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重磅论坛!徐洪才最新研判来了

重磅论坛!徐洪才最新研判来了

公众号新闻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12月26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财富管理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在峰会中,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发布了“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展望”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面临超预期的冲击,让市场始料不及,但度过疫情“冲击波”之后,2023年中国经济外部确定性上升,预计中国经济从2季度开始反弹,全年GDP增长可能达到4.7%左右。在结构方面,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会出现回落,需要投资和消费及时弥补。

展望未来,徐洪才表示我们要充满信心,我国中长期平稳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城镇化、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改革开放红利、银发经济、人才红利等五大方面,都是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发展潜力,2023年中国经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值得大家期待。

以下是徐洪才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机构投资者峰会,作为基金界的一位老兵,这也是一份责任。回想在30年前的时候,当时我开始研究基金,首次翻译《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包括主编中国第一本也是全世界第一本《投资基金运作全书》。如今30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幸站在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对未来宏观经济的看法,确实倍感荣幸。

作为本年度我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有限时间里还是要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的浅见,2022年虽然不堪回首,但是不管怎么样已经过去了,展望新的一年大家都有所期待,希望我给大家做一点交流。

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分享,一是从外部的环境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确定性明显上升,没有那么悲观,与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相比,我觉得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第二是重点从十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宏观经济金融的走势,以及未来有哪些特点。最后,简要讲一下,从中长期看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3年中国经济外部确定性上升


过去的一年很不容易,世界经济总体来看,体现在低增长、高通胀、高利率、高失业率、高杠杆、高风险等“一低五高”的特点,出现了超预期的冲击,这是大家始料不及的。但是从近期反映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一些主要的指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比如,美国的通胀明显减缓,12月份美联储加息已经放缓了节奏,通胀压力在减缓。欧洲的情况更好一点,欧洲能源危机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近期回落比较明显。另外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一,有些脆弱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土耳其、阿根廷这些国家的通胀率、汇率波动都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在过程中也有少数国家因祸得福,比如说像沙特等资源型出口型国家,另外有些新兴经济体越南、印度的经济增长都是可圈可点的,整体来看中国经济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对于中国面临的外部的世界环境,我认为这个确定性是上升的,首先俄乌战争终将以和平的方式结束,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未来的结局是很明显的。中美关系近期从巴厘岛领导人峰会会晤以来出现明显的改善迹象,中美关系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当然近期我们中国开展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也是卓有成效的,对于缓解外部环境紧张关系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的话,以价值观为主导的经贸合作的国际关系,现在对传统的以经贸合作为压舱石的国际关系形成了严峻挑战,但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密集的大国外交活动,进一步彰显中国坚定推进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为国际社会释放了积极信号,这都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确定性是上升的,我们可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从中国经济角度来看,首先是经济增长预计在明年二季度开始出现强劲反弹,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在4.5%到5.0%之间,我预计是4.7%左右,比高盛,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稍微乐观一点。当然短期看,这个疫情冲击波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阵痛。

为什么要从二季度开始强劲反弹呢?第一这个疫情的冲击大概要一个季度,通常是两三个月,没有这个时间消化不了,第二,明年3月初政府正式换届,而且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也该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点。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今年一季度我们是4.8%,二季度是0.4%,经济增长出现一个坑,在0.4%的基础之上有一个强劲反弹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以后,我们顺着这样的一个势头——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发展,全年经济增长大概是4.7%,但是我是强烈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把明年的经济增长的目标放在5%左右,这样可以引导市场预期,有它的积极意义。

外贸贡献可能会出现回落

需要投资和消费及时弥补


从全球的视角来看,通胀还会延续,压力没那么大,但是对我们中国来讲,目前这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大家看到我们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是比较合理的区间,新的一年会延续这个趋势,生产者价格指数在新的一年不会再往上走,但是会在一个平台整理,但走势可能跟今年相反,随着经济的重新启动,生产的价格指数有一个“前低后高”的过程,但是全年面临的压力会明显低于2022年。

就业形势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经济启动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上升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2023年也就是1963年出生的人这一批是人口高峰期,他们要退出劳动力市场,而新进入市场的人大概2000年前后,明年大学毕业生可能会保持在1000万,新进入的人不会有明显上升,但是离开工作岗位的人会明显上升,明年的就业形势会有明显的改善,这是值得期待的。

从国际收支来看,今年是最严峻的一年,曾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贬到了7.3,现在又回到6.9,新的一年保持外汇储备规模,还有资本流动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相对稳定是值得期待的,因为中国经济是明显向上的,按明年美国的经济肯定是向下走的。

美国的加息要到明年上半年结束,那么基准利率可能不会像原来预期那么高,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预测说可能还要看高一些。美国经济的韧性也是比较明显的,美国就业市场,包括它的消费市场,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外贸出口也是很强劲的。

对中国来讲,今年吸引外资已经是创了新高,对外投资也保持相对稳健的一个态势,新的一年相对平衡的趋势还会延续。

内需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在新的一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领之下,还会看高一些,过去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当中发挥了关键的支撑性作用,但是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这种结构不平衡会在新的一年有所改善。

首先是房地产的投资,三驾马车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这三项合到一起占了85%以上,房地产投资今年是整个年度从头到尾是“四川盆地”,同比数据来看基数效应从新的一年二季度开始,我觉得也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当然前期的各项政策也会逐渐见效。

从近期市场交易活跃的情况来看,大家恐怕也是受制于疫情,等到春暖花开,人山人海了,这时候交通、旅游、餐饮业各方面消费市场活跃起来,信心逐渐恢复,我觉得那时候首先就是房地产业可能会率先复苏,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

当然我们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民间投资,过去11个月增长只有1.1%,外商投资是负的3.4%,也是拖了后腿,近期中央释放的积极信号“两个毫不动摇”,也是给市场提振了信心。结构性的不平衡会有所改善,投资依然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是投资这一块。

在市场销售或者消费这一块,大家给予很高的期待,从短期来看11月份我们是负增长的,负增长5.9%,1到11月份是负增长0.1%,整个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的动力大家看到三驾马车中外贸的贡献是占了32%,这种情况恐怕也是难以为继的。整个消费这一块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要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那么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费。

要提振消费首先是增加收入,否则囊中羞涩,消费没有底气。如何增加收入呢?还得靠改革,增强1.6亿户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把消费者的积极性要调动起来,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也需要我们平稳度过未来的一个季度,度过疫情的冲击波,度过难关以后我们中国消费的能力潜力会有一个反弹。

当然也不要期望反弹幅度过高,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日常的消费,不会出现报复性的反弹,这就是所谓的“疤痕效应”,整个消费从微观主体消费心理来看,从我们消费市场环境来看,也不支持报复性反弹。但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还是消费这一块,住房消费首当其冲,然后汽车消费,餐饮业、旅游业这些日常的消费。

随着市场回暖,大家会发现咱们中国的境外旅游放开,这一块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去三年我们封控期间大家都没有出国,我们正常年份每年境外旅游有1.3亿到1.4亿人次,形成2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今年1到11月份我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顺差扩大突破7000亿美元,新的一年是难以为继的,我们该花的钱要花出去。

外贸增长在新的一年会急剧回落,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应该是10%以内,因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一年只有0.7%,外贸有可能0增长,中国去年突破6.05万亿美元,美国排第二只有4万多亿,在6万多亿美元基础上,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姑且不说成本的因素,还有产业链的因素,外部的环境等因素,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巩固外部需求对我们经济的支撑作用,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巩固与传统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美国从中国进口5000多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对我们的外贸顺差贡献超过50%以上,第二是欧洲,欧洲去年对我们外贸顺差贡献也超过30%,美国加欧洲在一起对我们外贸的贡献超过85%的水平,我们还是要巩固这些基础。

另外的话要发展民营经济,因为对顺差贡献最大的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我们的外贸顺差的贡献超过70%-80%以上,国有企业是逆差的贡献者,它主要是进口石油、天然气、粮食,它是贡献逆差的,民营企业是贡献顺差的,要看到这样的结构性变化。

东盟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对我们的顺差贡献没那么大,这是从结构来看,未来我们的努力方向还是要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服务一带一路等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分布,对我们经济安全是有利的,但是主要依赖发达经济体这个市场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因此外部需求收缩对中国经济增长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如果外贸贡献从30%以上对经济增长下回撤10%以内,20个百分点的空缺,需要投资和消费及时给予弥补,如果不能给予弥补,我们经济增长目标就难以实现,这是讲外贸。

工业生产波动是比较大的,今年4月份挖了一个坑,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疫情蔓延受到重创,也包括我们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制造业的情况,制造业11月份的PMI只有48%,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连续6个月负增长,大家看到市场订单需求是下降的,物流配送体系等等这些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最基础的部分,制造业得到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过去一年我们银行信贷资金在这方面支持还是非常给力,但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这里面跟创新是息息相关的,有很多领域像低端制造业成本是上升的,产能是过剩的,竞争是过度的,低端重复性建设是比较明显的,未来制造业结构性的转型大家也给予很高的期待。

服务业过去三年大家也看到挖了几个坑,都是跟疫情息息相关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了干扰,那么未来最严峻的就是一季度,咱们还是要经受考验的,过了这个艰难的一季度以后,我们的服务业会恢复正常。但是出现的沉没成本,要找补回来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即便是旅游业、文化,很多一些与人的交往息息相关的,大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广义货币供应量或保持合理增速

货币金融保持稳定


货币金融这一块,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过去一年我们流动性是相对合理充裕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保持在12%以上,是远远超过经济增速加上通货膨胀的,当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出咱们的货币政策跟美国是背离的,咱们跟日本有点类似,那么下一步大家担心日本如果要放弃长期的零利率的政策对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击。我觉得不要高估,因为日本的金融体系在全球体系中地位没那么重要。

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咱们体量比较大,广义货币供应量在新的一年还会保持一个合理增长速度,估计应该不会低于10%这样一个增速。未来的话,这种结构性的政策性工具的创新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从方向上看,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这依然是一个未来的政策方向。

从财政政策来看,咱们未来要更加加力提效,我觉得新的一年可能财政赤字还会有一定的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各种公共领域的投资等等。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货币政策,我觉得在新的一年作用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不要过高估计,我们当前存在的流动性陷阱,就是说你再宽松的货币并不能够及时有效流到实体经济中去,另外,利率政策它的弹性也是很弱的。咱们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对资金的价格信号反应比较弱。资本市场反应比较明显一些,因此新的一年,随着市场回暖,整个资本市场会看高一线,希望有一个修复性的行情。

债券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张也还有机会,但期限结构的匹配,资产复购的匹配会有挑战,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会上升,过去一年地方财政体系受到冲击是最大的,因为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急剧下降,少了几万亿,老百姓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少了2万多亿,新的一年产生的资金链结构性的调整也会出现一些紧张,这是潜在的风险。

大家看到的中美同期国债收益率的曲线,美国的这个是扭曲的,近期是回调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我们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至少1个百分点。未来这样一个趋势就是我们资金整体趋势,资金市场利率还是要往下走,美国市场上半年和下半年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到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话,那么美联储可能会考虑降息,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这也是一个政策选项。外汇市场的话,我觉得会保持一个双向平衡的走势。

房地产市场整个会从谷底跃过一个台阶,但是也不太可能回到从前。因为过去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第一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1/3左右,第二是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1/3左右,第三是就业,整个劳动力市场将近2亿人在房地产相关行业就业。新的一年如果有所启动的话,口袋里都有钱有收入的话,自然会带动消费,供给和消费和需求出现平衡,今年的政策会有一些反映。

我国中长期平稳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五大方面挖掘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我国中长期的平稳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投资是有潜力的,中国尽管现在投资的效率是下降,边际收益是下降的,承受效应是下降的,但是有很大的潜力。一旦恢复起来也很快,投资有潜力,消费有潜力,人均收入超过1.25万美元的这种升级性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养老健康这些新的消费需求会上升。外贸这一块,我们未来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结构的优化。

宏观政策我们本身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财政赤字我们承受力还是有的。另外的话,就是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降准的空间很小,将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创新,主要是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的联动,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会有一个重大的转换。靠过去传统的那种再贷款、贴现、回购、降准这些办法,我觉得像美国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的,这样一种调控体系会逐渐发挥作用,这时候国债收益率曲线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长期看我们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城镇化还有后半场,毕竟我们现在还有城镇化率只有63%,另外进入城市的还有3亿新市民,如果增加他们的收入,把“哑铃型”的收入结构变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这里面重点要通过“放水养鱼”来鼓励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而不要以为他们是低端经济,让他们都有生意赚,有钱赚,那么这时候他们收入增加,扩大我们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中国未来提振消费的必然选择。

第二是产业升级这一块,新的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也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传统行业的这种改造挖掘它的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力,这一块是值得期待的。

第三就是改革开放的红利,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的二十大里明确提出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制度性的对外开放,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以更大的力度参与到全球的分工体系当中,中国的潜力还会进一步的释放。

第四就是银发经济,养老健康产业等。大家也看到了疫情冲击波对健康产业的影响,60后退出劳动力市场未来该如何老有所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觉得这跟第五个方面息息相关,人才红利的进一步挖掘,我们有2.2亿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未来还是要引导发挥这些高素质人才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所以,展望未来新的一年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在二季度会有强势反弹,我们资本市场也应该有所显现,我们要深刻理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时坚定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外部环境的明显改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把经济发展放在核心位置。

今天很高兴再次来到鹏城,这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过去40年的一代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我也非常欣喜地看到我们资产管理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我希望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还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在辞旧迎新之际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事业稳步推进,谢谢大家!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钟南山最新研判!张文宏再度发声!奥密克戎感染,99%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刘煜辉最新研判:A股将在明年走出修复性上行周期重磅论坛,就在今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判!高盛最新研判回A芯片巨头业绩超预期,二级市场不买账,机构最新研判5万亿大爆发!万字最新研判精彩即将开始!2月21-22日东吴第三届创新药高端论坛!【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新冠有后遗症吗?钟南山最新研判!马云现身这里,喝可乐,与43年前儿时好友相见!“教育名师”演讲被高中生轰下台,最新通报!下周A股怎么走?十大券商最新研判张文宏最新研判:预期上海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国家重要部署来了消费股大逆转?八大基金经理最新研判!广发、嘉实、平安、博时、长城、国泰、创金合信、中信保诚持续波动!人民币是涨是跌?经济学家最新研判,明年走势或经历三个阶段重磅:张文宏最新研判!刚刚,联防联控机制重要发布,信息量很大!银行理财“破净”风暴!后势怎么走?投资者怎么做?最新研判来了前天,在深圳召开了一场重量级论坛!关于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他们都说了啥?忆秦娥:雕琢地貌逾经年12月3日张文宏最新研判!买不到药怎么办?专家:年轻人可以扛!钟南山最新研判:可能双重感染!“早阳早好”?专家回应…退休生活:漫步在秋日的午后重磅论坛!李文、李一梅、窦玉明最新发声高盛最新研判!央行降准,对股市债市影响多大?券商最新研判刚刚,郑州、武汉宣布!北京朝阳:核酸亭应开尽开!下周A股怎么走?十大券商最新研判!张文宏团队最新研判!豪华阵容!2月21-22日东吴第三届创新药高端论坛!【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刚刚,教育部重磅发声!张文宏、高福最新研判,曾光:有些地方可不戴口罩!这一药品又火了聆听我们州州长演讲及合影(外一篇)重磅发声!兔年怎么投?多家公募巨头最新研判睁眼歌终于还是唱成了闭眼歌刘煜辉最新研判:新一轮提振政策或已在路上,力度有望超预期历史罕见!大举加仓,暴增1000亿!最新研判来了兔年投资主线来了!多家公募巨头最新研判什么情况?债基再遭大额赎回,多家公募紧急应对!明年机会在哪儿?最新预判来了植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