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满大街的羊害怕吗?相信我,怕着怕着就腻烦了……
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8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
之前看到一个留言,说国内现在突然放开了,感觉很慌,想让橙子分享一下国外躺平之后的生活经验。
那您可真是找对人了,我除了养娃经验,也就属躺平经验多了。毕竟按照国内的标准来说,加拿大这个地界从头到尾都可以算作躺得很平:无论疫情有多严重,人可以随便出门不受限制的,打了疫苗之后更是可以横着走。核酸这个东西我和我老公做的次数是0,俩娃也就做过1次。甚至连戴口罩也不是强制必须的,只有部分室内场所有要求。如果有人被验出了阳性,只需要自己居家隔离,感觉糟糕可以去医院,感觉自己病好了就可以随便出门了。是的,所谓隔离从头到尾全凭自觉,没人管的。至于密接者,就只会接到一个通知,告诉你身边有人阳了(为了保护隐私,都不会具体告诉你阳的是谁),提醒你关注一下自己健康情况,至于要不要继续出门上班上学,你自己判断就好。
如此“疏松”的防疫政策,可想而知,疫情就只有严重和更严重之间的区别,每天的确诊数字起起伏伏从来没归过零。随时暴露在感染风险之下,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正是奥密克戎变种刚开始泛滥,加拿大感染数据的高峰爬坡阶段,就只是我所在的省,就每天轻松确诊四五千,更可怕的是这四五千人并不包括无症状感染的数字,因为这边从来没搞过全民核酸,只有有症状的人才有可能跑去做核酸验证。所以在理论上,那些无症状的阳性肯定满大街都是。
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加拿大人民慌了么?并没有,该吃吃该喝喝,甚至都没耽误很多人圣诞节出去度假……是这里的人格外心大不知道害怕嘛?
当然不是了,都是人类,肯定都怕病怕死。只不过那时候早是已经怕过了,毕竟从2020年初开始怕,怕完Alpha怕Beta,怕完Beta怕Delta,这么持续又抽风般地惊慌了两年,任你是多么强烈的情绪,也是禁不住这么长时间的磋磨。等轮到了奥密克戎的时候,所有人真的是已经怕麻了,怕烦了,怕腻了。记得当时我看着蹭蹭翻倍的数字,心中竟然毫无波澜反而有点想笑,我知道我应该紧张一点,但我的恐慌感早已被掏空多时,一滴都挤不出来了——随便吧,爱毁灭不毁灭吧!累了。
那时候虽然还在大爆发当中,却已经没人把疫情当个很重要的事情了,大家上班上学购物串门下馆子啥都不耽误,都看开了,既然这个东西是注定是消灭不完的,那一直躲着也没啥意义,与其一直害怕逃避,还不如坦然面对。
记得2020年疫情一开始的时候,气氛可完全不是这样的,虽然确诊人数最高峰的时候也就百十来个,所有人也都很怕。怕得大道上没车,商场里没人,口罩和消毒用品全都被抢光。记得当时果果的班主任在网课间隙闲聊,说她都不敢去给自己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庆祝生日,只好订个蛋糕放在门口表达心意。
代表当时恐慌情绪高峰的尖端人物,就是我家老公,此人平时就已经非常爱紧张了,那段时间简直就和神经了一样,天天恨不得用酒精淋浴,一旦出门就进入战备状态,视每个路人为炸弹客,必须要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去超市购物都要赶一大早或者趁半夜,好不容易允许我们去公园遛弯透气,一旦发现停车场的车多于10辆,那就必须打道回府。
就这么一位极度沉迷自我保护的防疫小标兵,在严防死守了俩月之后,也是终于绷不住了。虽然主观上仍然认为避免感染很重要,但肉体上却是架不住这么长期作战,本来敏感纤细的神经也不由自主地被磨炼得日渐粗壮大条。于是我眼见着某人的防护标准是越来越低:口罩也换得不那么勤了,酒精也喷得没那么积极了,吼孩子洗手也没那么暴躁了,就算迎面过来一个人,他也懒得改变自己的行走路线了。
世上头一号爱紧张的家伙在两个月后都已经明显疲惫了,像我这种平时就粗线条的钝感星人就更不要提了。于是渐渐大家开始比赛谁更有侥幸心理,防疫措施是一天天的往下出溜,逛街啊聚会啊全都能接受了,只有新一拨确诊高峰来临的时候,才碍于惯性宅回家里几天避避风头,高峰一过又忍不住出门晃,公园里都人山人海。后来曾经一度出现了疫情和防疫态度的强烈错位:初期本地刚有几十例确诊的时候,大家都吓得躲在家里不出来,一年之后本地确诊徘徊在每天两三百的时候,大家反而觉得形势一片大好,数字总算从上千号降下来了,真是防得漂亮,大家可以出门庆祝一下了。
导致我们对于这个病毒越来越麻木无感的另一个因素,是现实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真实感染病例: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同学家长,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乃至视频网站上关注的博主,一个个轮流出来现身说法。看了一圈发现,那些重症啊死亡啊好像只出现在新闻里,身边能触及到的病例都是感冒症状,区别无非是恢复时间长短而已,没见过一个进医院的,都是在家休息一阵就好了。至于闹得沸沸扬扬的后遗症,也只存在在新闻里,现实中没见过一个。恢复了之后全都是活蹦乱跳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看新闻里到处都是出人命的惨烈车祸,而自己开车十几年,最大的事故也就是在停车场蹭到柱子而已……
新闻报道里的波澜壮阔是真的,但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聊也是真的。人倒霉的几率其实和中奖一样,没想象中那么容易。退一万步,就算自己真的是那种会搞到快挂掉的倒霉体质,那除了认倒霉也没有其他选择。既然左右是没有选择,紧张焦虑也没有意义,不如佛系起来:尽人事,听天命,过一天高兴一天比较现实一点。
随着疫情伴随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甚至我的想法渐渐地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虽然理智上并不希望家人健康遭遇任何的风险,但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心底里其实一直隐隐希望自己能阳一次,越是到了后期,这种想法就越强烈,我也想讲讲亲历体验蹭回热度啊!但也是世事难料,身边的基本都得过了,我家却一直平安无事,尤其是今年,我们的行为可以用高风险操作来形容了,口罩基本不戴,频繁进出医院,还各种旅游各种社交各种拥挤,流感都得了三轮了,却连个新冠的毛都没摸着。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们从前已经无症状阳过了,只不过自己没察觉而已。
导致我心中一直有一种很诡异的失望感……好像是错过了什么似的。
不过最让我惊讶是我家老公,他居然能从一个风吹草动都要焦虑症爆发半宿睡不着的易惊恐体质,逐渐进化成为了丝毫不care病毒的淡定完全体,也是超出了我之前所有的想象。我想,既然这种最敏感紧张的家伙,都能够做到理性面对不忧不惧,我相信不需要太久,国内所有的人也会卸下恐慌的情绪,恢复正常的生活。
说了半天心路历程,可能大家更想听我讲讲在开放的情况下,要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如何尽量避免或者晚一点阳。
但是我觉得说这种细节没什么意义,答案其实每个人在三年前就已经了解得足够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在这段时间的情绪和心态。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真的阳了,而是恐慌情绪大爆发导致理智消散,然后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就非常冲动地做出很多无脑骚操作,譬如说乱囤药乱吃药,譬如说一发有症状就一定要去医院挤,譬如说相信各种诡异的偏方等等。这种情绪导致的次生灾害,纯属没事找事。
这里再强调一些已知的常识:
1,现在新冠的致死率已经比流感还低了
2,没有证据证明感染新冠会导致长期的后遗症
3,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让人舒服一点,没有治疗作用,就算不吃也没影响。
4,除了疫苗之外,没有药物可以预防新冠,而且药吃多了会损伤肝肾。
5,就算阳了有症状,也不需要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多休息保持心情放松,怎么舒服怎么来,等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就好。
当然了,这些事情大家肯定也都知道了,但是害怕总是难免的,我现在劝大家不要怕,肯定也没有用。我非常理解这种心里没底的恐慌感,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知道,这种情绪不会持续太久,日子总要过下去,街市上很快会恢复往常的热闹。就好像我知道,现在抢手脱销的感冒药,一定很快就会积压得满坑满谷的卖不出去(国外的口罩和消毒用品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所有的剧情其他国家已经都走过了,结局都不算坏,咱们中国也不会有多特殊。
如果你依然害怕,那也没关系,这都是一个过程,少看耸动的新闻,把精力专注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种日常细节上。很快你就会发现这很无聊,你怕的东西其实并不值得怕,就算得了,大概率也没事,天塌不下来,地球也不会毁灭。为了这么个像感冒一样的病毒而牺牲生活质量,不值得。
最后要恭喜大家,持续了三年的疫情终于到了尾声,其实应该高兴才是。
❤
姐妹们都知道橙子在温哥华,和大家有时间差,所以给大家推荐下我的专职话事人“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历史育儿干货找不到,找大管家,她来搜!
有育儿难题,找大管家,让她转述我!
商品问题,找大管家,她负责到底!
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姐妹们有任何事,都可以随时找她,包解决,包满意!
感谢大家对橙子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听橙子说育儿故事
一起不焦虑育儿
与孩子共同成长!
父母对孩子有“不耐烦”情绪很正常,但千万别多到透支亲子感情
统计表明,能坚持15年还不想离的伴侣,有95%的可能会白头到老
孩子多大可以给零花钱?“零花钱制度”应该怎样制定呢?
当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提防小孩做坏事,而是提防自己做坏事
如果你还在嫌带孩子太累,你不会懂得我伤悲
冬天飞去苦寒之地,来一场闭门不出的旅行
奖励孩子本是好意,但触犯了这些奖励禁忌,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
孩子写作业总拖拖拉拉磨洋工?因为你不了解他的痛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