发比例低得多;最后,北交所在税收优惠和审核速度方面,较科创板都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王晶认为2023年将是北交所快速发展的年头。针对港股市场,王晶也提到了两点:一是18C催生新机遇,二是中概股持续回流。对于18C来说,香港市场更接近于中国地方,同时跟中国的监管相关连贯性更大。王晶认为接下来18C出台之后,能够更多地满足中国企业上市需求,也是中国科创企业去境外上市优选的地方。另外,很多已经在美股上市的公司考虑到在美国市场的地缘政治不确定风险,还会持续往亚洲市场回归,特别是香港市场,所以中概股还会持续回流。最后,结合近期美国加息情况,王晶认为2023年很多资金可能会持续回归到新兴市场,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会出现港股IPO的窗口。王晶提醒企业如果明年准备上市,要提前做好准备,抓住2023年下半年上市窗口。在此次论坛结束前,主持人还公布了由36氪联合沙利文捷利云科技共同发起的《WISE 2022最具潜力CFO36人》评选最终名单,名单如下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