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亚:新工业革命的窗口期已经到来
把工厂的智慧化覆盖率提升10倍以上。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如果60多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一个手机会怎样?
“这个手机可以同时操控1000万台登月飞船着陆月球,而且不会出任何差错。”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线上召开,思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贾佳亚在会上这样回答。
贾佳亚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计算机不断演化,工业进步飞速。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举全国之力研发的登月计算机,在今天看来甚至比不上一台揣在人们口袋里的手机。而比它强大2亿倍的iPhone手机,2020年的生产量达到了2.3亿台。
这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力量,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诞生了诸如微软、IBM等一批行业冠军。
核心观点如下:
1.人类在过去60年里,生产工业的复杂度和工业品的精度提升了10亿倍以上,这一切发生在工业3.0的过程中。
以下为贾佳亚演讲实录(有删改):
大家好,我是贾佳亚,很高兴今天受《中国企业家》的邀请进行分享。今天我想谈一谈工业4.0的概念。为什么会讲这个概念呢?还得从我的成长讲起。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一直在AI领域做视觉和视觉语言模块的前沿探索研究,大概有20多年时间了。为什么我会决定创立思谋科技?思谋科技又是如何推动新一代的工业4.0?
要说到思谋科技,还得从60多年前讲起。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类近代最伟大的一次探索宇宙的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一些资料告诉我们,1963年到1969年,在阿波罗计划整个计划之间,一共生产了大概75台设备。
这75台设备看起来好像数字很小,但消耗了当时全世界所有集成电路产量的一半,硬件上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和使用量。
软件层面上,阿波罗计划的代码量是1400人年。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代码工程师,他需要花1400年才能完成所有的代码,这1400年是不吃不喝连续运转。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总耗资非常高,高达255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一年GDP的0.57%。所以说阿波罗这个计划是真下血本。这样惊人的投入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人类历史上探索月球的奇迹。
阿波罗登月计划其实发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半段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战以后,那时候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开始出现,人们突然发现人脑其实比不上计算机。
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不断演化、不断应用,诞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数字化企业,包括IBM、微软和早期的苹果,还有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都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结束了吗?其实没有,从二战后到现在,六七十年时间里面,我们一直在持续性地进行。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变化。当年最出名的登月计算机,举全国之力做的登月计算机,内存大概是2~4kb,存储的空间是72kb,处理速度是8万次每秒。
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口袋里的手机,它的内存是当年的登月计算机的200万倍,存储是它的2000万倍,处理器是它的2亿倍。而手机还是量产化的、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
这说明什么?说明假设当年如果登月计划有一个手机的话,这个手机可以同时操控1000万台登月飞船着陆月球,而且不会出任何差错,这就是计算能力变化。
阿波罗当年的内存是手工编织的,它的每一个内存节点是一个工人手工用金属编织出来的,全球只做了一台。而今天我们看到比它强大2亿倍的iPhone手机,2020年的生产量达到了2.3亿台,而且故障率极低。
这样的一个很直观的比较,其实我们就明白了,人类在过去60年里面,生产工业的复杂度和工业品的精度提升了10亿倍以上。这一切发生在工业3.0的过程中。
那么,我们设想未来50年,工业品的精度和复杂度还要继续提升百倍、千倍、万倍。那工业3.0还能够满足需求吗?
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我自己认为,现在的工业方式不能够再保证未来工业的精度和复杂度还能提升这么多倍。那就打开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契机和窗口。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叫工业4.0。
工业4.0的定义是什么?工业4.0是以自动化和数字化为基础,加入了物理生产和线上交互,容纳新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系统,实现新一代的产能提升。这个定义非常的枯燥,而且非常复杂,难以理解。为了让大家能看懂这个定义,我要用人这个维度来解释这个定义和变革。
前几次工业革命,让大量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艺人变成了机械加人的生产方式。这种模式令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这个过程已经很高级了,相比于50年前的生产方式已经有天壤之别了。但未来50年,人在这个环节里就很难再物理性地进入生产环节。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两点解释:
现在非常多的电器元件精密程度达到了微米级。1微米就是1‰毫米,有的元器件精密度在芯片这一端是纳米级,纳米级就是1‰微米,就是百万分之一毫米。在这么小的尺度上,人的感知细胞、人的神经细胞已经感知不到了。所以人在这个生产环境中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第二个方面,工人的生产效率是不会改变的,但工厂的生产效率会继续提升。未来我们工厂的生产效率24×7,每天24小时的这种连续运转,一周7天不停歇。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不眠不休。所以这一点上来说,工厂未来生产效率还要提升,人的因素只能慢慢减少。
从这两方面来看,工业4.0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人的物理化参与生产的过程,替换成人虚拟化,通过网络参与生产,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人,未来只需要操作云端或者网络上的生产系统就可以了。
思谋科技想做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我们把原来需要人去看、去想、去移动的物理环节,让机器快速高效地去看、去想、去移动;另一件事情,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系统,让产线上的工人转变成技术管理人员。
这两方面的目标实际上都是很难的目标。我们在过去几年里面做了大量的开发、部署,交付了数十款高精度的整机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像现有的系统一样能移动、能抓取、能实现生产运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一个大脑,这样的机器我们叫做智慧机器。
智慧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去知道每一个产品的质量、每一个产品生产的环节、每一个产品生产的具体需求。它可以模块化,能够轻松地去把模块的应用做得更加完整和更加灵活。
我们在工厂外面,通过我们创建的数字孪生工厂,让管理者远程了解所有的生产细节,并且作出反应和指挥。我们的智慧机器在过去几年里,服务了数十家全球500强制造型企业,我们的机器也还在不断优化和自我更新。
现在即使是非常高端的精密化产线,智能化的部署不超过1%,也就是说有99%的机器是不那么聪明的,它只是人控制的、让它去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未来10年,我们有一个愿景,思谋科技希望助力超过1000家全球企业,实现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将那99%的部分实现智能化。
所以我们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将工厂的生产精度再提升两个数量级,错误率降低两个数量级,重复性、危险性的劳动减少90%。我们还希望把工厂的智慧化覆盖率提升10倍以上。
我们相信也只有走这样的路径,只有实现工厂和工人的完全分离,工厂走向了技术化和智慧化,才能真正地走向未来的工业4.0。
我们希望,走完这条路的时候,整个行业、整个中国、整个全世界的制造业行业,都会产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候不仅仅是探月,我们能探索整个太阳系,甚至是我们的银河系,这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让我们期待一个真正的工业4.0时代。谢谢大家。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