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番被一双儿女的老师“批评”,中国式家长的教育出了什么错?!
◎作者 | 森先生
◎来源 | 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已获授权
大家好,我是森先生。
进入十二月以后,气温明显加速下降,上周末的时候,上海的气温跌破了冰点,大阪和上海的纬度差不多,冬季的气温甚至会更低一些,相对好一些的是比较干燥,不会像上海的冬天那么的阴冷,但也绝对暖和不到哪里去!
我和父母视频通话的时候,他们关照最多的就是:一定要给孩子们多穿点哦,千万别让他们冻着了……每每听到这样的叮嘱,我只能略带无奈地应和着。
现实的情况是,因为冬季穿衣的事情,我们已经分别被小学和幼儿园老师委婉地批评过了!
摄于13摄氏度的街头
摄于10摄氏度
日本的校服,一般有两种配置,他们称之为夏装和冬装。但这种配置上的不同,仅仅体现在上身外套的不同,下装永远是短裤或裙子……在我看来,所谓的冬装,最多只能坚持到15度左右的气温。
所以进入冬季后,我给上幼儿园小班的儿子在校服外多穿了一件棉服。即使这样,相比以前在上海裹成一个球的状态,我依然觉得是不够的,因为下面还是短裤!
几天后,接他离园的时候,老师特意跑过来,客客气气地说,以后请不要把外套穿进来,幼儿园里面只能穿统一的校服!我刚想做一些辩解,但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个个短裤裙子,大都连外套也不穿,更有甚者还是夏装短袖……于是硬生生尴尬地憋出一句“わかりました!”(我知道了)
女儿有一天回来说,今天老师叫几个同学站起来,当众批评了,我很诧异,平时哪怕连作业不做,上课插嘴,随意走动这些“重罪”都不会批评学生的老师,怎么就这么严肃了呢,这是犯了多大的“罪过”呢?
她说在教室里上课时,有几个同学,没穿外套,露出了背心。老师不允许这样的穿搭,说是在教室里,如果冷的话就穿着外套,不穿的话,就是白色长袖POLO衫,不能再有第三种以上的穿搭,这是学校的“规矩”!
校服的配置是白色长袖POLO衫,深蓝色背心,灰色外套
当时我是挺费解的,一个是孩子们都不冷吗?是真的不怕冷还是硬撑?还有就是对学业“漠不关心”的老师们,如何对一些 “规矩”有如此的执念!
带着这些疑惑,通过观察和思考,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育儿理念上的一些差异。
抗冻篇
“这么冷的天,这些孩子穿那么少,他们不冷么?要生病的呀!”想必来日本旅游的同胞,看到大冬天赤脚短袖的日本小孩,都会发出类似的惊呼。
因为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被教导说“寒从脚下起”。尤其是小孩子,冬天里不注意双脚双腿的保暖,那肯定是要生病的。中国人提倡“孩子应该比大人多穿一件”。而日本则恰恰相反,他们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
事实上,据我观察,日本成年人还是挺怕冷的,在11月的时候,路上就能见到羽绒服和保暖鞋了。有时候在寒风中,接孩子的家长也会瑟瑟发抖的跺着脚。然而,令人发指的是,只有孩子是穿最少的,而且是年龄越小,越少!
真雪,真大腿!
我曾为此专门问过孩子的英语老师(塑料日语的我还无法和日本人深入沟通,只能从英语切入)。说你们日本的孩子不冷么?结果对方回答说:日本有句老话,叫“风的孩子”,意思是小孩子就是在风中奔跑着长大的,不懂得什么叫冷。
而且从小锻炼耐寒抗冻能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好处的。
从生理上说,可以提高免疫力。因为人的皮肤对于冷和热都会作出防御反应,皮肤经常受到冷和热的刺激可以提高这种反应能力,血管会不停地重复收缩和扩张的动作,这一动作娴熟之后人的自律神经就会非常发达,内分泌就会变得旺盛,人体的免疫力也就增强了。
如果总是给孩子穿得太多,那么皮肤感知外界气温变化的器官就会变得迟钝而脆弱,自律神经也就不再活跃,孩子的免疫力自然也会下降。
从心理上说,抗冻的过程对孩子意志力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甚至包括忍耐力,自我心理调节等这些较为成人化的心理素质,也能在比较小的年龄段得到培养。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育儿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在日本这边得到了充分地实践。实践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娇气,更加健康活泼。
而我们相比之下,普遍习惯于给孩子穿很多衣服,以及过多的保护。比如,看见孩子赤脚走路就会赶紧制止,外头天气冷些或者下着雨就不敢把孩子往外带。到了冬天,大部分孩子都会被包括成圆鼓鼓的球状,整个呈现保护过度的现象。
家长们也乐于用这种简单直白,肉眼可见的方式宣泄着对娃娃们的爱。相比之下,日本父母的爱要“隐忍”很多了。他们明白自己的抚养义务只到18岁,他们想给孩子的是能够一生受用的体魄和意志品格。
当然,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社会坏境里,供暖设备非常完备。在各种商场、超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基本一年四季都是恒温的,地铁上的冷暖气出风口是从下面打出来的,所以一般进入室内场所就立马不冷了。
还有就是日本人善于在衣服上添加防寒保暖的科技元素,提升衣物的保暖效果。保暖内衣裤的种类繁多,在学童的短裤短裙里有各种毛短裤。所以我们看似孩子们光着小腿,但可能里面会有一些防寒内衣裤,外出走几步就也能进入温暖如春的室内,身体被冻伤的几率几乎没有。
规矩篇
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从最小的保育园开始,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规矩。个人感觉,通过对于这些规则规范的坚持,带来的结果往往与某些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儿子进到幼稚园以后,每天各种玩,能学到的不是英语字母,日语假名,简单加减法这些基础知识,而是要遵守许多规范,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纵队行走等交通规则,不能在电车或公车上吵闹,不能插队等礼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从小教育儿童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要高举自己的手臂让驾驶员叔叔看到自己,每个儿童都要做到,否则就会被老师批评教育。
这也就是在日本为什么很少有人插队,为什么几乎没人闯红绿灯的原因。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这样做是不对的,已经形成了对于这些行为最基本的意识,这种意识形成后,要做相反的事情,往往就被所谓“过不了自己这道坎”所阻止了。
还有比如从幼稚园开始,孩子就需要自己背书包,小学开始就要独自走路去上学,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即使他们跟家长一起出游的时候,孩子也是自己背着包,包括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也是如此。
皇室接送孩子的画面
每天上学的部分“行李”,还没包括那十几斤的书包和大水壶
自行走路上学
这种规矩的坚持,带出的是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塑造。他们认为如果从小不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意识到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
教室一角
女儿所在小学经常会组织学生们打扫校舍,与单纯的扫地擦窗不同,整个清扫过程贯穿着垃圾分类知识的灌输和应用。
以至于有时候我偶尔还要问一下女儿什么垃圾星期几才能扔……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环保意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素质的一张标签。
就好像每次世界杯期间,日本球迷都会把看台清理得一干二净,日本队本身也会把休息室清理干净再离开。
留下千纸鹤的更衣室
打扫校舍
写在结尾
小时候我挺喜欢看动物世界的,有些小鸟孵出来不久,鸟爸鸟妈就会强迫它开始练习飞翔,草原上那些食草动物的幼崽刚出生就要开始学习站立,小海龟一破壳就要拼命地奔向大海……
无论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孩子,怎样努力的去保护他们,我们终究会老去,我们的的翅膀是不可能大到能为他们遮挡所有的风雨。
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界的动物,育儿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他能够自立。虽然每个地方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学会“放手”和适当的引导,才能给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其将孩子们揽在翅膀下,不如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引他们去学习怎样翱翔蓝天,锻炼出比我们更大更有力的翅膀。只有这样,我们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才可能飞得更高,更远。
……
每天面临的变数飞速增长,拥有另国身份对抢占未来资源将起到关键作用。
教育、医疗、养老、投资避险等需求日渐强烈,越来越多国人选择日本。
普通人如何配置日本身份?最新政策有何变动?
扫码添加顾问,了解更多日本生活大小事、签证申请细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