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医生自述:5天,奥密克戎在我家“应染尽染”
文 | 冰球 美国耶鲁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现为美国知名医院内科医生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冰球说医”。
新冠从2019年12月从”不明原因肺炎”的标题悄然进入人们视野,经历武汉大爆发,到全球各地大爆发,百年一遇的病毒,创纪录的mRNA疫苗,到去年11月开始奥密克戎变异株横扫全球,至今以经历了四五代,毒性的降低,各国的躺平,国内的坚守和放开,到现在已整三个年头。
新冠病毒在人类中不断进化,我们的认知也在跟着进化。总体趋势,新冠会继续局部流行和变异,新的疫苗也会出来。最后的模式是否和流感相似,还没有具体定数,但我认为概率很大。
和很多感染病一样,感染新冠后的症状很多取决于自身免疫系统,因人而异。
比如目前观察到的,孩童感染新冠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抵御力就差的多,容易得并发症,疫苗能起的保护作用更大。这些都和免疫系统有关。
免疫系统最差的是血液类癌症病人、有系统性免疫缺陷的和器官移植后吃排异药物的人群,需要额外注意。孩童因为互相间经常感染普通冠状病毒,对于新冠可说有些自然免疫。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孩童新冠症状较轻。
当然,年龄也不是唯一变量。就拿我经常接触的癌症病人来说,即使是患同样癌症的病人,有的可能无症状,有的则可能是重症。个体间免疫系统的特异性是很大原因。
2020年12月,美国新冠肆虐最严重时,我在外院做血液科会诊,医院一半的病床都是新冠病人,重危病房也有很多呼吸机上的新冠重症患者,出现了血栓或出血两个极端的凝血功能障碍。那时惊讶的看到病房外休息的呼吸疗养师(respiratory therapist) 居然摘了口罩休息,觉得他们胆子也太大了,后来知道他们都已得过新冠,刀枪不入了。
后来在医院中也陆续接触过各种新冠病人,从重危的到无症状的,个体间差异巨大。很多事后才知道的无症状病人,让我有点担心,但自己却从未测出过阳性。
就我的小家而言,自新冠爆发,出于综合考虑,我们一直在让老大上托儿所,不满一岁的老二送到奶奶在郊区的家寄养了一年,后来也上了托儿所。所以实质上我们也是属于躺平态度。孩子班里陆续有一些孩子得新冠,而小儿无症状也一直没测出来阳性,但心里总觉得很有可能已感染过。
作为医护人员,我和先生都是最早一批打辉瑞的疫苗,所以奥密克戎变异株来时,除了孩子们家人都打了三剂疫苗。快一年前,也就是2022年1月,刚过假期周围很多人都得了奥密克戎。
一个周末,收到托儿所的通知,说老大教室里有个孩子测出新冠阳性,请大家注意观察症状。到星期一早上,老大起床就说自己不舒服,伴有低烧,我想八成是得了,于是一家一起去旁边公园的测试点测试,然后居家隔离,同时联系单位远程办公。老大从公园回来后睡了一觉,下午就满血复活,所以她的症状只持续了半天。第二天测试结果出来时果然她是阳性,家里人其他都是阴性。
那时学校的隔离要求是10天。我们一起居家隔离,但要照顾两个孩子,互相之间并没有办法真正隔离。我是周三开始喉咙痛咳嗽,浑身骨骼酸痛,没有发烧,但怀疑也是新冠。于是周三一家又去测试了一下,这次结果出来我和老二都是阳性(老二无症状),先生还是阴性,老大也变回了阴性。我的症状持续了三天,周五还有诊所的病人要看,就都换成了电话和网络看病。
至此,奥密克戎在我们家就这样过了一遍。
这10天最艰难的是一边带娃一边工作,得不到什么休息,但也熬过来了。(小编注: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奥密克戎一般都是轻症,但如果感染了还要带娃,那就重症了;如果还要工作,那等于是危重症了。)
自己和家人得过后,感觉对新冠更加平常心。虽然还记着医院里见过的重危病人,但病毒变弱了,已不可同日而语,重症率和流感类似,所以无需过多担忧。有条件多休息,必要时就医就好。
这个冬天在美国新冠已不是主要关键词,流感和RSV卷土重来,只能感叹病毒也很内卷。家中孩子流感中招(测试确诊),高烧一周,我也随即中招(即使已打过流感疫苗),症状比新冠严重很多,发烧咳嗽,之后还残余咳嗽了2个星期(post-infectious cough)。除了吃点退烧药,靠的还是免疫系统、多休息、还有时间。
总而言之,在放开与新冠共存共进化的社会中,高危人群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带好口罩,最好不得,得了也大概率没什么事,按感冒处理。居家隔离做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
愿大家都能平安度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