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耳朵听的特稿是什么样的?
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准备了半年的新节目「跳进兔子洞」终于要跟你的耳朵通电了。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的制作人佳勋将带着你去看看那些被新兴事物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普通人的故事。
节目将于 5月31日 正式上线,你可以在5月30日来收听预告片并订阅节目。另外,我们也在文末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期待你的参与。
正式上线之前,先让制作人佳勋跟你简单讲一讲关于它的一些「特殊之处」。
过去八个月里,采访对象和各大公司 PR 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个节目到底是个什么形式呀?」
每次看到这个问题, 我都倒吸一口气。
我不能告诉 TA 这是一个「叙事」播客 —— 太抽象了;我也不能说这是一个跟多方对话的节目,因为最后呈现的方式并不是聊天。
想了半天,我总结出来了一套标准的回答:「我们会对选题的不同相关方进行采访,最后综合采访内容写作节目脚本,并制作成一期音频节目。」为了让采访对象看得更明白,我又在后面加了一个括号——(最后呈现形式会像一篇音频版的特别报道)。
这么一说,大家好像就秒懂了。甚至我采访的一些网约车司机大哥还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这个好,我也想听听平台是怎么说的,别的司机是怎么说的。」
再后来,在制作新节目的过程中,我们把「音频版的特别报道」这个说法提炼成了一个新词「声音特稿」。
我可能会用这几个词来描述它整体给你带来的感觉:调查感、故事性和现场纪实感。展开来讲,一档「声音特稿」节目会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客观中立:对同一事件中站在不同立场和有不同经历的人进行深入采访。主播不输出观点,引导听众从多维度和新视角的讲述中收获新认知。
有故事和现场:挖掘那些被忽视的个体故事,深入故事发生现场和被采访者的日常生活中,用声音告诉听众正在发生什么。
有精良和创新的后期:丰富且真实的声音元素,用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烘托叙事,音效设计让听感+111111 。
制作周期较长:一篇好的特稿经常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采访、写作和编辑时间。「声音特稿」也是如此,从选题研究、采访、到写稿、编辑和制作,完成一期节目通常需要 3-4 周的时间。
其实,「声音特稿」并不是一个新的形式。很多海外的音频节目已经用类似的制作方式生产出来了很多优秀的节目。但在国内,一方面很多听众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这种类型的节目,另外给大家的选择也很少。
所以,希望这档马上要上线的「声音特稿」能给你一些新的体验和收获。
之前,我在「声东击西」做了两期节目,也算得上「声音特稿」。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其中一期节目的制作过程,或许你就明白「声音特稿」是什么了。
这是一期有关自然环境的选题:为什么在候鸟的迁徙过程中,玻璃幕墙会变成它们的最大威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会先通过阅读已往媒体报道和相关学术研究来获取一些基础的知识。(毕竟之前,我也只认识乌鸦、麻雀和喜鹊而已......)
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会开始列出采访对象。比如说这期节目我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老师、需要做过鸟类救助的专业人员、需要目击过鸟撞的人,或许还需要鸟类专家和观察家之类的人来提供一些第三方视角。
联系采访对象的过程中,我还会开始提前设想这期节目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比如说曾经发生鸟撞的地方、寻找候鸟的过程、防止鸟撞的实验项目,甚至是候鸟飞来飞去的场景。
有了这些设想,就要找方法去实现它们。
在一周的时间里,我联系好了想要采访的人,并计划好了想要去的地方和想要录到的声音和场景,然后就背上包带着录音器材出发了。
● 采访计划
● 在上海中山公园采访 (图中不是佳勋,是采访对象)
● 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采访
● 在深圳红树林生态公园采访
虽然最后节目呈现出来的只有30分钟,但这背后却是在不同城市间的周转,不同地点的走访和长达10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取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每天都写一份采访日志,把今天的感受,采访地点给我的印象,采访对象的长相和采访中让我意外的点都及时地写下来,以防之后写稿的时候需要。
在外面晃了一周后,回到家里开始闭关写稿。
首先第一步需要把几个小时的采访素材重新听一遍,并标出可以用到节目中的「同期」。然后开始构思整个节目的框架和结构,最后就是把脚本写出来。
「声音特稿」的脚本看起来可能跟一篇特稿的文字差不多。不过,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行文的方式不一样。在写「声音特稿」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着用声音的方式来讲故事。比如说如果节目中出现了某种声音,文字就要配合地去介绍这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声音。再比如说,节目会出现不同采访对象的声音,所以写稿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要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同期」去把不同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再举一个例子,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被带到某一个场景中,那如何把现场录音素材和后期的主播旁白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也非常重要。
左右滑动查看「一场旅程中的杀手」脚本节选
一般情况下,声音特稿的脚本会经过一到两轮的编辑后形成定稿。
接下来,制作流程就来到了最后一步,后期制作。
相对于对话和单人叙述的节目,「声音特稿」在听感上更突出的一个秘诀就是它的节奏感。这个其实是在写稿的时候就应该打好基础的。比如说主播的旁白跟同期的衔接,同期的长度,同期的语气和结束点等等。这个设计好了,音乐就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找音乐是一个漫长且折磨人的过程,而且很多时候音乐不会平铺直叙地放在那里,而是会根据内容来进行分段和重组。
声音特稿的制作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它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声音元素有机地成为一体,让你仿佛进入到节目的语境去「看看」正在发生着什么。
讲到这里,听过这期节目的你不如再听一遍看看能不能听出什么不同。或者也可以听听下面这一期关于网约车司机挑战平台算法的节目,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具备「声音特稿」的要素。
我是去年夏天加入声动活泼的,之前在「财新」做了三年音频编导工作;再之前,在美国公共媒体公司 ( American Public Media )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工作和实习过。
要是非得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个标签,那就是「新闻出身,主攻播客」。
对播客感兴趣,是在大三那一年。当时我上了一门叫做 Digital Media 的课,接触到了 Radio 和 Podcast。
我记得特别清楚,在第一节课上,教授给我们听了一期节目,叫做「Love in Shanghai」,讲的是上海的一些父母带着自己成年子女的资料去公园相亲的故事。那会儿是 2013 年,因此这种公园相亲角算是个新鲜事,而节目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元素也让我产生了一种「哇塞,声音好神奇!」的感觉。似乎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东摸摸西碰碰地制作各种各样的音频节目,并逐渐决定以后要一直一直把音频做下去。
你猜怎么着,正式工作的第五年,这个目标和动力依然还在,说到这竟然有些感动。
录稿子时严肃
录完了好欢脱
由于实在不喜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请来了我可爱的监制楚樵帮我写了段过往经历,或许能让我们之间的了解更近一步。
佳勋专注于叙事播客制作,拥有超过三年的专业新闻机构从业经验和八年播客制作经验。曾就职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媒体公司、财新传媒。参与制作的新闻调查类播客「In the Dark 」曾获广播电视媒体届最具权威的皮博迪奖项。
曾在声动活泼制作的节目:
听众反馈关键词:「声音纪录片的质感」「出色的专题报道」「代入感强」
过往播客节目:
「记录在案」 ——首档真实案件调查类播客,深入追踪、调查、讲述 5 个重大刑事案件背后的故事。
「财新调查报道故事集」第一季&第二季——财新历年重磅调查报道,被全球深度报道网评为「2019 年全球十大深度调查播客」。
所以你好,我是写过宏观经济会议总结,报道过美国大选,调查过十几年未破凶杀案,不用怎么吃饭,有点极度完美主义,也特别想用声音给你讲故事的制作人佳勋。
5月31日,也就是下周二,请期待我们的新节目吧!
抢先听「跳进兔子洞」的第一期节目,是我们为「声动小邮筒」订阅者提供的专属福利。请各位已经订阅的朋友们留意查收邮件,里面有详细的领取方式。如果你好奇「声动小邮筒」是什么,可以查看以下文章了解更多信息,欢迎你的加入!
本次抢先听活动由小宇宙App 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仅限于使用小宇宙抢先收听,感谢理解🙏。
如果你还有任何的疑问或问题,可以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或者添加声小音微信号(shengfm1)咨询。
期待和大家一起「跳进兔子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