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小微企业纾困?“微众企业+大湾区之光高度对话”给出了答案
在这里除了可以纵观深圳海边浪漫天际线之外,也会惊叹于这个世界级活力湾区,正快速地从美好愿景变为生动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已有5年。在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奋楫扬帆,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创新中心稳步迈进。
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密集度和活跃度最高的世界级企业集群。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2%的经济总量。数据显示,大湾区内地九市2021年约有大型企业4000家、中型企业2.7万家、小型企业27万家、微型企业250万家。
而小微企业作为大湾区最重要的建造者,他们受大湾区经济浪潮的滋养和洗礼,与湾区共生共长,成为推动湾区奋勇向前的生力军。
10月3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的历史时刻,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微众银行联合凤凰网,邀请深圳前副市长唐杰、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武汉大学讲师陈铭、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CEO赖泽联,登上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开启“微众企业+大湾区之光:高度对话”。
对话围绕着小微企业如何成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光,又该如何破局当下的困难与挑战,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又将给小微企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等多话题进行。
128米高度下的观点碰撞
湾区小微企业:敢为人先 眼里有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在稳就业、增收入、促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城市集群中,小微企业群体正以“加速度”奋力前行,让整个湾区空气中被蓬勃朝气活力笼罩着。
虽然大湾区汇聚了250万家小微企业,是全国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但它们却很少被感知。它们是怎样一个人群画像?又是如何成长为湾区不可或缺的力量?在 “微众企业+大湾区之光高度对话”几位嘉宾从不同维度首次给出了答案。
“56789”,公立用一串有趣的数字,印证了小微企业在大湾区举足轻重的作用:“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经济总量、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
而创业故事从华强北开始的赖泽联,用自己的感悟阐述了小微企业的蜕变经历:“在华强北,会有一股力量推动我们,每天大家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奔跑,让自己跑得更快更远,跑到没人敢去的领域。也因为这股力量让众多小微企业成为知名大企业。”
“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狠劲” 的精神品质推动着大湾区五湖四海的创业者持续成长。在面积约1.45平方公里的华强北商圈,这里汇聚了6万多家企业和4万多家个体工商户、近30万从业大军,但年交易额却高达约2000亿元。
因参与2021年微众银行“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而拍摄了43位大湾区小微企业主的肖全,同样深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闯劲”:“我拍的这批企业家,都是这时代的弄潮儿和创新者,他们每个眼里都透出一种光芒,想在细分领域内做到第一的希望光芒。”
能看到小微企业“眼里有光,追逐第一目标”的不仅是肖全,还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唐杰,他进一步分析到,除了“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的底色之外,湾区小微企业群体的另外一个特征:匹配和学习,协同分工,做最好的自己。
通过调研,唐杰发现,在深圳100家中小微企业,平均每家在大湾区有70家供货商,自己又是50家企业的供货商,这也是深圳小微企业众多的原因所在。“大家都在细分化,就算一个芝麻绿豆的东西,只要能持续做,就能做到世界第一,因为很多人需要‘芝麻’ ” 唐杰说。
“由于这样的网络,湾区的小微企业就避免了互相踩踏,他们每个人都能在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要有位置,(企业)就起来了。”唐杰补充到。
小微企业自身形成的协同分工的网络,加上政府对产业链配套的支持,湾区小微企业成长速度加快,执行力也更加强大。“在湾区,如果我们今天有一个创新的想法,明天就可以聚集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供应商在一起讨论,第三天就能把想法变成可展示的产品。”赖泽联用具体事例解释到。
大湾区的这个地方,小微企业正茁壮成长,也成为一束光芒,逐渐照亮湾区四周。
金融服务三个“数字化”
解决小微企业“三高”和“三难”
纵然,我们意识到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它们的困难也并不能忽视。数据显示94%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凭着多年对湾区与中国经济的观察和研究,唐杰对大湾区内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有着宏观而不乏深入的分析,他针对性地提出了湾区小微企业的“三难”问题:融资难,技术转型升级创新难,人才吸纳困难。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通常比较小、寿命也短,加上普遍缺乏足够品质的抵押品,所以即便小微企业贷款在逐年增加,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这是一难。
小微企业很多时候会面临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融资环境较差,创新意识不足,导致了他们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是二难。
此外,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发展预期以及技术创新的层次与大企业无法相提并论,小微企业很难吸引和挽留更多的技术人才,面临人才流失和紧缺现象严重,这是三难。
而与小微企业“三难”问题相对的是传统银行的“三高”难题。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会面临着服务成本高、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的‘三高’难题,而在传统信贷逻辑中,这恰恰又难以解决的。
面对小微企业“三难”“三高”问题,对话中公立讲述了微众银行多年来从不同维度为小微企业“纾困”措施。
“微众银行已经走出了一条‘发展可持续、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的小微模式道路,化解了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面临着‘三高’难题,背后就是微众银行的三个‘数字化’——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公立提到。
公立进一步解释三个“数字化”做法,具体而言,微众银行借助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敢下沉”,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短短五年时间就有超过300万的小微企业主体申请微业贷,其中50%都是第一次在银行获得贷款的征信白户。
其次,数字化精准营销则帮助微众银行精准地找到小微企业主在哪里,迅速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降低获客成本,实现“能下沉”。
第三,数字化精细运营以企业经营为核心,更好地与小微企业快周转的需求相匹配,提升小微企业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服务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依托数字科技平台的力量,微众银行也延展出一系列服务,“比如,在今年,(微众)通过联合第三方平台智联招聘,推出‘蕙蓝种子计划’,解决大学就业难、小微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公立提到微众协助小微企业解决人才问题的做法。
利用三个“数字化”解决小微企业“三难”“三高”问题,正是湾区数字金融探索之路上的一大进步。
升级再出发
助力企业100%公益活动深入湾区
事实上,不仅仅是信贷支持,微众银行本身也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科技人员占全员60%以上。
微众银行服务数亿个人客户和数百万小微企业客户的时候,其实已经从简单的信贷更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优势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包括金融、非金融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比如帮助企业做好线上宣传、打开线上销售渠道等。2021年,微众银行微众企业+发起了“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活动以拍摄宣传片、开设摄影展、助力小微企业家们登上大屏及杂志专刊封面等多种形式,让小微企业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能发现关注小微企业的社会价值,让新时代小微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得以广泛传递。
而这次128米的高度对话,不仅打破了多项湾区对话活动的“高度记录”,也让“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来了一次创新升级。
2022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在形式、内容、传播上进行革新,走出深圳,深入大湾区、携手凤凰网打造大湾区之光高度对话,推出“企业+大湾区之光”主题公益行,探访大湾区九个城市十八家企业,去见证不同城市特色行业之下的小微企业力量,展现 “小微”而不“微小”的企业之光。
在“微众企业+大湾区之光:高度对话”活动现场,5位嘉宾参加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开机仪式,并预祝“企业+大湾区之光”主题公益行取得完满成功。
更广阔的前景
大湾区企业小微而不微小的光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由此可见,从全局来看,我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也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助力企业100%公益行动’中,我看到了湾区小微企业最闪光的一刻,敢闯敢拼的狠劲,对创新的向往,以及对成功的追求。”唐杰表示。
潮起潮落,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每一次“创新” ,便是一次大湾区的“发光‘’,正由于湾区小微企业为了心中的光芒,奋起创造出的无数次“改变” ,聚成了大湾区之光,他们在实体经济发展道路点亮耀眼星光,助力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