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0万亿“大反攻”!1.5万字最新研判

30万亿“大反攻”!1.5万字最新研判

财经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下跌之后,总市值超30万亿港币的港股市场掀起大反攻!

数据显示,11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涨超3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超45%。港股的强势反弹带动投向港股的基金净值迅速“回血”,11月以来一些港股基金大爆发领涨市场。那么,此轮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港股长期低估值?后续港股复苏节奏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嘉实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 刘珈吟

广发恒生科技QDII-ETF基金经理 刘杰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 赵宪成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 王超

中欧丰泰港股通基金经理 罗佳明

景顺长城港股科技50ETF基金经理 张晓南

金句:

刘珈吟:短期看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港股中长期的表现依然取决于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目前国内政策底已经出现了,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更多情绪上的好转,才能进一步扭转市场上的信心。

赵宪成:虽然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张晓南:当前各压制因素均得到了有效缓解。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放缓,全球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下降,流动性逐渐宽松。受到境外流动性影响较大的港股市场率先起步,正在逐渐由反弹走向反转。

罗佳明:之前港股市场跌到了近几年来的低位,目前或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未来恢复的节奏虽然无法确定,但方向是偏乐观的,判断港股市场在未来几年存在着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刘杰:随着南下资金定价权的提升、中概股回归下以及相对于A股稀缺的新经济行业占比提升,南下资金的交投活跃度的提高,港股估值中枢长期有望上移。

王超:从中期角度,在近一个月的估值修复行情下,盈利是否修复需要中期维度的数据来支撑。待明年两会后,随着复工复产、叠加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在中国经济复苏得到生产端数据验证之后,港股将有望再度开启二阶段以盈利修复驱动的行情。

港股正在逐渐由反弹走向反转


中国基金报记者: 截至12月16日,11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2.4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5.46%。您认为,港股开启此轮反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反弹还是反转?

刘珈吟:整体来看,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特殊之处在于大部分的盈利和资产是来自中国大陆,但主要投资者和定价的资金却是来自海外。而且港币是和美元汇率挂钩的,这就造成了港股上市公司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但折现率与海外的无风险利率紧密相连。

尤其是今年,一方面在分子端,因为国内外疫情的持续冲击,企业整体的盈利都处于一个比较羸弱的基础上,不过分子端近期也释放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在疫情防控优化和稳增长政策的加码之下,未来整个港股的基本面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预期的拐点。

另一方面,分母端主要是受美联储的加息影响,全球流动性和整体资金的风险偏好对港股的影响就被额外放大了,所以其实今年更多的市场波动是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动而进行的大幅波动。不过制约着一个风险偏好的最大的因素也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些变化。

赵宪成:港股方面,近期海外紧缩预期缓和及国内稳增长预期改善,港股流动性环境好转,但仍要继续跟踪海外通胀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紧缩节奏变化。

张晓南:港股前期收到多重因素压制,自2021年2月后表现疲软,而当前各压制因素均得到了有效缓解。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放缓,全球投资者风险厌恶水平下降,流动性逐渐宽松。受到境外流动性影响较大的港股市场率先起步,正在逐渐由反弹走向反转。

罗佳明:股价与企业的盈利和估值有关,我们预期未来港股市场的股价抬升也源于这两个因素。

一方面,港股市场的公司盈利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变化的,比如2017年中国实体经济回升时,很多港股上市公司随之盈利提升,从而带来股价的上升。目前中国经济或正处于转折点,我们认为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复苏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最近美元指数从高位下行带来了港股的大幅反弹,随着美元持续下行,加之明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也会转向,资金就会重新回到新兴市场中来,资金回流将带来市场的估值提升。

所以,我们认为之前港股市场跌到了近几年来的低位,目前或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未来恢复的节奏虽然无法确定,但方向是偏乐观的,我们判断港股市场在未来几年存在着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刘杰:我个人理解这是困境反转的逻辑。近1个月港股的非理性情绪释放后,市场关注点将回归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的基本面。目前恒生指数2023/2024年彭博一致预测PE仅为7.4/6.7倍,恒生科技指数2023/2024年彭博一致预测PE仅为15.8/11.6倍。当前恒生指数12个月前瞻PE处于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距离2008年低点仅高于不到10%。

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基本面正走出低谷,2023-2024年收入增速回升与利润率中枢上移有望共振,带动业绩恢复较高增长。2021年一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短期放缓、行业监管以及企业扩张周期错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基本面预期逐季下修。然而可以观察到,恒生科技指数中多数重点成分股在2022二季度业绩录得超预期表现,短期不利因素叠加下收入仍可维持一定韧性,集体策略性降本控费托底利润向好。临近12月,随着恒生科技成份股3季度业绩的披露,业绩向好,市场不利因素减少,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降,同步抬升了市场整体看好恒生科技的幅度。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短期不利因素的影响终将减弱,收入加速的拐点随宏观需求逐步改善而渐行渐近,成本费用的严格管控可支撑短期利润韧性,2023-2024年收入增速回升与利润率中枢上移有望形成共振,带动基本面回归较快增长。当前彭博一致预测恒生科技指数2023/2024年每股收入分别+13%/+12%,每股收益分别+40%/+36%。

王超:港股本轮行情更像是估值修复式的跌深反弹,港股今年遭受了美联储鹰派加息、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反复、境内外经济下行等多重冲击,导致做空交易频繁。

短期来看,在各种利好因素频出的共振下,港股反弹斜率最快的阶段已经出现。而市场行情能否延续,甚至能否实现反转更多需要依赖经济修复情况,因为海外面临衰退风险,美股仍要面临盈利下修的过程,对于港股市场有一定的冲击。港股是国际市场,外资对于国内经济的担忧未完全消除,缓解担忧的过程需要基本面逐渐兑现作为支撑。

但我们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会释放更多稳经济的积极信号,至少提振港股市场的风险偏好,修复行情大概率会延续。

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中国基金报记者: 从数据来看,港股估值相比A股更具吸引力。目前港股估值情况如何,是否仍位于历史底部?如何看待港股长期低估值?

刘珈吟: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从恒指近十年的估值来看,截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恒指的 PE(TTM)估值 9.12 已经显著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 10.62 与中位数 10.14;PB 估值 0.91 同样大幅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 1.17 与中位数 1.18,并接近十年内最低水平。

实际上,港股估值长期都比较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跟指数成份股构成有关系,传统行业占比较高;其次跟投资者结构有关系,相较于A股,港股是离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换仓需求不高,流动性不足导致了港股的估值较低。

赵宪成:目前港股恒生指数PE(TTM)为7.49,处于历史分位数24.24%,PB为0.96,处于历史分位数26.57%,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47.93,处于历史分位数82.02%,PB为2.66,处于历史分位数24.24%;港股的公司代表多数国内最顶尖的龙头公司,前两年制肘的因素已经逐渐褪去,我们看好港股长期估值回归。

张晓南:我们对比港股和A股的性价比,通常会看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其代表了A股和港股的相对价格比较。这个指数在10月末的时候达到了150以上,最近虽然有所下跌,仍然保持在140以上。这说明了当前港股市场仍然相较于对应的A股便宜40%以上,可以说港股现在性价比更高了。

如果我们看港股估值,以恒生指数(HSI)为例,当前TTM市盈率处在五年以来的23%的位置,而这还是在11月份大涨之后。在10月底,这个数字为0%,也即是五年内最低的估值水平。当前港股的整体估值仍然处在四分之一的位置,未来仍然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港股的长期低估值有比较特殊的原因。由于港股市场主要参与者为境外投资者,其估值体系相对来说与境外市场较为一致。而境外市场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机构投资者相对来说更多,整体市场流动性和估值水平会略微低于交投活跃的发展中市场如沪深A股。从A/H股对比来看,香港市场整体估值偏低,但当前的过低估值已经偏离了整体合理的估值中枢,有待后市的修复。

罗佳明:过去的这一轮的熊市持续超过400个交易日,是历史上较长时间的一轮下跌。在这个背景下,市场的估值肯定也是处于历史性的低位区间,市场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低估程度是可以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的。在历史性低估的位置,我们对未来的潜在机会是可以乐观一点的。港股长期的低估值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港股市场是离岸市场,受国际资金流动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该市场完全实行注册制,股票的供给是非常多的,相对应就会出现“钱少股票多”的情况。因此,在港股市场中,也只有非常优秀的公司才有望实现长期较好的股价表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这一类股票。

刘杰:从WIND看恒生指数目前市盈率大约8.74,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分位点大约6.47%,依然处于底部区域。港股的估值常年为全球“估值洼地”,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在过去,港股中蓝筹股金融地产占比较高,新经济股占比较少。从全球范围来看,旧经济由于未来的成长性较低,因此估值相对于新经济板块普遍存在折价。过去港股旧经济的市值占比较大是导致港股估值偏低的原因之一。但随着新经济公司陆续回港上市,以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等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陆续增加,港股的活力会持续提升。

二是港股作为一个离岸市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内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国内政策、市场环境及财务规则并不熟悉。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香港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估值歧视问题(home bias),进而压低了港股的估值。

三是港股则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换仓需求不高,进而港股市场的总体换手率较低,流动性不足导致了港股的估值较低。

基于以上原因,H股相对于A股的低估是常态,不过当前港股估值或已被显著低估,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

一是实证显示AH溢价长期具有稳定的均衡值,在该值上下波动并具有均值回归的特性,历史均值约为120左右。

二是从PB和PE估值来看,目前恒生指数估值在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附近,若剔除新纳入股票则远低于均值一倍标准差,处于2002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已充分反映了市场悲观预期。

三是以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芯片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港股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也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样会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以投资中国的新经济行业。

四是随着南下资金定价权的提升、中概股回归下以及相对于A股稀缺的新经济行业占比提升,南下资金的交投活跃度的提高,港股估值中枢长期有望上移。

王超: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截至2022年12月14日,恒生指数的PE_TTM 估值为9.49,在过去十年中处于31.86%分位数位置;PB估值为0.96,在过去十年中处于11.23%分位数位置.恒生科技指数方面,市销率估值为2.03,在过去十年中处于20.16%分位数位置;PB估值为2.73,在过去十年中处于25.00%分位数位置。

整体而言,尽管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估值修复明显,但是在历史可比区间中仍处于下沿区间,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港股相对A股长期低估值的核心在于市场流动性的不佳。相对于流动性较独立、拥有诸多投资者、具备更高换手率的A股而言,港股作为典型的离岸市场,其宏观流动性较大程度上受到了海外因素的制约,其换手率也较低。此外,港股市场的参与者更多是具备专业素养的机构投资人,其更偏好配置型的思路也降低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交易成本。

制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持续改善中


中国基金报记者: 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是否已经陆续改善?后续港股复苏节奏将如何演绎?

刘珈吟:当前我们需要观察两个核心变化,第一是看美债利率的上行压力会不会得到适度缓解或拐点。第二是看国内稳增长的预期是否会重新统一,大家信心恢复的程度,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信号。

赵宪成:制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有四,海外两个,海内两个。海外方面,一是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利率大幅抬升(人民币贬值),导致外资占据主导的港股市场受创,二是中美中概股监管冲突发酵并引发退市恐慌(海外中概股与医药UVL清单);国内方面,一是从去年来政府对互联网监管政策持续出台,二是疫情持续扰动,经济下行压力大,地产、消费持续承压,导致港股持续回调。

制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持续改善中:海外制肘因素第一,12月美联储连续加息两码后,在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愈发明显的背景下,2023年美联储加息的周期预计仅剩两次且幅度低于12月。

海外第二,8月26日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医药板块药明生物无锡及上海子公司在10/07正式从UVL清单中移除,昨天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也发布了正式声明,确认了其已经可以对中概股进行全面的审计,政策边际缓和,中概股退市的悲观预期将可望修正。

国内制肘因素第一,政府对互联网公司的强监管已经在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后见到政策转暖迹象,且游戏版号也逐渐放开,政策底或已出现。

国内第二,11/11国内防疫政策20条推出,叠加12/07疫情防控“新十条”跟进外,12/15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会议强调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内地经济恢复指日可待。

张晓南:自2021年2月之后,港股主要受到几大因素的影响: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型经济政策、欧洲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加息预期、国内疫情防治政策等。而在当前,这些因素都已经或多或少的陆续改善或消除。海外因素影响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估值,而国内因素影响了港股市场的未来盈利预期。

在这两大方面因素缓解后,相信港股会先有一波估值修复,有望随后在业绩改善逐渐得到验证后出现更大的行情。

罗佳明:我们认为,港股后续的走势还是要从企业盈利和美元流动性来理解,后续的复苏走势也取决于这两方面的进展。中国的经济复苏取决于疫情放开后的经济活动恢复和政策推动等,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未市场持续带来波动,但是方向是偏乐观的,我们预计明年美元利率将有望迎来拐点。

刘杰:港股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较大,未来美联储加息预期相比之前下降很多,大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积极进展,11月4日,彭博报道美国PCAOB审计官员提前完成了在香港的首轮现场审计工作,中概股乃至相关港股情绪面有所改善。港股的重要性地位也有所抬升,包括增设了人民币柜台、扩大港股通范围等,港股地位重要性持续上升。

王超: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主要两块:第一,是海外流动性。由于美国连续两个月通胀超预期回落,美联储加息步伐将放缓。此次加息50个基点确定了货币政策收紧放缓的拐点、且会议中也基本明确了利率高点的指引;

第二,是国内经济情况。随着防控优化、地产纾困政策出台,国内稳经济预期大幅改善,港股盈利也会随着经济复苏而上行,支撑全年走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会释放出更多稳经济的积极信号,在估值阶段性修复后,港股大概率迎来以盈利修复驱动的行情。整体而言,掣肘港股走势的两大因素均明显改善。

同时,港股过去两年内也受到较大的产业政策冲击,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近期相关政策环境也均在改善,由“反垄断”转为“健康发展”,强调发挥平台经济“稳就业”作用。

其次,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重点项目建设。而且有消息称,PCAOB将获得对中概股全面检查权力,对于退市的担忧逐渐缓解,提振互联网板块情绪。

后续港股复苏节奏主要分为两阶段演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将释放积极的稳经济信号,港股市场在明年两会前,该阶段的经济盈利弹性无法得到现实生产数据的验证,因此该阶段内主要以市场预期和政策性主题机会为主,有望呈现盈利预期修复的驱动行情。待明年两会后,随着复工复产、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叠加经济数据作为支撑,港股或将有机会再度开启二阶段由于盈利修复带动的上涨行情。

港股后续或开启盈利修复驱动行情

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您如何看待香港市场投资价值?能否从长、中、期来谈谈?目前是该恐惧还是贪婪?

刘珈吟:短期看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港股中长期的表现依然取决于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因为估值修复往往是短期的,决定长期市场方向的还是经济前景,以及企业的基本面情况。目前国内政策底已经出现了,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更多情绪上的好转,才能进一步扭转市场上的信心。

赵宪成:虽然港股市场规模不及A股及美股,但是龙头集中趋势明显。考虑到港股的国际化程度高,众多产业链业龙头厂商均选择港股上市,未来仍是中国新经济的主战场。

因此,港股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还是显著的。观察港股市场,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流动性冲击阶段。过去一年多,由经济基本面下行、疫情和低于按局势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使得港股大幅杀跌。

第二阶段,流动性冲击结束、估值修复阶段。可以看见海内外资金重新流入,这个阶段往往南下资金会占主导。

第三阶段,经济修复,重回基本面驱动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外资主导,龙头公司估值会跟海外市场看齐。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港股市场的主升浪。我们认为,港股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张晓南:香港市场是大中华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很多优秀的主营业务在国内的公司是在香港上市,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从这个角度出发,投资于香港市场也就是投资于我们的生活,港股应该成为我们资产组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股市场的部分交易特征与A股不尽相同,比如港股是T+0交易且没有涨跌停板,除了港股通渠道外,其余需要通过QDII基金进行参与等等。而这些特征决定了港股的风险与波动相较于A股会更大一些。对于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投资者而言,将港股与A股相关资产一起加入投资组合并进行适当风格匹配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

罗佳明:我们一直以来奉行长期价值投资的原则,希望自下而上、以合理的估值长期投资优秀的公司。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认为港股市场中,目前依然存在不少优质的投资机会,目前市场的估值依然属于可以“贪婪”的区间。

中长期而言,这个市场的价值依然是取决于市场中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和相对于A股公司的独特性。港股市场有特点的行业包括:互联网、生物创新药、消费(如体育用品、连锁餐饮)、地产物业等。中国经济里的优质公司是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里的优质公司的集合,这也是我们认为港股有投资价值的原因。

刘杰:香港市场是一个基本面研究驱动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以中国公司为主,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非常看重公司的估值、股东回报和中长期的成长空间等基本面因素。优秀的公司可以在香港市场上存在溢价。同时这个市场是与国际接轨的,很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公司都会选择在香港上市,这样可以接触全球的资本,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同时香港市场的上市公司在周期底部的起步估值便宜,所以会出现巨大涨幅的上市公司。

影响因素,一方面,分子端盈利主要看中国经济,港股行情有起色的阶段往往是中国内地经济宽信用的阶段;另一方面,分母端的估值主要受美国长端利率、美元流动性的影响,背后和美国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有关。如果美债利率上行、美元上行期,则对于港股估值有压制。此外,近些年来,中美大国博弈加强,内地产业政策监管趋严,中美政策对于港股影响也在增大。

在投资上,香港市场可以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方法论之一是与优秀公司一起跨越周期。从中短期因素来看,港股的确受到国内外宏观、流动性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复杂,而且其中博弈较多,要求投资者具备建立中短期择时模型的能力。但是有一个方法是可以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那就是寻找估值便宜的优质龙头公司长期持有,这个方式理论上可以穿越周期的,但是要求更有耐心和忍受波动的心理素质。

近期很多券商看好年底港股及明年的港股投资,大多数认为看到了更多的利好因素出现,包括疫情防控优化、地产逐步修复以及海外风险进一步缓和,而这一系列因素有望推动市场继续上行。

王超:短期来看,港股这一轮反弹,主要因为防控和地产政策优化下,风险偏好提升带动的估值修复行情。而修复行情能否延续更多需要依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明确信号。目前市场大幅反弹部分涵盖了对经济修复的预期,所以稳经济的发力方向将决定了港股短期的结构性机会。

从中期角度,在近一个月的估值修复行情下,盈利是否修复需要中期维度的数据来支撑。我们认为,待明年两会后,随着复工复产、叠加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在中国经济复苏得到生产端数据验证之后,港股将有望再度开启二阶段以盈利修复驱动的行情。

长期来看,香港将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一方面,港股主要公司背靠境内,拥有巨大内需的市场,基本面有保障。香港将持续拓展互联互通,推动产品和市场创新,吸引南下资金流入。另一方面,港交所宣布推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改革,更好地服务新技术公司发展,吸引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上市。随着港股市场上市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将吸引境内外资金配置优质的中国资产,分享中国长期发展的红利。

目前来看,随着过去两年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陆续改善,市场应该对港股更加乐观,把握盈利修复的港股行情,积极布局优质核心资产。

关注港股科技、消费、

创新药和地产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

刘珈吟:此前港股的三大重灾区,包括互联网、医药和地产板块,在此次反弹中弹性会更大一点。因为受到了多重边际的回暖,包括政策、风险偏好提升。但是中长期角度来说,还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投资方向,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是最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的一个方向。像生物医药,半导体这些具有核心技术,又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着卡脖子风险的产业链,同时现在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一些行业,肯定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这些其实在港股中也有不少相关的稀缺标的。房地产、互联网同样孕育新机会。

张晓南:我们在判断市场的板块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查漏补缺。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多样,且业务所在地也遍布全球。为更好的与A股的资产进行互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港股市场的独特品种,比如科技板块。港股科技股中的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车等上市公司,均处在行业的龙头位置,且大部分公司并未在沪深A股上市。这些成长性行业龙头公司是A股投资的有益补充,且都具有非常强的未来发展潜力。

罗佳明:站在这个时点,我们主要看好市场里的三条主线,一是上游资源品相关赛道,原因在于过去资本开支不足而供给端吃紧,国内经济复苏也是需求端正面催化;二是更直接与经济复苏紧密相关的行业,如地产、物业、消费等;三是港股特色的科技成长股,如互联网、消费电子,CXO和创新药。

刘杰:主要围绕疫情复苏过程中最有利的三个方向,个人更多关注港股科技、消费和创新药。疫后复苏有利于直接受益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同时今年3季度恒生科技相关公司的业绩改善,加上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将有利于海外资金向新兴市场回流,而估值处于底部、未来公司基本面有望向上的港股市场性价比凸显,可能获得更多青睐。因此,众多券商也同步看好恒生科技,基本认为市场环境已经出现重大积极转变,港股优质公司有望走出业绩和估值共同修复的双击行情。

通过观察海外股市,在疫情防控大幅优化后的表现情况,消费板块的表现普通要更加占优,其中以医药板块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日本、韩国以及美国IDE各个行业中收益均靠前,同时春节临近同样利好消费数据回暖、社会零售数据有望企稳复苏,春节假期大众对于烟酒、家电以及各类礼品的需求抬升,同时餐饮、旅游和娱乐等行业也将迎来旺季。

医药市场,尤其是创新药市场在国内占比依然较低,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以及更高端的医疗需求,未来中国也会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创新药增长空间巨大。

王超:当前时点来看,港股底部修复的逻辑已经开始演绎,具有较好的长期配置机会。

主要关注以下五条主线:主线一:央企国企中的优质属性的价值股,追求享受国企改革的红利,也是行业出清的受益者,包括电信、油轮、地产、能源、金融等传统行业的优质公司。

主线二:先进制造,如汽车零部件、细分汽车电子赛道等。汽车产业链:2023年行业总量存在挑战,关注零部件的结构性机会;电子:在消费电子需求明年或出现拐点,汽车电子需求是第二增长曲线。

主线三:信创、数字经济及互联网转型,短期注重业绩、中期基于二次增长曲线有望迎来分化的机会。科技安全、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和数据安全与信创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在中概股退市担忧缓解、监管环境确定性提升的情况下,行业股价波动性有望下降。互联网已从新经济转向成熟业态,短期注重业绩,此前互联网板块股价隐含的对短期复苏的预期相对悲观,若疫情防控压力缓解、经济复苏边际转好,股价也会有弹性。中期基于二次增长曲线,有望迎来分化的机会,比如云计算、自动驾驶等。

主线四:受益于内循环以及乡村振兴的消费板块,结构性机会将会凸显。可关注食品饮料、运动鞋服、餐饮、酒旅、医药板块的优质个股,以及具备新型消费概念的潮玩和茶饮领域等。

主线五:医药板块,短期政策回暖,或利好板块估值修复。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是驱动行业需求稳步增长的基石。医保基金保持稳步增长,同时通过集采、医保谈判等机制进行腾笼换鸟,增加了对创新药械和服务的支付比例,此外,国内和海外在优质疗法的可及性方面的差距在迅速缩小。

港股市场或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中国基金报记者:此前港股市场中新经济板块受到不少资金追捧对象,您目前如何看待这一板块投资价值,未来前景有多大?

刘珈吟:当前港股科技成长板块处于筑底阶段,估值和情绪或已就位,压制市场因素在持续修复,底部区域在被反复测试和确认,港股市场或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赵宪成:新经济为前两年股价下跌的核心板块,主要是前面提到的海内外制肘的因素导致,我们认为全球资金在国内经济趋稳与政策趋缓以及中美冲突缓和后,前两年离开的外资资金也将陆续回归,目前,摩根士丹利和澳新银行都将中国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上调至5.4%,虽然仍有一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保持谨慎态度,但是随着国内的经济增长动能加强,看好的海外投资者将越来越多;虽然港股近期大幅反弹,但相对于之前的跌幅而言,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张晓南:新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的新经济板块主要包含了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医疗等行业,这些行业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持续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将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必要支撑。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当下,可以说,投资“新经济”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罗佳明: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互联网行业的供给侧出清,至少一级市场已少有资金继续流入,所以目前存在的公司基本就是市场未来的主要参与者,如果能够守住、扩张甚至出海就会发展很好,如果产品力逐渐降低就可能会被淘汰。我们还是要从自由现金流折现角度进行估值,这些公司目前的估值或许是偏低的,等待盈利修复可以更准确衡量其成长性。目前政策也出现积极导向,市场在有序竞争的格局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大公司。

刘杰:在过去,港股中蓝筹股金融地产占比较高,新经济股占比较少。从全球范围来看,旧经济由于未来的成长性较低,因此估值相对于新经济板块普遍存在折价。过去港股旧经济的市值占比较大是导致港股估值偏低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新经济公司陆续回港上市,以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等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陆续增加,港股的活力会持续提升。以互联网、新能源、创新药、芯片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港股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也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样会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香港市场以投资中国的新经济行业。随着南下资金定价权的提升、中概股回归下以及相对于A股稀缺的新经济行业占比提升,南下资金的交投活跃度的提高,港股估值中枢长期有望上移。

王超:港股新经济板块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车产业链、体育鞋服等板块。

一、互联网平台企业:随着美债长端利率见顶回落,有利于提升互联网为主体的中概股估值。PCAOB将获得对中概股全面检查权力,缓解了市场对于相关主体退市的担忧。短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逐渐修复,互联网公司基本面也将改善。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之下,跟消费复苏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面也将受益。本地生活服务、出行等板块有望受益于线下商户消费提升,消费复苏之后也会拉动互联网广告业务。中长期来看,互联网公司具备“二次增长曲线”,如信创、云计算等新业务发展机会。

二、生物医药:创新药创新空间依旧广阔,FIC(全球同类最先)/BIC(全球同类最佳)潜质创新药产品的国际化值得期待;Big Pharma平台优势明显,有望逐步展现综合布局能力,传统药企底部反转,第二增长曲线逐渐显现,特别是符合“A”(集采或者政策对企业收入端的压制边际向上,迎来业绩拐点)+“B”(创新或特色品种逐渐进入销售或产品数据兑现期)的相关Big Pharma和传统药企。

三、新能源车产业链:新能源车产业链或是能源科技领域未来数年最具爆发性的大机遇,长期围绕两条投资主线,发掘高成长“阿尔法”。投资主线一: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推动产品升级,相关零部件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在当前估值低位,港股零部件标的配置价值凸显。投资主线二:全球产销共振向上,新能源车继续放量,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例如,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车刺激政策,销量规模及盈利能力有望实现快速提升的新能源及传统车企。在经济修复情况下,居民收入提升,将利好豪华品牌及二手车经销商。

四、体育鞋服:体育消费延续着强赛道优势,是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成长”,成长性的底层逻辑来自于其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对健康的追求、政策的鼓励及国货实力飞跃带来了渗透率的加速提升。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地区,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渗透率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港股中长期表现取决于

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2023年的港股投资机遇,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风险点在何方?

刘珈吟:任何一个资产,不论是 A股、港股还是美股,我们去分析它的走势或价格,其实里面有两个非常大的方向,要看它的经济周期,再加当时的金融条件。

港股中长期的表现依然取决于企业基本面盈利前景的改善。因为估值修复往往是短期的,决定长期市场方向的还是经济前景,以及企业的基本面情况。目前国内政策底已经出现了,但可能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支持,更多情绪上的好转,才能进一步扭转市场上的信心。我们再去观察一些包括社融等领先金融指标的改善,再去等待一些宏观经济高频数据回暖的验证,最后我们再去看港股企业业绩是否有兑现,这样才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加有坚实基础的上涨行情。

赵宪成:2023年投资机遇:基于政治、经济、风险溢价和估值多因素,过去一年多的政策系统性风险释放已近尾声,随着疫情褪去后,中国经济终将走向复苏,叠加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转机,港股行情有望走出新局。

影响因素方面,一是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是否会进一步超预期鹰派;二是中国经济以及企业盈利的复苏状况能否如愿在疫情放开后,在三四季度迎来拐点;三是中央决策层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能否维持下半年以来较为宽松的态度。

港股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三方面,第一,如果通胀超预期,不排除美国收紧节奏继续超预期,从而美国长端利率进一步上行,再压制港股的估值;第二,若美国经济最终走向衰退的话,对港股企业盈利和资金的风险偏好也将造成扰动;第三,如果中美关系再起波澜、大国博弈冲突加剧的话,外资主导的港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

张晓南:2023年港股大概率会出现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港股的估值修复主要影响在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而香港作为自由港,其流动性与境外资金的流动性情况关联度较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情况的变化,并对相应趋势做出判断。另一方面,港股的盈利修复主要来源于中国境内经济复苏情况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情况,在国内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模式、新的商业形态,也可能会出现影响盈利中枢的新的事件,这些都会影响到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与盈利水平。

罗佳明:从风险的角度,我们很关注经济复苏的进展、美元流动性和国际关系变化这几方面。目前港股市场的信心依然有待提振,任何预期的变化都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我们依然认为市场波动可能也带来了布局的机会。

刘杰:港股反转初现,2023年全年港股市场有望在盈利修复起量和估值修复回升双重带动下向上。考虑到海外加息幅度预期放缓,地域政治风险有望缓和,此前超跌相对显著的中国互联网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遇。同时,在海外经济走弱、通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海外互联网行业基本面或持续徘徊于下行通道中,而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基本面改善预期已逐步升温,相对价值凸显。

王超:2023年港股或迎来估值与盈利双驱动行情。首先,海外流动性收紧趋势减缓,将提升港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利于估值抬升。其次,随着平台经济政策边际缓和,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这将为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提供更多机会,有利于估值修复。盈利方面,随着复工复产、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叠加经济数据作为支撑,港股将会有机会再度开启由于盈利修复带动的上涨行情。

风险方面,需要关注如下:第一,2023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美股将逐渐下调盈利预期,对全球经济和海外股市有一定的负面冲击;第二,警惕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持续性;第三,中国经济复苏可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特别是上半年疫情的影响、疫情防控政策的松紧节奏仍有不确定性,港股修复行情或有波折。另外,还需要关注经济政策发力的方式、手段和产业方向,这些都对市场风格有影响。

定投分散投资
做好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

中国基金报记者:普通投资者如何借道布局? 以及投资者如何利用新的投资工具把握恒生科技相关投资机遇?

刘珈吟:对于港股的投资,我们一直推荐投资者一定要做好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过去两年的过山车行情,也让投资者对风险的感受深有体会。由于港股没有所谓的保护机制,没有所谓的冷静期,没有这种日内涨跌幅的限制,因此个股的波动非常大。所以对于这种高波高弹的投资品种,一定要做好资产的配置。

首先要将港股纳入整体的资产组合去进行配置,并且再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去给予不同的权重。

第二就是要选择不同的股票资产去做分散,尽量配置一些和A股不同的资产以形成一定的防守进攻策略。例如在港股大方向上你可以选恒生指数,包括恒生国企这类宽基,行业上你也可以选择科技新经济类,包括互联网、医药等等,在风险均衡的同时,博取一定的超额收益。

第三就是相比个股,更推荐选择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

张晓南:当前投资于港股市场的基金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将港股纳入了投资范围,而另有一类是纯粹的港股投资品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及已有资金配置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类型。比如可以通过选择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的基金来实现打包式的投资策略,也可以在A股投资之外单独选取港股投资的标的来分散风险并获取可能的收益。

在纯粹港股投资的基金产品中,科技类产品如港股科技50ETF会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首先,科技赛道是当前市场的核心赛道,投资科技就是投资创新的未来,有望可以在长期获取比较客观的收益;其次,港股科技赛道的公司大部分都是A股缺少的细分行业龙头,对这些公司的投资可以成为A股投资的有效补充;第三,当前港股市场估值便宜,投资性价比较高,虽然经历了一波上涨,但当前港股市场仍普遍处在历史平均估值以下。随着港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改善,将有效帮助相关公司的估值回升,两相结合,港股科技目前极具投资价值。

罗佳明:我们建议投资者还是以长期视角,用“闲钱”投资,然后选择与自己投资理念更相近的基金。此外,一定的逆向投资也是需要的,在大家情绪高涨的时候或许是风险也较高,然而当大家信心不足时,或许反而是最好的时候。

刘杰: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场内或场外定投分散投资的方式参与,这样能够更好的平衡风险和收益。虽然港股包括恒生科技指数在技术性牛市反弹下,短期资金获利情绪增多,但时有南向资金数度出现了净流入与净流出交替,有时候市场情绪会处于对空交替博弈阶段,出现多空因素交替表现的情景,所以在看到行业大趋势的情况下,也要控制短期风险,做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王超:首先,港股与A股市场不同,港股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在这个市场里获取收益的难度会更大,需要超额认知和比较优势。而且港股市场的波动比较大,由于没有涨跌停板作为缓冲垫,加上期权工具较为丰富,所以个股单日波动会比较明显。同时,港股市场整体流动性较弱,对于选股能力、风控能力以及流动性管理能力的要求会更高。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更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公募基金参与和把握港股市场的机遇。投资人可以考虑选择相关投资港股的基金来参与配置到港股核心资产,如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或者也可以锚定更具有活力的港股科技板块的指数型产品,如招商恒生科技指数增强基金。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消费股大逆转?八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广发、嘉实、平安、博时、长城、国泰、创金合信、中信保诚“反攻”行动放缓,乌防长出面解释刘煜辉最新研判:新一轮提振政策或已在路上,力度有望超预期万字最新演讲!周应波:站在目前时点,有哪些大的历史性机遇?5万亿大爆发!万字最新研判刘煜辉最新研判:A股将在明年走出修复性上行周期大反攻!在岸人民币飙近1300点,一度收复7.17关口!发生了啥?专家解读来了张文宏团队最新研判!回A芯片巨头业绩超预期,二级市场不买账,机构最新研判重回榜首,隆基要开始“反攻”了?中央重磅定调!刚刚,超万字最新解读12月3日张文宏最新研判!“乌克兰反攻”?有视频不一定有真相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判!从打倒土豪劣绅到人人斗私批修巴菲特又出手,已减持比亚迪超6000万股!新能源行情还能走多远?看机构最新研判昨天上课的大妈的不寻常故事新发!华裔女演员头像银币A股、港股大反攻!央行、外汇局出手:上调!六部门: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10月入境机票搜索量飙升63%医药板块“大反攻”下,这家龙头成为机构“调研王”央行再出手,超2700亿!A股大涨收复3000点,医药股罕见大爆发,狂掀涨停潮!恒生科技指数大反攻来了达里奥对中美经济的最新研判重磅政策利好!万字最新解读来了事关A股!4万亿外资巨头最新研判发生了什么?人民币暴涨1000点,蓝筹股“暴动”!万亿“宁王”却突然跳水…高盛最新研判重磅政策,万亿赛道大涨!万字最新解读重磅政策,2万字最新解读!博时、南方、银华、天弘、汇丰晋信发声刚刚,张文宏最新研判!热搜:核酸亭变身“发热诊疗站”!网友点赞…持续波动!人民币是涨是跌?经济学家最新研判,明年走势或经历三个阶段球场不速客,圆头大尾狸官宣!广东12.8万亿,山东8.7万亿,河南6万亿,四川湖北福建争战5万亿文学城,老中们的精神养老院央行降准,对股市债市影响多大?券商最新研判重磅政策来了!1.4万字最新解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