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到底会怎样?
为防不测,请大家关注一下备用号“斐君大视野”,关注过的可以忽略。
这次阳得比较厉害,今天是感染第九天,体力有所恢复,恰逢2022年最后一天,本来想对这一年好好做个总结,但精力不允许,于是写了一篇短的。
文章分四个小点展开,前面三点是我2022年,准确来说是2022最后两个月非常深切的三个感受,第四部分是我对2023年大势的几点展望。
一、多一些共识,少一些撕裂和对垒
历史学家、《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其实,引起这种对垒和撕裂的,绝不仅仅是价值观,还有利益和屁股。是人群,就有左中右,利益不同,阶层不同,三年来的遭遇不同,立场和观点自然不同。
此外,越来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推荐,也加剧了这种撕裂,因为算法造就了越来越严重的“信息茧房”。在大数据和精准算法的加持下,每个人在言论方面都能享受帝王般的待遇,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如果喜欢听某种声音,喜欢接受某种信息,这类声音和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给你,通过各种渠道,无孔不入。久而久之,人就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了,而且因为被算法推荐给惯坏了,偶尔听到不同声音,会觉得异常刺耳,难以接受。
于是,持同类观点的人,越来越抱团,典型的就是各种网上社群。这样一群人抱团之后,彼此互相肯定,每个人都在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观点,获取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长此以往,持不同观点的人,越来越无法沟通,而且互相攻击越来越厉害。
同时,还有一些人靠制造撕裂吃饭,他们深谙传播技巧,掌握流量密码,有的玩迎合,有的玩误导,更有甚者玩左右互搏,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看到的两拨人互骂、或者两个自媒体账号互喷,其实是一家人,背后是同一个老板。自说自话没有流量,对骂互喷才有热度。
由于以上种种,未来重建共识的难度,说实话,不小。
二、少一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鼓噪
三年来,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好多人在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无非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鼓吹这一套的人,主张人要为自己负责,只有自己能救自己,不要做巨婴,人不应该被保护得太好,等等。
平心而论,适度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能保持社会活力,激发个体竞争力。然而,实际上,我们缺社会达尔文主义吗?相反,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即便如此,有些人还在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目的无非是让个体更加原子化,让个体去组织化。个体原子化之后,谁最开心?不言而喻。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里,任何人都不是安全的,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没有安全感,都没有长期打算,一切都是为了眼前的生存和利益,短期心理严重,无恒久之心。
如何对冲“社会达尔文主义”?去掉“达尔文”三个字而已!就这么简单!
三、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信口开河
几千年前,《韩非子·五蠹》就警示过:不可任由“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舆论场乱哄哄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发声者必须为自己发出的声音、输出的观点负责任。
重大事件、非常时期的信息发布,应该采用战时机制,由相关部门严格掌控和监管。一些大V和所谓专家,实际上并不具备对大众负责的能力和法律资格。他们的认知和判断一旦出现错误,代价是高昂的。
非常时期,从来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而且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完善各种发声机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有影响力的人士,必须为自己发出的声音、输出的观点负责任,不能说了就结束了。
古人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影响力越大,越要慎言。当然,现在是流量时代,流量为王,流量就是一切。当流量时代遇上人性的私欲,流量越加疯狂,私欲越发彰显。
是时候建章立制,让肆意发声者有所敬畏了!
奥密克戎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病毒,是人性的病毒。
病毒会一直存在。好在三年下来,对于如何对付病毒,如何与病毒相处,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但是,各种各样的思维病毒,人性的病毒,可能会与我们长期“共存”下去,我们极有必要进行反思,并努力清除之。如何清除?能否清除?值得我们深思。
四、展望2023:惟谦卑者生存!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自己能控制的变量。
秋天那场大会的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这段话,不仅是我们判断202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世界走势的遵循,也是我们个人、家庭和组织谋划未来的最重要依循之一。
决策层的这个判断,让我再次想起了刘慈欣一段精彩至极的话,请允许我再次引用:
在过去的三十年,人类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一直在平稳的发展中,虽然地球上不断有局部的意外和波折,但并没有一个全球性的事件打断这种进程。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幻觉:社会的发展将一直是这样直线型的、平滑的、可预测的,但全球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幻觉。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性的重大意外事件其实是一个常态,它们在历史上不断出现,从黑死病到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走向不断被这些意外所改变,有些意外事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与此相比,我们所经历的平稳发展而没有重大意外的这三十年,反而是一个例外。也正是在这三十年中,我们渐渐养成了对未来的一种直线思维方式,这是很危险的。
刘慈欣所说的直线思维方式,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包括一些智库和研究机构。他们针对目前新形势,开出的依然是老方子。他们没有意识到世界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不确定是唯一的永恒。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所谓的新年展望和前瞻已经不感冒了。“展什么望,走一步算一步吧。”各个机构的2023年展望和前瞻,也有同样的感觉,往年展望中那种确定感,对研判的自信感,弱了许多,相反,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小心翼翼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和造作。
似乎越来越多人,慢慢接受了在不确定中生存下去才是王道。毕竟,这三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永远是随机的,你只能控制自己能控制的变量,即使是大概率事件也不能下重注。
不确定是唯一的永恒。人不应该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否则会后悔。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自己能控制的变量。
谨记,不要太自信,惟谦卑者生存!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创好文,敬请关注“斐君观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