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正在“裸奔”公众号新闻2022-12-21 01:12这张河南的图片,能告诉我们很多本文作者|张丰前两天看一些专家预测,随着春运即将到来,农村可能出现疫情高峰云云。这样的专家不知道,其实农村已经沦陷了。这一次病毒冲击,可能存在南北差别,南方一些城市进展稍慢,但是却几乎没有城乡差别。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住在成都的我和住在河南农村老家的父母,几乎是同一天中招。上周三(12月14日)中午我给在河南老家的爸妈打电话,问他们是否准备了退烧药。我妈告诉我,现在感冒的人非常多,一感冒就是一家人。我爸找了半天,找出一盒夏天买的感冒药出来。他们说,镇上到处都买不到药了——这情况和成都完全一致。这就是农村的现实。我妈有多种基础性疾病,所以我爸会经常去县城买那些常吃的药,那盒感冒药就是他顺便买的。在老年人中,我父母算是有防护意识的,他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自己。很多老人,其实完全是听天由命的状态。当天下午,我就开始发烧了。而在晚上,我父母也开始出现症状。很明显,打电话不会传染,这只能说明我们都处在病毒笼罩的同一种时空中。我老家可以作为一个乡村防控的样本。去年春节,本县县长大人曾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凡是恶意返乡的,一律先隔离后拘留”。这话成为笑料,但是它也反映出农村的防控焦虑:完全没有科学手段,只能蛮干。就在这个月初我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老家还在极限防控。我家和镇上唯一的交通道路被挖断了,因为有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个病例。但是,仅仅过去了10天,老家的人们就和北京、成都人一样,普遍发热了。我父母和我交流的时候,语态放松。他们一直使用的是“感冒”这个词,而在以前,他们常用的问候语是“成都的疫情怎样了?”似乎在这个12月,人们突然获得了一种新的观念,把它看成是感冒,至少在心里就不再恐慌了。现在,老家的人,就在排队治疗“感冒”。乡村诊所里是长队,镇上的卫生院也是长队。乡镇卫生院几乎是一个摆设。本世纪初,随着农民生活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县城看病,乡镇卫生院差点倒闭。后来,因为开展“新农合”医疗,农民要报销医药费需要到卫生院盖章,卫生院才重新活过来,当然,它主要是一个行政性的机构。乡亲们的日常医疗服务,其实是靠一个乡村医生。这一次,我爸就在那里搞到一点咳嗽药。如果乡村医生处理不了,人们会到县医院。但是,很多老人是不会选择到县城的“大医院”去看病的。他们可能去诊断一下,而不会在那里医疗,因为没钱。要治疗癌症什么的,那会掏空孩子全部的积蓄,很少有老人愿意那样干。前些年,我有一个邻居在县医院查出癌症后,回来就选择了自杀,他不想连累孩子。农村老人的生命极其脆弱。今年夏天四川的高温,有一些农村就在高温中去世。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眉山下面某乡村接连有5个老人“在高温中去世”的事,有一位老人,就倒在了自家的玉米地。另外有一家人,去帮忙处理这位老人的葬礼,结果自家老人在家里也“去世”了。我只能使用“在高温中去世”这样的字眼,不能使用“热死”“热射病”的概念,因为他们离世前,并没有经过抢救和诊断,当然也就不算是“热射病”。在关于大旱的气象新闻中,我们不会读到他们的故事,即便是在家人眼中,他们也会被视为是正常死亡。我们不能承认,他们其实就是“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如果要承认这一点,基于平等对待生命的原则,就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有没有医疗保障?平时有没有体检,有没有基本的药物供应?现在,病毒正向风一样吹过大地,绝大部分人都会被感染。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出来:农村老人是最脆弱的一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不知道“血氧”之类的指标为何物,他们接下来会怎样?和高温一样,我们没有勇气问这个问题。因为即便是在城市,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在城市,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可以让年轻人待在家里发烧,把医疗资源倾斜给老人。而在乡村,这个问题根本无解,这里甚至没有像样的医疗资源。幸运或者更不幸的是,乡村老人没有微博,他们也不会抱怨。他们坦然等待着病毒,很少有人会打120。他们接受即将到来的命运的一切安排。▼一罐不到10元钱,新鲜个大的黄桃肉,不输奶茶的甜汁,捧在手上边追剧边吃,太爽!「新鲜黄桃罐头」 肉厚果肥 脆甜爽口 不含防腐剂粉丝专享价:¥39.9 /4罐(425g/罐)立即购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