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名看,这是一部职场剧,讲的是霸道总裁和秘书如何相爱相杀,最后携手走向彼此的人生巅峰的故事。一个女人强大起来,一个男人脆弱下去,但最终他们殊途同归,都走向了「自我完整、人格成熟」。看剧的过程,我发现剧情细节之中,埋了许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在笑点密集的对话中,也让人莫名感到被鼓励和支持。霸道总裁陆既明,能力超强,但性格乖张、脾气暴躁,没有一任秘书能活过3个月。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生活喜好,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并经常在他大骂员工时,及时出面解救。宁檬形容自己做了陆既明3年的 “老妈子” ,全天24小时候着。但实际上,她却是一个自我足够成熟、而且变得逐渐坚韧的人。她在秘书岗位3年,没有磨灭自我,反而是蛰伏其中,为自己转行投资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宁檬的第一次转变,就发生在入职 3周年 的当天——她向老板陆既明提出了转岗。后来,被他劈头盖脸地讽刺了一番 “能力不行” ,接着第二天又利益诱惑,开出双倍薪酬留她继续当秘书……在双重压力面前,她的做法是: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反复向老板表达自己的诉求。从她身上,你感受不到 意志受挫 而产生的「死亡焦虑」:第一次不行,就再谈第二次、第三次……总之不能放弃自己的意志。无限游戏,指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定胜负的。只要关系不断,博弈是可以一直下去的,最终,还是有机会拿到你想要的。她不仅获得了转岗的资格,后来还逐渐从入门小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投资人。即使我在现在的时间和空间中受挫,我的动力和意志无法被满足,但我能把这个问题,放在更大的时空中:要问她这份稳定和坚韧从哪里来,从宁檬与父母的视频对话中,我们能够窥探一个人的 “自我” 是如何诞生的。不像很多父母那样过度焦虑,或者直接说教,他是这样鼓励宁檬的:我记得我们家檬檬是既聪明又乐观,关键的时候还挺皮实,这点小打击难不倒你。
这种「轻松但不放纵」的家教方式,很符合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抱持性的环境」。从小浸泡在「抱持性环境」下的孩子,通常都能健康地发展出「稳定的自我」。父亲创业失败,欠下债务,但母亲并没有离开父亲,而是掏出家里的财产,一家三口团结渡过难关。经历过低谷,父亲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全家也没有因此而散掉。这份共同的经历,让宁檬看到,低谷不可怕,可以反弹,这也造就了她「坚韧的自我」。童年在抱持性环境中浸泡,让她感觉到——我基本是可以的。一次次 “从挫折中反弹” 的体验,让她感受到——我是能做成事情的。这种稳定的自我认识,为她后来的破釜沉舟、从秘书一步步走向投资总监,打好了人格地基。宁檬是一个内在成熟的人,她追求的是社会经验的积累;而男主陆既明是早早就功成名就,但内在被催熟的孩子。陆既明,一个脾气暴躁、强势的总裁,30岁就在投资界拥有名气。尤其一遇到利益之外的重要关系,他就变得冲突,甚至很幼稚。他把好友许思恬骂得狗血淋头,让她别干投资了,当好一个花瓶,但转头又悄悄让给她一个高收益的项目,让她不至于全亏了。他欣赏宁檬,一直想凭自己的方式保护她,但他的做法是,一直贬低她的能力和人格,结果引起了宁檬的反感和抗拒。当宁檬向他坦诚自己多希望干投资的时候,他无视她的理想,强势地说:父母日日争吵,最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要求他不许联系母亲,切断他童年最为重要的关系纽带。这使得他没有办法好好发展 “人与人” 的关系,只能把注意力转到 “人与事” 的关系上。只关心陆既明的功能性(学习工作),而忽略他的内在世界(情感需求),每次见面,都是用讽刺、贬低、争论来和儿子互动。
他的内心只能容纳一个主导者,无法理解关系里重要的 “你存在,我也存在” 。不仅如此,陆既明因为早早失去了母亲,这让他害怕别人也会像妈妈那样,突然离开他。他的员工,或因畏惧而疏远他,或因利益围着他转,让他有一种上帝的感觉。
而在年少的两位玩伴,和邻居姐姐韩伊梦面前,他更像是个孩子。尤其是梦姐,在他失去母亲后最孤独的时间里,一直陪伴他。所以,无论他心中如何喜欢梦姐,他都无法与她建立起平等而自在的关系。宁檬离职之后,她坚持用对待一个成年人的方式对待陆既明——不再让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成为他的模式里,那个被控制的人,同时又真诚佩服他的投资理念和能力。当陆既明再一次被父亲挫败时,宁檬会安慰他:你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慢慢来吧。她拒绝了陆既明捣乱式的告白,但在他郁闷时提供「朋友式」的陪伴。宁檬与陆既明的互动,逐渐瓦解了他「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模式。因为她在场时,陆既明不用当强大的上帝,也不用当弱小的孩子。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认为,人们的人格里有父母、儿童、成人三个角色。很多人往往有很强的父母或儿童角色,但成人状态却不足。但好消息是,他可以通过靠近别人,借助别人的成人功能,来发展自己的成人功能。在他破产的时候,父亲去世时,宁檬总是以老队友,好朋友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他也因此慢慢从 眼里只有自己 的人,变成开始 眼里有别人 的成年人。他开始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 “你存在,我也存在” 。在故事的尾声,宁檬一路走来克服了很多困难,以她的真诚和韧劲拿下了好几个项目,成为独当一面、硬气的投资总监。而陆既明也完成了人格的重新成长,他终于能够平等地看待其他人,僵硬的人格也软了下来。两个成年人,终于以一种互相欣赏的方式,走到了一起。但是透过剧情的表面逻辑,我们能够看到这背后,制作团队想要传递的「正向意图」。这部剧创造宁檬和陆既明的成长过程,为的是跟观众传达一种信念——不论是变强,还是变弱,最后都是在走向一条「自我完整」之路。他的气场、社会身份变 “弱” 了,但他的人格却更稳固了,同时也变得更可爱了。这个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投射场,每个人都会投射出自己「内在的剧情」。过去我们社会的集体剧情,在暗示我们只能「被迫反击外界的敌意」。这样剧情可能看起来很爽,但它们在强化我们一个消极的认知——她有一套稳定的内在评价标准和做事的方式,面对早期陆既明的贬低、许思恬嘲笑,她选择不接招,不按别人的规则玩——最后,她用自己积极的剧情,瓦解别人被动而僵化的剧情。作者:黎响;责编: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