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羞于承认中年孤独
文|读者:浅浅
最近,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以前,我觉得自己是个能享受孤独的人,并为此感到颇为得意。一次,办公室的同事除了我都要外出培训一天,一个同事觉得剩我一个会孤独,我心里却非常惊喜,我要一个人独享安静时光了。
现在,我发现自己竟难以忍受孤独。即使身边有家人,微信里有好友,也觉得孤独,总是拿起手机翻看微信消息,一刷再刷。好像能刷出一个潜在知己,这个人能懂我的一切。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就连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了,我的孤独感来源于哪里,搞不清楚这点,只能让我更孤独。
在我的认知里,人到中年,人生就应该进入开阔的状态。孤独是青春期少女时代才应该有的产物,那时候敏感内向羞涩,孤独理所应当。那之后经过了漫长的成长和沉淀,人生已经积累了无形的财富,内心应该无比从容充盈,这时候再孤独,让我觉得羞愧。
《四重奏》剧照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首歌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安慰,我把应该享受孤独的范围从青春期扩大到青年期。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忽然意识到,我并不是难以忍受孤独,而是难以忍受孤独地进入中年再孤独地老去,因为这有一种可怜的感觉,我不想让别人可怜我,是这种感觉让我羞于承认孤独。
我的太爷爷、爷爷和父亲都是看起来非常孤独的人,这让他们的老年非常相像。尤其是我的爷爷,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他快活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出去玩,遇到他在野地里挖野菜,我很奇怪为什么他要挖那种粗糙苦涩几乎没人爱吃的野菜,而且他平时根本不吃野菜。长大后我回忆那场景,感觉到了苍茫天地间他的孤独,可能他只想一个人做点什么事来排解。我的姑姑们则正好相反,她们总要不停相聚,相聚了就不停聊天,聊天时会吵架生气。其实那也是一种孤独,男人和女人的表现不同。
《我啊,走自己的路》剧照
而我现在意识到,我的孤独不光像家族里的女人们,也像男人们。我一直被孤独驱使着去寻求认同感。中学时在杂志上寻找交笔友的信息,大学时把大部分休息时间消耗在网络聊天室。之前网络还没普及,但我已经没有耐心写信,就收听收音机认识话友,我总是满心期待等待话友打电话来,我舍不得电话费给别人打。
再后来步入社会,饭局上酒酣耳热别人谈感情时,我会谈书和电影以及自己的梦想,清醒之后有些尴尬。去年春节时,我带着书回了老家。从小我就无法融入到节日的氛围中,越到节日越孤独,当时特别想跟谁分享一下书的内容。于是我拍了一段文字发到一个文友群里。结果群里好几个人说不用这么卷吧,过年还看书。自始至终,我都是个孤独的人。
这个冬天,也不同于以往,我和好友因为对某些文学作品的看法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同而渐行渐远。后来,我又经历了发烧头痛,不知道怎么打发难捱的时光,拿起手机看到很多人与我同样经历这些,确实心里有些安慰,但是过后仍旧觉得孤独。后来,稍微有点精神,我就重读《银河帝国》系列,好多次读到热泪盈眶,我很想分享给谁,但是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人,明明我的好友很多的呀。
划过手机的通讯录,点开几个好友的朋友圈,这样的落寞也让我难为情,我平时是不刷朋友圈的。但这些都没用,好友也不能解决我的孤独,有些源自自己的内在问题只能自己去解决。别人于自己都是微光,温暖过我,照亮过我,就已经弥足珍重了,奢求过多反映的是自己的匮乏。
我要用这星星火种引燃自己的光和热,也许可以抵御孤独。《流浪的星星》中说,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但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我愿意努力,再努力一些,与另一个孤独的自己相遇或重逢。
《凪的新生活》剧照
书上说,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于是,我又开始困惑,我到底是孤独,是无聊,还是寂寞?我配孤独吗?
排版:树树/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