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育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福禄贝尔在创建第一个幼儿园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过,他其实是为21世纪发明了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文 | 陈赛

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的儿子小虫最早学会的几个词中,“喝茶”是其中之一。

在他的幼儿园里,喝茶是一项常规活动。因为园长嗜茶,她的办公室里永远备着精致的茶具与上好的茶叶。也许是那些小小的杯盏,也许是那种喝茶的仪式感,或许只是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大人,每到快放学的时候,总有几个小班的小朋友偷偷溜到她的办公室,都不过两三岁的小男孩小女孩,一个个脑袋大身子小,短手短脚,挺着个小肚子,却能瞬间利索地爬到座位上,胖乎乎的双手托着下巴,向她露出可怜巴巴的眼神。

《麻辣宝贝》剧照

园长于是屁颠屁颠地拿出水壶为他们煮开水,在咕嘟嘟的煮水声中,郑重其事地为他们一一摆上茶杯、饼干……

孩子们就这样亲亲热热地挤在一起,手中郑重其事地握着茶杯,对着杯中热腾腾的红茶“呼呼”直吹气,然后彬彬有礼地互相干杯,有的“哧溜”一声一饮而尽,也有的烫到了舌头哇哇大叫。

然后把茶杯重新摆回桌上,眉开眼笑地等待下一轮。

我无数次在幼儿园里目睹这样的情景剧。这些孩子话都还说不清楚,但你感觉仿佛千言万语都已经说过。

我怀疑是这种小小的喝下午茶的仪式里,让小虫第一次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温暖与乐趣。在来这所幼儿园之前,他对陌生人毫无兴趣,也不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一扇门打开关上,把一本本书对对齐地玩。
德国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图丨视觉中国)
但是,从喝茶这样一件小小的活动开始,他对于这个世界狭窄的兴趣竟然渐渐打开,他先是对一切与下午茶有关的童书感兴趣:《老虎来喝下午茶》《狮子爸爸开茶会》;他喜欢用黏土捏出小小的杯子、盘子、茶壶,邀请那些他以前从不多看一眼的小动物玩偶来开下午茶派对;他渐渐有了喜欢的小姑娘,喝茶时最喜欢坐在她的边上……
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就我个人而言,小虫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幼儿园。我对它抱有很深的感激之情。不仅因为小虫在这里学会了说话,敞开了最初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孩子在人之初最应该得到的尊重、自由,以及爱——在这样一个大大的世界里,小小的孩子要长大,要长成自己,除了父母的爱之外,还需要那么多别人的爱与关照。
但撇开个人的角度,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涉及孩子的天性,以及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父母之爱,固然可以搬出进化论来解释,但教育者的爱,又如何确立呢?
1954年5月,美国曼彻斯特的一幼儿园内,孩子们在试穿新棒球队服(图丨视觉中国)
像爱弥儿一样长大?


欧洲启蒙运动中那些最早为儿童和童年发声的哲学家,大都是反对学校的。比如约翰·洛克就是儿童教育机构化的反对者。
事实上,他反对针对任何年龄段的儿童的学校教育。他认为孩子应该在家里接受教育,由父母或者家庭教师进行教育。他认为学校是不良教养的孵化器,所以宁可让孩子隔离起来,也好过让他们从同学那里沾染上粗鲁的行为和不道德的习惯。“美德比全世界的知识更难获得,一旦在年轻人身上丢失,很少能恢复。”
洛克在这里提到的“孩子”,特指“绅士的孩子”。他的那本《教育漫话》是给他的表姐玛丽·克拉克夫妇写的信笺。
作为医生,他对孩子的健康很关注,指出他们应该穿宽松的衣服,吃简单的食物,冬天要经常洗脚。他还认为品格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鼓励做父母的要尽快建立权威。他不主张体罚,但建议父母时时刻刻要与孩子讲道理,利用他们的内在负疚感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也难怪,那个年代的欧洲,孩子过了7岁就算成年了。

《贺先生的恋恋不忘》剧照

让-雅克·卢梭同样认为,学校对孩子来说是不健康的,但他觉得家庭也不是一个自然的环境。他认为当时的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都是僵化的,或者独断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孩子交给一个男性家庭教师,在某个远离社会但安全的自然环境里将他教育成人。
卢梭是第一个在真正意义上发现“儿童”的人。他第一次将童年置于人生的中心——童年不仅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也是天性保存得最完全的时期。“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该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但卢梭本人是一个糟糕的父亲——他有五个孩子,都送去了育婴堂。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弥儿》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将一个普通男孩抚养成一个真正自由的成年人?
他曾经说过:“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
人之为人的本分是什么?如何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自由的、理性的、成熟的人?

《宝宝的美妙世界》剧照
事实上,卢梭开出的处方颇为古怪,处处混合着无限的爱和显见的残忍。比如不允许小爱弥儿看书(孩子到了12岁以后才能学习阅读、写作和算术之类的知识),孩子的第一个哲学老师应该是他们的脚、手和眼睛。
爱弥儿在森林里上天文学的课,老师在黄昏时分把他带到森林;爱弥儿很饿,需要学习辨认星星的位置,以便指引他回家。他要弄清楚梯子放在什么角度可以摘到樱桃,绳子要吊多高才能拴住秋千,这便是学习数学的过程。
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孩子的自由意志本身才是自我教育的动力所在——爱弥儿学习自然而然引发他兴趣的东西,而不是迫于体罚强制或者想在长辈面前表现而去学那些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东西。
以自由为目的的教育,每一步都应该自由地选择。一个自由的孩子只服从事物的必然性,而不是屈从别人的意志。所以,别人不能命令他,即便是最好的老师和父母。无论他们的命令多么合乎情理,孩子都会把它们看作另一个意志的武断表达。因此,爱弥儿的老师要想决定爱弥儿的意志而不引起他的不满,就必须让整个事件看起来合乎自然的必然性。这样做培养了爱弥儿满足自己愿望的感觉,从而体验到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和理性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这才是自由的滋味:既不做自己一时念头的奴隶,也不做他人意志的奴隶。

《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剧照

卢梭的实验可行吗?真的有人能像爱弥儿那样长大吗?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是最早将卢梭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他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生于1770年)起名“让-雅克”,打算以卢梭的方式教育他成人。他在日记里写自己带着三岁的儿子去林间漫步,向他指出自然里发生的种种奇妙现象,比如水往下流,他的儿子显然非常兴奋。他鼓励更多的父母带孩子到自然去,“自然是真正的老师,你只需要在她身边安静地散步即可”。
但是,让-雅克的教育结果并不如意,到了11岁的时候,这个孩子不会读,也不会写,有着明显的学习障碍。这可能与他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系,但像所有的父母一样,裴斯泰洛齐开始怀疑卢梭理论的可行性,后来将孩子送去了寄宿学校。
后来,裴斯泰洛齐将精力转移到对贫困儿童的教育上,他的教育哲学也逐渐从卢梭式的世外伊甸园转为温暖的乡间家庭。他认为家庭关系是最起码、最重要的自然关系,而家庭生活才是教育的真正中心——正是在家庭里,儿童从与母亲形成的依恋中学会如何去爱,从跟随父亲的劳作中学到手工技巧,从与兄弟姐妹的交往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1958年,国内一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做游戏(图丨视觉中国)

没有家的孩子怎么办?

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苏黎世附近的新庄办起了第一所孤儿院,收留了50个5~10岁的孤儿和流浪儿。为他们提供衣食,教给孩子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并让孩子们通过纺纱、织布等手工劳动,获得生活的技能。对于这些没有家的孩子,他致力于在学校里为他们创造一种类似于家庭的氛围。他与这些孩子一起生活、劳动、学习,建立父子般的感情。

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哲学中,“爱”是最基本的元素。他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唤醒和促进儿童“爱”的种子的发展,从爱自己的父母,进而爱兄弟姐妹、爱他人、爱人类、爱上帝。讽刺的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法是为贫困儿童设计的,却在富裕阶层的父母中流行起来。19世纪初期,在英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的为富裕阶层儿童创设的裴斯泰洛齐学校。
1816年,一个叫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的德国人在他的故乡——图灵根森林附近的小村庄卡伊尔霍开了一所裴斯泰洛齐式的学校,开始他在幼儿教育上的第一次实践。学校里只有六个学生,其中五个是他的侄子。孩子们布衣粗食,每天不在田间劳动,就在森林中散步。
这个学校的效果如何,这六个学生的未来如何,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至少我没有找到更具体可靠的信息。但重要的是,21年后,福禄贝尔又回到这里,创办了一所新的幼儿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Kindergarten,德语词,意为“儿童的花园”)。

幼儿园:儿童的花园


在《终身幼儿园》一书中,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k)提到自己在上个世纪之交时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人们在激烈地辩论过去千年里来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印刷术,也有人认为是蒸汽引擎、灯泡,或者计算机,但他却认为是“幼儿园”。
你大概也会觉得这位教授有点古怪。很少人会想到“幼儿园”是一种发明。但事实上,1837年当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第一所幼儿园时,它的确代表一种非常激进的变革,一种与人类以往教育完全不同的模型。以儿童为中心、以玩为基础,整全教育,尊重儿童不同的学习风格,父母的参与/训练,教育中折纸、音乐、游戏以及运动等手段的运用,这些都是福禄贝尔对幼儿园最初的构想,即使到今天,仍然是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开始福禄贝尔把他的发明称为“培育幼儿的机构”(Institution for Forstering Small Children),但他一直对这个名字不满意,直到三年后,他在一次山间散步时想到Kindergarten这个词。
据他的朋友回忆,当时福禄贝尔“突然立住不动,眼中充满光彩,对着群山喊道:‘我想到了!儿童花园(Kindergarten),这就是我的新机构的名字!’”。
“就像在花园里,在上帝的指引下,在那些技艺高超、聪慧的园丁的照料下,”福禄贝尔在1840年给一位德国女士写信,“植物根据自然律茁壮成长,在我们的儿童花园里,万物中最高贵的存在——人根据他们自身、根据上帝、根据自然律,得以成长。
“花园”是一个完美的浪漫主义的隐喻——耕作土壤和养育心灵这两种活动不仅彼此相似,而且同源同质。但对福禄贝尔而言,植物和花园都不仅仅是隐喻,尤其是植物。福禄贝尔的童年过得很不幸福,母亲早逝,父亲严厉、继母冷漠,生活孤独而闭塞,家中一片小小的花园是他唯一的慰藉。直到10岁那年,一个好心的舅舅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温暖愉悦的环境。15岁时,他请求叔叔送他去林务官处当学徒。那两年的时间里,他一个人研究植物和树木,从中领悟到自然中万物的生发,以及其中的秩序与和谐,这些体会后来逐渐渗透到他的整个教育哲学之中。
对福禄贝尔而言,自然是一个完美的教育模型。就像植物生长一样,他相信人类的身体与心智发展也有其内在的有机必然性,教育应该是顺其自然,而不是绝对或者规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者的任务与园丁的确是一样的,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帮助儿童自然而然地成长。
作为正统路德会牧师的儿子,福禄贝尔从小受家庭影响,是一个宗教情结很浓厚的人。在他的著作《人的教育》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喻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
他不仅无条件地相信自然的神性起源,也赋予儿童以神性的光环——孩子不仅没有什么原罪,而且是“上帝精神”的体现;童年,尤其是幼儿时期不仅不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和神圣的起点”,也是真正的教育的起点。
“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将来对父亲和母亲、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与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长成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
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说,福禄贝尔将教育视为实现宗教目的的手段——“人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人性,最终认识到上帝的统一”。
在他的教育哲学中,“统一”是一个关键概念: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自我揭示。上帝的自我是通过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的,即现实的表现就是物质世界;内部的,即思想意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人的心灵通过预感、通过共鸣所参与的精神世界。
除去这一层宗教神秘主义之外,福禄贝尔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发展主义者。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候,他年轻时在耶拿大学读书,曾经系统学习过数学、建筑与生物学,后来又先后在哥丁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矿物学以及哲学和人类学。
所以,福禄贝尔对幼儿教育的理念虽然基于神学,却结合了当时来自科学、哲学、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多年来对于儿童心智发育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他通过观察认为,婴儿期的大脑一定在发生剧烈变化(他相信,孩子爱玩是一种天性,是上帝刺激他们大脑发育的手段),所以特别关注孩子在7岁以前的成长。150年后,他的这一观察才得到科学的证实。

《完美伴侣》剧照
“玩”是福禄贝尔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核心。他相信,儿童是在“玩”中体会上帝的“统一性”的,就像成年人在“工作”中体验上帝的“统一性”。
他说,玩耍是一个人在幼儿阶段“最纯粹、最精神性的活动”,是“儿童灵魂的自由表达”。“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因此,成年人,尤其是母亲,应该学习如何培育、保护、守护“玩”这件事情。
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玩耍对于儿童的身体、智力以及社交情绪发展的价值,尤其是纯粹形式的玩耍——无结构、无动机、想象性的、独立性的玩耍。但在那个时代,这些观点大概都是相当惊世骇俗的。
在他之前(以及在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基于广播式教育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传播知识和信息,学生在座位上听,认真记笔记。学习就是被教育,被测量,被告知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但福禄贝尔知道,这种方法对五六岁的孩子是没有用的。小孩子只有在与世界交互之时才学得最好——正是在与世界交互的直接经验中,他们学习如何观察、推理、表达和创造。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结合自己在建筑、工程以及数学上的知识,陆陆续续设计出来一整套“玩”的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包含了游戏、音乐、劳动、运动等各种活动,并配备了一整套教具。他称这套教具为“恩物”,意思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比如,这些恩物里有圆球、立方体、圆柱体,孩子们可以用来搭建出高塔;有平面的几何木块,孩子们可以设计出马赛克的图案;还有彩纸,可以折出形状和图案;还有木棍和豌豆,可以组装出三维的结构。
通过这些恩物,他希望他的幼儿园里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世界——用自己的手和眼睛,利用这些恩物,再造一个世界的模型。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恩物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帮助孩子以具体的方式直接体验和把握那些他们本来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包括几何、数学、艺术等。事实上,今天的很多玩具,包括积木、乐高、串珠、涂色书……都是从福禄贝尔的“恩物”中演化而来的。
除了这些恩物之外,福禄贝尔的“玩”的体系里还有音乐、舞蹈、户外劳作,都旨在强化五官的感受力,而不是教授某种知识或技能。福禄贝尔从来没有在儿童的道德和品性培育上给出正式的建议,但他认为儿童会在照顾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自然获得这些品质。
福禄贝尔的教育哲学与工具吸引了很大的关注,先是在德国,然后是欧洲,最后风靡美国。他深刻影响了他之后的许多教育家,包括蒙台梭利,她的教具显然是在福禄贝尔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福禄贝尔想要培养的,是“一个敏感、求知的孩子,带着无拘无束的好奇心,以及对自然、家庭和社会的真正尊重”,但在他那个时代,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大众教育即将揭开序幕,他必然要经历许多艰难的挣扎,就像今天那些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者一样。
“福禄贝尔在创建第一个幼儿园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过,他其实是为21世纪发明了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雷斯尼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的思考者和行动者,就得问自己:从哪里寻找灵感?有什么好的学习模型?环顾四周,你会发现, 
在幼儿园里,无论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市,或者用蜡笔画一幅图画,孩子的学习往往是从一个想象开始——你的脑海里有一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创造出一个东西,对这个东西加以把玩与实验,与朋友分享、讨论,得到反馈,然后反思,产生新的想法。这样,你又回到一个新的起点——用雷斯尼克教授的说法,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螺旋”。对于今天不断变化的社会来说,这种迭代学习过程(iterative learning process)最为理想不过,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必须不断想出创新的方案来应对生命中不断变化的状况。
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把幼儿园弄得像学校,恰恰相反,应该把学习,甚至整个社会都弄得更像幼儿园。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17年第50期)







排版:宁亦 然宁/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中国幼儿园500强,你家孩子幼儿园排第几?扯白||能始终拥有无垠生机的爱,是什么样子的?中英对比,中国最新要求学生学做饭,英国也一样,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安倍遇刺:网上的跟风点赞,不该是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我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遗孀家里太小、娃的东西太多?上幼儿园后这样做,娃的坏习惯能改善很多能用耳朵听的特稿是什么样的?一位自称“辣妈”的幼师分享与童行的点点滴滴 | 达人分享05最高院堕胎案引众怒,最难过的人应该是他……这个小长假,帮孩子做一个能力小特训,适应幼儿园更简单【治安】法国幼儿园现上膛枪支,险被孩子当玩具十字军北约军是侵略别国的源头你是什么样的“依恋类型”,就决定了你在恋爱中有什么样的表现《谭谈交通》下架,谭警官不应该是"被告"世外系幼儿园揭秘:全世外师资,五星级大厨掌勺,竟然藏在这个地方!龙卷风健康快递 161诺亚章嘉玉: ESG不应该是一个惩罚制度,而是促进经济动能转换的推动力理发店为顾客洗头两次要罚款 & 恐龙的肚脐是什么样子的?【把世界讲给孩子听】刘潇雨:顺义区国际化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是什么样的?深度 | 这天,有个“所有美国人应该不安”的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史上最惨的一届娃?3年幼儿园、初中、高中,全都读成了网校。。。马伯庸谈三国文学:“好的历史小说,应该是一个夹心饼干”老爸当志愿者,是什么样子?“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庭院种菜】迷你西红柿,你迷我迷万人迷!美国幼教强调的0-7岁的创造性艺术培养是什么?斯坦福幼儿园老师是这么做的.....快收藏!女儿三年上了五个幼儿园,才明白也许本就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没有谁应许过我们一个好的时代,但人总得做点什么这应该是今年项目里的天花板级别托育市场失意三年:市场化遇挫,普惠园爆满,幼儿园进场美国小学老师的一天是什么样的?2022年7月乐高新品上市盘点到!应该是想让大家缓一缓,罕见的新品总价没破万刘亦菲《梦华录》热播:三观正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总政歌舞团”征服巴黎人间四月天,看电影《爱情限时恋未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