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分阅读书单
王大顺:《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
不管在哪种机制下,那些先前已经获得成功的人,在将来更有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一些人能成功而其他人不能成功的唯一原因是天赋上的差别,那就意味着命运从一开始就青睐某些人,同时又忽视了其他人。如果马太效应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所经历的每一次成功都将为下一次成功创造更好的机遇。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会以迥然不同的速度发展?这是贾雷德·戴蒙德首要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被俘事件标志着近代史上这次最大冲突的决定性的转折关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史的宽阔的窗口,展现了这个非同一般的冲突中的因果关系链。
贾雷德·戴蒙德:《崩溃》
为什么曾经强大的社会最终会走向崩溃?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问题。过去社会的崩溃,貌似遵循着主题稍有变化的发展轨迹,比如,战争、饥荒或瘟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过去社会都一味地遵循这一轨迹:不同社会崩溃的程度和方法都有所不同,还有许多社会并没有发生这些现象。
德隆·阿西莫格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为什么看上去相似的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德隆·阿西莫格鲁以复杂系统的视野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研究发现,决定发展结果的是“制度”。不同国家之所以在经济成就上存在差别,是由于采用了不同制度、采用了影响经济运行的不同规则以及不同激励制度。
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瑞·达利欧因为基于宏观经济的投资,所以他需要理解历史规律及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未来的世界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时代完全不同,但与历史上的许多时代有着相似之处。有些事件从未发生过,但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除非研究类似的历史时期,否则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势态,也无法应对即将发生的情况。
菲利普·阿吉翁:《创造性破坏的力量》
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增长的模型,又被称为“熊彼特范式”,它源自约瑟夫·熊彼特最重要的理念:创造性破坏——新的创新让以往的创新变得过时,增长皆来自创新。创造性破坏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有形且可测量的现实。测算创造性破坏的方法是深入观察新企业的生命周期,从进入、成长到退出市场。
杰夫·贝佐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表述为“一切都围绕长期价值展开”。衡量成功的一个关键维度是为股东带来长期价值。长期思维可以撬动现有的能力,让公司能够做那些平时想不到的创新。长期思维可以帮助公司走过创新所必须经历的失败和周期。长期思维可以摆脱传统束缚,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做一个先行者。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风险投资史》
这本书可以直译“指数法则”。指数法则是风险投资最普遍的规则。指数法则也称“二八定律”:80%的财富由20%的人持有,80%的人居住在20%的城市中,20%的科学论文占被引用过的论文的80%。之所以称之为指数法则,是因为赢家的收益会以不断增加的指数级数率增长,它们向上爆发的速度远超线性进程。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
苏格兰人发明了今日所谓的社会科学:人类学、种族起源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苏格兰启蒙运动不仅重新整理的人类大量的既有知识,而且尝试转化了所有知识领域的不同分支: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使其成为一系列条理清晰的学科。
威廉·庞德斯通:《概率思维预测未来》
正如巴菲特投资历史证明的那样,仅通过持有拥有长期盈利记录的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获得超额回报。这些公司的平均存活时间更长,价值更高。哥白尼原理解释了巴菲特投资老牌公司的商业经验,但它似乎没有解释投资创新公司的现实精神。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以哥白尼原理投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肖恩·卡罗尔:《进化的偶然》
为什么一些物种能够幸存,而另一些则不能?重要的线索来自幸存下来的生物的生活方式。鸟类中幸存下来的看起来都是体型较小、将巢筑在山洞和地穴里的类型或是生活在海滨的那些。幸存的哺乳动物也是体型较小的,可能也是住在洞穴里的那些。较小体型或较慢的新陈代谢会减少对食物的需求,这在困难时期是一种优势。
理查德·泰德罗:《影响美国的商业七巨头》
这是一本关于七位企业家的书。商业史专家理查德·泰德罗刻画了他们从寂寂无名到通过创业获得财富和权力并成就自我的历程,解释了他们如何赚钱,用钱做什么,以及这些钱给他们带来什么。同时,通过这些企业家的商业生涯和行为揭示出美国商业体系的独特特征,以及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历史性影响。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仅仅在7万年前,智人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地生活。但就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三大革命引发了三大灭绝浪潮。而今,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进入神的境界。但果真拥有神的能力,却德不配位,那么天下危险,莫过于此了。
韩焱:《把思考作为习惯》
成功的思维会让我们事半功倍,而错误的思维则会让事倍功半。高明的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已经从“发现变化”过渡到“发现变化的趋势”。只有持续不断地独立思考,自我迭代,才能看清局势,把握方向,匹配不断变化的时代。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环境下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玛格丽特·惠特利:《领导力与新科学》
拥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运行良好的结构。大量的研究表明,那些拥有坚定价值观的公司,既能保持长盛不衰,又能灵活应对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通过简单公式而建立的,表面看来有些混乱的过程,能够产生令人惊奇的复杂性和能力。系统是通过清晰的内核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强加在外围的限制。
爱德华·钱德勒:《投资回报》
马拉松公司投资的公司估值一般会低于市场的平均估值倍数,但不是格雷厄姆式的“烟蒂股”。事实上,他们在投资的公司都具有相对较强的盈利增长。马拉松公司运用资本周期流程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创造性和毁灭性力量在不同时期的作用。马拉松公司寻找的是那些可以引起股本回报提高的因素。
迪迪埃·索尔内特:《股市为什么会崩盘》
崩盘从根本上说有一个发自内部的根源,外部的刺激只是诱发因素。一座大桥倒塌的根本原因是某一特定共振模式的作用,许多股票市场的崩盘和大桥倒塌一样,都是源自内在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由一些小的市场扰动(直接造成市场崩盘)揭示出来。崩盘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自组织地逐步形成的。
纳西姆·塔勒布:《肥尾效应》
《肥尾效应》来自纳西姆·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及其相关的量化研究,主要讲述产生极端事件的统计分布类型,以及在这类分布下如何进行统计推断和做出决策。其主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在一个不确定性结构过于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生活。所谓的肥尾,塔勒布将其限定于“幂律”或“正规变化”,它更像“极度厚尾”。
约翰·凯:《极端不确定性》
极端不确定性无法以概率来描述。约翰·凯强调的极端不确定性范围很大。它介于两种世界之间:一种世界充满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但那些事件可以借助概率分配来描述;另一种世界充满意想不到的事件。极端不确定性的可能结果远远超出了金融市场,涵盖了个人与集体的决定,以及经济与政治的决定。
丹尼尔·斯特拉克曼:《老虎基金朱利安·罗伯逊》
多年来,每当朱利安·罗伯逊开始寻找价值投资的机会时,他都把重心放在价位低、估值低又有价值实现潜能的股票上。他相信,那些想玩弄市场的人不可能真正赚到钱。他逐渐理解,要真正赚到钱,必须在低价时买进,然后坐等股价上涨。寻找价值投资标的,是他最热衷的事情;寻找机会,则是他成功的驱动力。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网络科学》
《网络科学》这部厚厚的巨著全面展示了过去二十年网络科学的曲折历程与主要进展,讲述了图论、随机网络、小世界现象、无标度性质、巴拉巴西-阿尔伯特模型、演化网络、度相关性、网络鲁棒性、社区传播现象等网络科学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网络科学的主要思想与思维方式。
威廉·庞德斯通:《推理的迷宫》
在《推理的迷宫》中,威廉·庞德斯通将悖论定义为:悖论从一系列合理的前提出发,从这些前提推演出一个结论来颠覆其前提。悖论是对证明的模仿和嘲弄,它通过一个微妙而隐蔽的推理错误,生成一个矛盾。最好的悖论能展示出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矛盾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不可思议之事是有可能发生的?
科尼利厄斯·邦德:《投资成长股》
成长型股票对应的企业表现出长期的收益增长,其每股收益在相继出现的每一个商业周期的顶点创新高,同时还有迹象在未来商业周期的顶点能够创新高。每股收益的增长速度应该快于生活成本的增长速度,以便抵消美元购买力的下降预期。投资的目标是组建一个投资组合,其成分企业的收益预计在10年内翻倍。
【法】黄黎原:《贝叶斯的博弈》
对某一事件未来会发生的认知,大多取决于该事件或类似事件过去发生的频率。这就是贝叶斯定理的数学模型,它最早由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提出。贝叶斯定理的过程可以归纳为经验主义、归纳统计分析和调整预测。它提供了一种将新观察到的证据和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推断的客观方法。
希尔顿·鲁特:《全球经济的颠覆性变革》
复杂经济学的创立者布莱恩·阿瑟在《全球经济的颠覆性变革》的序言中指出,如果要理解一种经济体系的基本架构如何影响其长期稳定性,就要从其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入手,考察及应对变革的韧性与运行效率。希尔顿·鲁特原创性地采用了复杂理论将其置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进行探讨。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